撒野 读后感
满天星河,有我想成为的那道光
——读《撒野》有感
“我想,左肩有你,右肩微笑。我想,在你眼里,撒野奔跑。我想一个眼神,就到老。”这个男孩笔下的歌词,浸满了温柔及他内心的诉求与渴望。
在钢厂那样一个破旧的落后小城市里,有着两个格格不入的少年——顾飞、蒋丞。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相遇都注定了他们会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不一样的记忆。蒋丞,初来钢厂,只能用满身的“刺”掩饰自己内心的慌张和迷茫,是顾飞给了他归属,给了他温暖。
书里说:“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蒋丞用自己不断前进的心态和勇敢,带给了顾飞希望;顾飞用自己心底的柔软和细致,带给了蒋丞温暖。而当我被迷茫、烦恼占据了脑袋时,我就会翻开《撒野》,是书中的那两个男孩,给我动力,给我前进的方向,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撒野》这个书名,寄托着顾飞的渴望,他渴望走出“禁锢”着他的钢厂,能够肆意地“撒野奔跑”。而蒋丞的到来让他如愿以偿。
我想起了那个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海伦一岁半时患了一场重病,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沉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莎莉文老师来到她身边,在她的循循善诱下,海伦心中有了爱与同情,她开始用心感受世界,用真心去热爱生活,走出了黑暗。后来,她虽然不能用眼去感受世界,但她的心里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从极度渴望光明到接受光明,小心翼翼地将这唯一的“光”捧在手心,万分珍惜,蒋丞对于顾飞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那光去努力、去奋斗,由那光引领着,走出了黑暗。
顾城有一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书末,蒋丞在彼此共同度过的生日之夜说道:“顾飞,跟着光。”万幸,他们像对方一样勇敢;万幸,他们遇见彼此,走到了一起;万幸,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们还在,一直都在,还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