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专栏第十一期|1994年的科幻闪光
为了更一步加强培养优秀青年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高校科幻平台特从第二期星火学院科幻创作培训工程中选拔出20位同学尝试小说创作与作品评价结合锻炼模式,通过开设“希声”专栏展示他们对于创作与解读的思考。
评论者说:
原载于《科幻世界》1994年第六期的这篇《闪光的生命》,被认为是作者柳文扬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刘洋不敢向心爱的雷冰表白,却不小心复制了一个自己,复制人只有半个小时的生命,这个复制人大胆的向雷冰表白,雷冰也爱上了这个复制人。对于年仅37岁就因脑瘤去世的作者来说,他的一生就如这篇小说一般,诚如彗星般闪光而活,长短又于他何意?
主角最后心里想到:,这个问题不仅问他自己,也问作者本人,也问读者。对于地球,对于宇宙,我们不过是渺小一瞬,但对于生命只有三十分钟的复制人来说,我们的一百年又好似无比漫长。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长短,只在于是否曾经闪光。
这篇评论文以主题点评的形式呈现,由创作小组成员从各自角度自由思考,以期能展现迥然不同的阅读视角。由于大家并非专业评论家,评论风格总体而言较为随意,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从心理描写到节奏思路结合
杨璇
▶▶▶读完全篇,有种想说又说不上来的感觉。
全篇剧情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刘洋是男性主角,他想对女主雷冰表白,然后阴差阳错,表白成功了,但同时也表白失败了。
全文大面积的用心理描写来突显刘洋这个人物的心理和想法,用心理描写来让观众跟着刘洋的思想走,也跟着作者的思想走。她想给雷冰表白,却又犹豫不决,就好像做实验一样,他只会做模拟实验,不敢做真正的实验,纠结程度体现出他是一个完美的处女座人物。
也为后文他的实验出现失误埋下伏笔,处女座做事除非被逼上梁山,否则但凡有一点转机,他们都会想办法逃避。刘洋一直想复制人,但是又不敢,犹豫不决,直到他神情恍惚坐到实验器上,才复制了一个自己。
文章前期没有提到任何的生命,只有对结尾埋伏笔,直到最后一齐爆发。
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久。
复制体刘洋知道他只有半小时生命,但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所以哪怕只有半小时生命,他也要给你雷冰表白,给她说明自己的心意。
换句话说,优雅,永不过时。
其实从十几分钟时间雷冰就爱上复制体刘洋来看,她对刘洋是有好感的,但是,她不喜欢现在的刘洋,也许刘洋稍稍改变一下,便会成为她心中的理想型。
可惜,一个人基本都是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刘洋喜欢雷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为雷冰而改变自己,如果性格变了,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科学研究员刘洋了。
所以,他们的结局从开头就注定了,雷冰喜欢开朗大方,而刘洋却恰恰内向不会表达自己,如果刘洋半小时后就死亡,她一定会大胆对刘洋表白,但是可惜,没有如果。
作者用简单的剧情和对比,凸现出了本文核心,生命到价值与意义,并不在活的长久,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你可以释放多少力量。
透过小说看时代
赵浔
▶▶▶很令人吃惊的是:这篇作品是1994年的科幻作品。
对于在中国新老交替时期诞生的科幻,能拥有这种从现在的目光看依旧不失新颖的主题,有趣生动的情节,在我看来也是对中国科幻‘根正苗红’,几乎没走太多弯路的一种历史阐释。
在如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科幻小说和相关产业的时代角度回望那个一切都几乎没有起步的时代,更让人产生对这篇小说甚至中国科幻的深深感动。希望以后日子里中国科幻能越来越好。
小说叙事目标与其价值取向
陈笑寒▶▶▶文章的主旨其实很明确,作者的思路也很明确,相较于漫长的、一百年之久、30000余天的生命来说,只有半小时寿命的复制人却能在短暂的片刻里绽放燃烧。以至于炫目闪光,而女主角雷冰也正是被这样热烈的告白而打动,爱上了复制体刘洋。
从1994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这样简单的故事确实确实有着清晰的魅力,但如果跳出时代,我们还能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吗?雷冰的爱情对象究竟是一个勇敢版本的刘洋,还是针对一个独立的个人,亦或只是被这样突如其来的告白所打动,仅仅是心里层次上的变化,就会让这篇小说的价值大不相同。如果我们简单的根据原文中雷冰的话语,就同意了雷冰的爱是针对一个独立的个人的话,这必然是忽略了雷冰与刘洋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
而刘洋,他是我们一个普通人的样本,作为普罗大众的对照组而存在的主角。小说的主线依托刘洋的心理活动展开,他是本篇中最立体、最具有复杂性的“人”。可以这么说,刘洋的行动符合了他的心理活动与心路历程,但反观之复制体刘洋,表面上他对刘洋的一切完成了复制,但实际上无论是性格还是思考方式都判若两人,在这个层级上来想,刘洋的复制研究只能完成“形”的复制,而不能完成“神”的复制。
小说当然完成了它的工作——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但它为表达观点付出了太多,以至于小说的构成显得简。他没有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只是用符号化的女主角与复制体讲述了一个他的道理。道理是好的,小说放在那个时代也是好的,但现在看来,却不那么好。
选文提供:王正蒙
内容供稿:陈笑寒、杨璇、赵浔
排版:陈国豪
审核:张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