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武将技能考——蒯良蒯越

@予定の调和

【荐降】:当你成为其他角色使用牌的目标后,你可令手牌数最少的一名角色摸一张牌。
劉表之初爲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衆。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具羽爲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战略》
刘表刚到荆州,荆州未定,周围的军事统领诸如袁术等人对荆州虎视眈眈。刘表延揽蒯良蒯越、蔡瑁等人为其出谋划策。
表曰:「宗賊甚盛,而衆不附,袁術因之,禍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衆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表顧問越,越曰:「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具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爲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衆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爲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遂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衆,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賊張虎、陳生擁衆據襄陽,表乃使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江南遂悉平。《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战略》
刘表说:“宗贼盛行,大家不听命令,恐怕袁术趁机来犯。我现在想征兵,怎么办?”蒯良认为是仁义不足,大家日子过得不好,因此想要服众,首先要行仁政。蒯越则认为不然,他认为“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当今乱世,应该用权谋,先杀几个作乱的头子,杀鸡儆猴,剩下的则招抚,荆州可定。刘表采纳了蒯越的计谋,让他派人把作乱的头子招来,五十五人到了,全部被杀。刘表整编了他们的部众,为己所用。只有江夏的张虎、陈生聚兵襄阳抵抗,刘表派蒯越和旁季前去游说,二人游说成功,荆州至此平定下来。
荐降,主张投降之意。「当你成为其他角色使用牌的目标后」对应蒯越被刘表问计,「令手牌数最少的一名角色摸一张牌」对应张虎陈生在蒯越等人的说服下投降,因而得以保全性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令」,也就是说是否【荐降】,决定权在玩家手中,如果蒯越当初建议刘表把张虎陈生二人当做被杀的五十五人一样处置,也是可行的。总而言之,这个技能设计有据有理。
此外,张虎、陈生二人的命运在史书中其实并无交代,只说二人投降后“江南遂悉平”,不过从蒯越之前所言“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推断二人应该是保全了性命。因此没有值得指摘的地方。
虽然三国杀把蒯良蒯越合为一体,但无论【荐降】还是下面的【审时】,起主要作用的都是蒯越。私以为设计者可能认为蒯越无大名(因为《三国志》中都不曾对其单独立传),因此想再拉一个人凑凑分量。
【审时】:转换技,阳: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将一张牌交给一名手牌数最多的角色,然后对其造成1点伤害。若该角色因此死亡,则你可以令一名角色将手牌摸至四张。 阴:其他角色对你造成伤害后,你可以观看该角色的手牌,然后交给其一张牌,当前回合结束时,若该角色未失去此牌,你将手牌摸至四张。
越,蒯通之後也,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聞其名,辟爲東曹掾。越勸進誅諸閹官,進猶豫不決。越知進必敗,求出爲汝陽令,佐劉表平定境內,表得以彊大。《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傅子》
蒯越足智多谋、身材魁梧。何进听说他有名,把他招作东曹椽。蒯越劝何进诛杀宦官,何进犹豫不决,蒯越知道何进必败,于是请求外放做汝阳令。后来辅佐刘表平定荆州。
「将一张牌交给一名手牌数最多的角色,然后对其造成1点伤害」对应蒯越向何进进言诛杀宦官之事。诛杀宦官一事有收益、更有风险。宦官乱政,若能诛杀,朝政可得一时清明,若诛杀不成,反害己身,得到的手牌对应收益、造成的伤害对应风险;「若该角色因此死亡,则你可以令一名角色将手牌摸至四张」,对应蒯越预言何进必败,而转事刘表,助其占有一方之事。
越、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說琮歸太祖。
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爲光祿勳。《三国志·刘表传》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先平荆州,后攻孙吴(即后来的赤壁之战)。刘表病死,刘琮即位,荆州诸人主张投降,刘琮最终率众投降。蒯越作为刘表重臣,在刘琮投降一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投降曹魏后,蒯越被封为光禄勋。
「其他角色对你造成伤害后」对应曹操侵荆州,「观看该角色的手牌,然后交给其一张牌」应该是说蒯越揣度曹操心意,认为此时投降曹操不仅不会害其性命,还会大加封赏。因为此后曹操还要攻孙吴,一定会对荆州投降的众人诸多好处,以此作为孙吴众人的表率,动摇孙吴众人抵抗的决心。「观看该角色的手牌」对应揣度曹操心思,「手牌」指代投降,「当前回合结束时,若该角色未失去此牌,你将手牌摸至四张」对应蒯越猜对了曹操心思,最终被封为光禄卿一事。
此技能阴阳两技皆于史有据,设计极妙。

下期预告,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