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 奥匈帝国第一款国产战斗机首飞 采用六边形“小丑”迷彩
105年前,即1917年1月3日(一说,1月10日),Aviatic D.I首飞成功。

这是奥匈帝国研制并装备的第一种战斗机,由德国工程师Julius von Berg设计,因此该机通常被写成“Aviatic-Berg”。该机配备了当时相当强大的185马力Austro-Daimler六缸发动机,具有很枪的性能。但是,由于机动过程中超载导致机翼损坏,原型机很快坠毁。必须加强机身设计,这延误了该机的批量生产。尽管如此,5月3日,第一架量产型首飞,5月15日,新型战斗机开始装备一线部队。

战斗机飞行员非常欣赏该机的速度、敏捷性和爬升率,但机载武器却招来严重批评。该机配备一挺非同步的Schwarzlose机枪,向上有一个仰角固定在驾驶舱前,以向螺旋桨上方射击的方式,来避免击中螺旋桨。有飞行方向与瞄准方向之间有差异,因此驾机进行瞄准射击非常困难。

然而,这种有缺陷的战斗机已经生产了160架,直到1918年1月才出现配备了两挺同步机枪的改进型,该机的战斗力立刻得到大幅提升。同年7月,配备225马力发动机之后,战斗性能提升幅度更大。此时,该机的飞行速度达到200千米/小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之一。

这种性能出色的战斗机直到1918年9月才来到前线,当时没有人怀疑同盟国即将失败。截至战争结束。奥匈帝国共订购了990架该系列战斗机,其中完成677架,几乎全部都在意大利-奥地利前线作战。尤其是奥地利王牌弗兰克·林克-克劳福德驾机作战数月时间,至少击落五架敌机,于1918年7月30日阵亡。

后期型“Aviatic-Berg”不仅以高性能著称,而且几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有战斗机,乃至整个军用航空史上最早使用迷彩图案的机型。这些战斗机所有表面都涂有明亮对比色的等边六边形,奥地利方面认为,这种“小丑”涂装会迷惑敌方飞行员,干扰他们的瞄准。但在实战中,这个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德国方面也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在飞机上涂上了斑点迷彩。只不过颜色排列没有奥地利六边形迷彩这样规则。从那之后,再没有其他什么人采用这种迷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