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本文是如何叙述XX的故事的?小说叙事特征题!【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

2023-07-25 16:57 作者:sbybd690  | 我要投稿

小说手法?情节赏析!

一、核心方法

1.问手法+问作用

2.问手法+给作用

3.给手法+问作用(作用题)

二、解题思路

1.角度

  • 视角、人称

2.顺序

①倒叙

②插叙:插进去一件不属于故事本身的事

③补叙:本来就是故事的一部分,开头没说,后面再补上

④正叙

3.线索

4.语言

①节奏

②风格

三、练习

1.2018II卷

有声电影(老舍)

①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借用)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②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③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排比)

⑤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⑥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⑦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⑧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排比)

⑨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夸张)

⑩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⑪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码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己。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千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豹子咆哮如雷,着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2.2014I卷

古渡头(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语言风格)

②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第一人称)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④“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⑤“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⑥“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⑦“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⑧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⑨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⑩“从军队里回来。”

⑪“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⑫“唔!……”

⑬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⑭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⑮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⑯“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⑰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⑱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⑲“……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对话,插叙了老头的生平,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丰富)

⑳“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㉑“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呀!(线索)

㉒“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㉓“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㉔“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㉕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㉖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㉗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㉘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㉙“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㉚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本文是如何叙述XX的故事的?小说叙事特征题!【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