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再原创丨通透(散文)

文/周铁再
近段时间思维有点夸张。晨起,媳妇问:你昨晚又咋了,一会儿猪的,一会儿山的,一会儿宝宝的,梦话叽里咕噜不断,把人折腾的睡不着。
答:不会是真的走火入魔了吧?媳妇笑:我看也差不多了。
吃根黄瓜,哪来的?喝杯小酒,哪来的?退役金到账,哪来的?……
几百年前的蒲松龄,一则《罗刹海市》神话故事,让今天的刀郎一捣鼓,竟然火遍天下。符合历史进程的东西自然有它的生命力,所以不足为奇。悠然想到了我和那头猪。
前几天,吃到冰箱里还剩下春节前保存下来的一块猪肉时,免不了还得为那头猪歌功颂德一番。
城郊,农户家喂着几头猪,唯有一头很另类,它就是不吃主人从城区饭店、会所拉回的泔水,只吃麸子拌草的食。那天跑步时发现了这个事儿,遂停下来和农户闲聊了一会儿。
农户:当初一次性逮回来了7头猪仔,6头和以往的一样,特别欢实吃从城里拉回的泔水,可其中一头就是不吃。无奈,对于这头猪仔,小点的时候只好煮面汤让它吃,慢慢大点的时候就开始喂麸子拌猪草。这不,吃泔水的猪再添加点东西,4个多月都快400多斤了,而这头还不足100斤呢。
遂说:那头不吃泔水的猪给我留着,喂到春节前夕杀了我要,按比例折合价格就是,贵就贵点吧。
农户问:你咋看上这头了?
答:不吃泔水的猪有灵性,它看不起时下铺张浪费的人。猪很无奈,只能选择做好自己。吃这样的猪肉能长记性。如果不让我吃点猪肉也不中呀。
年头喂到年尾,大吃特吃饭店尤其是会所里泔水的猪,4个多月出栏一波,可这头猪还不足200斤。春节前夕杀了,给远方的老师寄出后,还剩点就自己慢慢吃了。
这头干干净净,慢悠悠长大的猪,杀出来的肉红蕊蕊的就是好看。这才是真正的年猪肉。
我是山里长大的娃。家的对面就是大山,院子的边即是河沟边,住的土坯房山墙距离院子边不足5米。
小时候,有一天问父亲:咱们家对面那座山为啥那么高?父亲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走了几圈后他说:山高是因为有根,山越高根越深。
自打上学,我就得翻越对面那座山。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母亲轮流每天接送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便自己每天早出晚归了。
那年突降大暴雨,对面的山洪倾泻河沟,扑向院子,我偎依在父母身边特别害怕。父亲说:孩子,别怕,大山有时候是要发发脾气的,发过后就没事儿了。山洪过去,我帮着父母一起清理了院子里的泥沙。
上初三那年的一天,我顺着对面的山路正往前走,突然看到一条大蛇横在路上,我转身跑回家说啥再也不去上学了,怕蛇。那天耽误了半天学习。父母没有责怪我,而是和我一起商量怎么来对付蛇。他们拿着一根长竹竿陪我去上学,但一直没有再看到蛇的影子。父亲给我壮胆说:拦路蛇不可怕,只要敢于对付它就没事儿了,就是天天遇到蛇,学还是必须上,你不把学上好,你就别想着走出大山。那个学期是父母陪伴我每天走过那段山路的。
高中毕业参加完高考,我和班里几个同学到对面山上狂玩,突然发现路边有一辆单车在停着。再往山上爬了会儿又看到了人,清清楚楚是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回家后给父母说了这事儿。母亲笑笑说:那是他们在讲故事呢。后来,我考上军校后就约了高中时的一名同班女同学到我家对面的山上讲故事。那个女同学就是我现在的媳妇。
山有根,山有脾气,山有考题,山有故事……
自打姑娘成家有了宝宝,我把学习再一次摆上了日程。都说隔代亲,但不是胡亲瞎亲不负责任的亲。要亲出明晰的方向、输入健康的信息、培育科学的方略、达成全家的共识,从点点滴滴努力才对。宝宝一岁的抓周仪式,验证了我的暗暗作用的正确性。所以在自信的同时就是自己先把自己的学习弄好,让姑娘、女婿看到我天天学习、生活、锻炼、做家务的状态,进而潜移默化,析事明理,自觉笃行,努力培育宝宝成长。
一个宝宝的健康成长,绝不是幼儿园,学校,所谓教育大师的责任,最根本的责任是其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作为她的之一,不是说教别人去怎么样,而是时时鞭策自己去做好,与宝宝一起再成长一次。宝宝的成长不是自家的事儿,是一种社会和民族责任。霍启刚,郭晶晶堪称典范。读着中国通史,常常陷入沉思:每一名宝宝的成长,或优秀非凡或平淡无奇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生死休戚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每个人的务必践行。
一言以蔽之。通透的核心认知:你的权是谁给的?你的钱是谁给的?你的平安健康幸福是谁给的?这个弄通透了,才有可能活得真通透,否则都是乱弹琴,自欺欺人。其实就是个度的问题,有度而安,过度而危,无度而殃。自信不迷信。自信何来?终生的学思修也。
想想乌克兰的人们在期盼什么?
当把开会座次作为特别重要的课题来研究时,那么老前辈们蹲在河边,坐在草地上研究如何胜利时,你又作何感想?
所以,站不起来,坐不下去你永远也通透不了。

【作者简介】周铁再(男),河南省卢氏县人,二十三年从军路,戎马半生一世缘。2006年5月的某一天,突想用文字记录些生活感受,于是就这样做了,乐此不疲,与朋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