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参考答案

2023-02-23 19:54 作者:站长爱申论  | 我要投稿

  问题一:请根据给定资料1,总结F市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1、整治事项问需于民。秉持民生跟着民声走的理念,采取多重手段,层层筛选,找准难点痛点,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2、整治措施问计于民。开展“金点子”征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制定整治措施。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监督方式。建立起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启用智慧医疗综合监督平台等,实现群众实时监督。4、注重多部门统一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闲置资源,提供更多便民服务。5、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稳定保洁队伍,推进人居环境改善。6、多措并举,系统解决。建立政府出资村社出人的村道管养常态化机制,设置公益岗位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加大力量投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问题二:假如你是A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专班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草拟一份整改方案提纲。(3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措施得当,要素全面,不超过600字。

  A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改方案提纲

  按照H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专项监察组对A市存在问题的整改要求,A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专班,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按照“把准脉,开准方”的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制定针对举措,守住安全生产红线。

  二、工作任务:(一)建立绿色矿业发展模式。1、全面推广“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彻底整治矿产开发利用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针对相关企业越界侵占土地,违法取用地下水,违规倾倒废石等行为严格执法。监督相关企业整改排土场导流渠损毁淤堵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2、加强非煤矿山生态环境隐患问题常态化监管。责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落实“应排尽排、应统尽统”和“排查全覆盖、整治无遗漏”相关要求,消除常态化监管盲区。(二)提升矿山安全条件。1、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确保专款专用。2、严厉打击违规作业、违规修改安全设计等问题,并追求涉嫌违规企业相关人员责任。3、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依据问题清单,对标对表监督整改,确保问题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落实,人员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生产流程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正常使用。

  

  问题三:请结合全部给定资料,以“把准脉,开准方”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逻辑清晰,语言流畅;(4)1000字左右。

把好脉 开准方 施好治

  从普通乡村到新型城镇,从阡陌难行到四通八达,从平房菜地到高楼林立……大城梦构想、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之下,社会治理“大肌体”健康强健。

  不过,社会治理“大肌体”难免也有“疑难微恙”,若“讳疾忌医”只会“贻误病情”,而“寻医问诊”才能“药到病除”。正如良医看病贵在一个“准”字,难在一个“准“字”,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微恙,也唯有把准脉、开准方、用准药,处处“准”,时时“准”,方可推动社会发展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

  把脉博,问需求,模清社会治理“真病情”。看病就医时,症状诊断准确度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效果,不明确病症乱治疗还会起到反作用。社会治理只有把准脉象,深入基层一线,问需于民,才能找准治理的难点痛点。某市曾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然而投入巨大精力和经费,但群众并不买账。后来,面向群众启动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活动,通过基层走访、统计调查全方位问需于民,归纳出群众最关心最盼望解决问题,摸清了社会治理方向的脉搏,自然也就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清晰路径,后续治理效果也自然收获了群众的满意和点赞。

  开准方,想妙法,开出社会治理“好处方”。发现问题是本事,提出对策是水平。“把脉”过程中发现的“病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因地因情精准施策,方可应对一时难解的“顽疾”。疫情之初,城市运转停滞,如何在确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让一部分急需人员流动起来,逐步实现复工复产?如何打破传统“出门凭证”提交材料多审核流程长的问题?人员如何分类?杭州市公安局借助互联网技术,牵头快速研发开发一个面向所有人、无差别的线上平台“杭州健康码”。后经过不断完善赋码规则,优化迭代,最终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巨大影响力。这种遇到难题能够拿出务实管用、充满智慧的硬招,来纾解“痛点”、打通“堵点”,可谓至关重要!  

  施好治,重落实,实现社会治理“病痊愈”。脉把得再准,方开得再准,要想“药到病除”,达到绝佳诊疗效果,必须要准用药,施好治。对社会治理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重落实,及时按时用药。做到不推不拖、靶向整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另一方面,要善调整,适度改变剂量。做到因势而变,与时俱进,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如此,前期治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完成治疗社会治理之疾的最后一步。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社会治理之“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我们也要常态化和制度化,以精准医治之法,祛社会治理之疾,促社会进步之效!(站长,狐狸)

202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参考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