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没基础,高四985:从380分杀到627分,选择复读开悟后一年嘎嘎涨了150分!


高三没基础,高四985:从380分杀到627分,选择复读后,每天只睡5个小时
21年高考380分,复读一年后,
22年地狱模式里拿到627分,
成绩单的数字喜人,连老师都想请我回校宣传。
但其实复读以来,我一直怀揣着失败的恐慌。
一天50个单词都背不动,好不容易背下了却又忘;
语文作文提不起速度,每次都写不完,急得字都写飞了;
数学更别提了,错题第三遍回顾还在卡壳,明明上课讲得也听不懂,自己做就是下不了笔。
每次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我,
还没开口,我就先红了眼睛,哭腔认错。
我也没办法原谅自己:
难道真的,努力了也会回回都输吗?
我不甘心,我没有回头的余地。
“再差也就上大专,不到高考谁知道输赢!”
哭过无数次之后,我这样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单词1遍2遍3遍,先熟悉下来再重复,高考前起码重复了20遍;
写不出高分作文,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写不完,我就干脆放弃临时构思,背下了8篇半成品的作文上考场;
数学题红着眼睛追着群里的老师问,1道题最多反复推演了10遍,写到吐写到条件反射才肯罢休。

怎么会不恐慌失败呢?
是每天只敢睡5个小时的高四,
是一轮复习期间天天都被笑蠢的高四,
是一天哭3遍的高四,
……
不就是起早贪黑翻烂了每一本书,
不就是熬夜掉了大把大把的头发,
不就是边哭边学吗?
哪有努力了还回回都输?
我用复读1年后的627分告诉你,没有!
极致重复是笨蛋成才的机会
“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就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
我知道自己算得上比较笨的学生了,
记忆力很差,背得很慢,忘得很快。
尤其是对陌生的知识点,
不管是单词、素材、模板、公式题型,
我的大脑好像下意识就在排斥一样。
以前背不下来是根本没花心思背,
怎么现在努力背还是不行呢?
这种感觉差点就让我直接放弃,
但是日复一日中,
我终于还是感受到了知识进脑子的快乐,
那种驯服了倔强的大脑的感觉,非常爽。
“勤奋、重复、大量的练习,是给每一个人成才的机会。”
撒撒的这句话被我贴在书桌前,
我开始接受自己的笨。
别人背一遍就记住,那我背5遍10遍,
结果不都是一样的吗?
极致的重复除了数量级的、
机械式的重复还不够,
还需要追求效率和方法,
对此我的经验是:
重复的同时,要注重多感官调动,能很有效地加强记忆效果,听、说、读、写四种方式灵活运用很有奇妙的效果。
用听录音的方式能利用很多零碎时间一心二用,用写笔记、导图、缩略的方式能强化知识点在脑海里的画面印象,用输出、教学的方式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不带脑子的机械式重复效果很差,主动思考才能温故而知新。
尤其是背历史这种科目的时候,背一个时间要把时间相关的所有信息都挖掘出来。
重复是间隔式的、持续不断的,到后面你会发现重复变得简单,甚至变成条件反射。
有个实验是一天学10个小时和10天里每天一个小时学习,后者的效果好得多,考前抱佛脚这样的集中重复只是短期记忆,想要获得最大利益就要在这300多天里多次重复,可以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灵活调整重复的次数和频率。

想赢得漂亮,就要学得更累
为什么我会坚持1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
因为刚开始我的基础实在太差太差了,
第一次高考结束那天,
我就预感到成绩很不理想了。
从那天起,学习的欲望达到了顶点,
怀揣着迫切的赎罪的心理,
只有学的多一些,学的久一些,
我才能在躺下时安眠。
那时候大多数想复读的人,都还在犹豫不决;
大多数准高三都还在抱着手机边玩边焦虑。
我想突出重围,
就要极致压缩时间、利用时间,
因为我真的不那么聪明,
我比别人多的,只是一腔不甘心的动力,
如果连这一点都把握不住,凭什么赢得漂亮?

高强度学习规划要点:
每天晚上确保5小时睡眠,熬夜时间不能超过一点,否则很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12点睡5点起,1点睡6点起。
早起后先穿衣服,能有效抵抗倒头睡着的困意。
洗漱、吃早饭的过程中间隔播放英语听力素材和时政素材,坚持练耳朵和注意力。
早晨背书1小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就站着背书,可以在阳台、窗前稍微冷一点点的环境里达到提神的效果。
居家学习最好也安排好课节时间,45~60分钟一节课,中间留出5~10分钟休息时间。
如果想极致利用课间碎片时间,就进行学科交叉,比如数学课间背英语单词,历史课间做一道数学题。
基础差的同学需要重新学一遍课程,可以找基础网课,算好课时,然后安排到每一天的学习计划中去。
中午留出30分钟的休息时间,躺下休息但是不能碰手机。
如果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念头,就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建议每天下午留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集中使用手机,比如回复消息、查询资料,最好是安排在吃饭时间之前,这样即使不小心沉迷也不至于停不下来;反面案例就是睡前使用手机,非常非常容易沉迷!
如果比较偏科、基础非常差的科目,每天多安排一些时间来攻克基础知识,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拖延。
语文和英语是必须长期积累的,也就是说计划之中必须给这两科的背诵刷题留出时间。
如果有基础比较好的科目可以先做高考真题给自己查缺补漏,然后按照复习基础—刷专题—整理错题—刷真题—回顾错题的步骤不断重复。
听任何课之前尽量做到预习,有重点的听,效率远大于无脑跟着听。
听课时不要急着做笔记,优先听懂。如果是学校课堂里,急着做笔记很可能导致你根本没听懂知识点,如果是网课上急着做笔记,大概率你得重复拉进度条多遍才能懂,先听懂才能简化笔记内容,,速度会更快。
吃饭8分饱,吃得太撑了很容易在接下来犯食困,影响学习效率。可以准备一些方便的水果、零食,很饿的时候补充能量,但是适当的饥饿其实是能够提高记忆力的。
睡前留出30分钟时间复盘今日计划,不只是打钩打叉,已经完成的任务好好回忆一下具体学了什么,写出一些关键词提醒自己
计划中留出容错空间,如果其他任务都做到了,可以用这个时间休息或者增加学习的量,如果有些任务时间不够用就可以在这里补上。

高三一轮复习,300多分从量变到质变有多远?用365天救救自己吧
其实越到高考的时候,
越能看出两级分化的差异。
高三的同学拼命临时抱佛脚,甚至还有人想走邪门歪道了;
高二高一的同学呢,因为高考产生了一定的紧迫性,但是往往只急这一时,很快又安于现状了。
如何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真的好话歹话说尽了,
才明白想求救的人才会有救,
对于就是装睡就是无所谓的人来说,
我就是把方法、计划全都铺在他面前,
他也会无视到底。
有的人看到我以前分享的学弟学妹逆袭经验,
就会觉得哎呀还早嘛,
半年也可以逆袭,3个月也可以逆袭,
现在根本不需要努力。
你看到他们短期逆袭的光荣,
有没有看到背后极致的勤奋刻苦乃至拼命呢?
越晚实现的逆袭,上限越明显,
对天赋的要求越高,
而同样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大。
越早努力越好,胜算越大;
越早出发,再小的步子 ,走365天,都会走得很远。
你想等高三最后的时间了再来一步登天?
洗洗睡吧。

专注己身
决定高考成绩是实力和心态。
很多人只能看到前一点,
却对后者视而不见。
而事实上,每次临时抱佛脚,
能提高的实力分,远不如心态分多
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正常发挥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最重要的就是专注的心态,
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自己身上,
而不是总去关注外界,关注别人。
足够的专注是高效率学习的前提,
也就是所谓的沉浸式学习。
有的人一个晚自习忙忙碌碌,
却觉得自己瞎忙活什么也没学到,
作业也没好好做、
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几个。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样的同学注意力很分散,
周围风吹草动都能动摇她,
然后分心去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去了。
为什么学霸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即使她听到了别人在聊天八卦,
也会在脑子里自动过滤,
这些事情丝毫不会占用她的思考时间。
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东西
对她的提分没有任何帮助,
目的性足够强烈,就能够足够专注。
如果你做不到专注,是不是说明,
你对提分、对逆袭本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
而只是看着别人进步兴起的短暂焦虑呢?

切忌急于求成
之前很多高三的同学问我
最后几天能不能从200考到400?
能不能从300考到500?
我都气笑了,现在急于求成到这个地步了,
早干嘛去了呢?
那我给你规划一天刷一本53,
几百页你做得到吗?
其实很多高二高一的同学,
尤其是迷途知返想要改变自己好好学习的时候,
最容易急于求成
因为成绩不断下滑,到处找方法;
实行了没几天,就想着要结果;
考试之后分数不尽人意,对方法又失去了希望。
乍一上来目标过高就会让你想一出是一出,
一会拼命学习,一会疯狂摆烂,
即使有个学习计划也根本学不进去
——你根本不理解提分的本质,
不相信计划的作用。
急于求成,越是想看到进步,
往往越是看不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控制不住又怎么样?
还想逆袭就必须也得压制!
能立马见效的是背熟了某个基础知识点,
是做通了某类常考题,
是补上了某些致命漏洞,
是在给计划表打钩之后,
把知识学进脑子里,
通过不断的重复深深记住而不遗忘。
日常需要检验的不是分数的提升,
是任务有没有完成,以及对应的题会不会做。

过筛错题是提分捷径
作业、模拟卷、真题卷、辅导书……
题是做不完的,而且难题是没有限度的,
很多人把逆袭等同于刷题,
觉得只要刷的够多就行。
实际上刷无止境,
还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拔不出来。
把考点中不懂的知识搞懂,这是提分的本质;
把题目中不会做的题搞懂,这是刷题的目的。
而不是刷100题不够就刷200题,
刷一本书不够就刷两本书。
只要你停下来仔细看看刷过的题,
仔细过筛错题,就能获得想要的进步。
同一类型的题,你天天做天天错,
是绝对没有意义的,
刷10道题比不上别人专心弄懂一道题,
那别人飞快进步的时候
你当然就只能望着流口水了。
所以不管刷多少题,
一定要给自己上一道枷锁
——定期整理错题并且彻底搞懂。
有的人追求错题不过夜,时间足够能力够强的自然可以这么做;
但是考虑到对大多数高二下同学来说,当下一轮复习时间紧张,基础比较差学起来费劲,那就做到定期整理错题。
⏩比如每周抽一个专门的时间出来,
可以是周六下午,
也可以是周中你挤出的时间,
记住一定要灵活,
不要死板或者强迫症,那样只会浪费时间。
⏩同样的做错题也不需要过于注重形式,
花里胡哨的本子、彩笔、贴纸能简化就简化,
活页本、黑红蓝笔就足够了。
⏩错题上本子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偏文科的题目能剪下来贴上去就别费劲手抄,
数理化的题能简写的就别长篇大论照抄。
⏩每道错题的旁边最好有这样一个区域:
定期回顾(日期+情况)。
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给自己计划定期回顾的时间,
到时间了就把这道题再做一遍,
然后在旁边写下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是依然找不到破题角度,还是答题流程不明确?
写出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轮复习怎么达到质变?高三开悟后嘎嘎涨了150分,这3件事不整明白,白白浪费几个月!

只要你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高三开学考355分,一模考试504分,高考655分。
一轮复习这几个月算起来提分不算最快,但是真的前所未有的稳。由于之前的两年基本没学到什么,没有一科是及格的,数学四五十分徘徊,理综竭尽全力也及格不了,总的来说和0基础也差不多了。
对于和我一样基础很差,已经或者马上一轮复习的准高三,分享几点追上同学、实现逆袭的方法,在此之前你还需要知道:

匀速即极速,努力不怕早
别一想到逆袭就着急,我理解你想用最快的速度追上别人甚至赶超,但是现实就是脚踏实地才有机会。
我们得先爬起来,找到正常的学习状态,才能学会走,学会跑,学会飞。当你短期的努力看不到效果,分数还是没提高的时候,别急着放弃,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同时你也得明白越早努力越好,早一点学你可以慢慢来,太晚醒悟你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比如熬夜学习,其实都知道很伤身体,但是对醒悟得太晚时间不够用的同学来说,就是没办法的事。
基础不晚
我就是0基础冲上来的,任何时候努力都不晚,重点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努力。
停止一切幻想,不要觉得考不到600分就是失败,哪怕是高考前一天,多学一点,多考1分也是好的呀!
复读不是后悔药
有高二的同学流露出想复读的念头,我真的真的不建议!
别把复读当借口,除非你已经高考完了,在此之前都别给自己留后路,觉得考不好大不了就去打工嘛,大不了就复读嘛,那你所谓的逆袭就只是做梦而已。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逆袭归根到底你只需要两个方法:背书,刷题。
可是你要把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你要背很多东西,要重复很多遍;
你要刷几百张卷子几千道题。
最简单的方法最难,也最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就去磨练这两个方法。
努力,很努力,拼命努力
听课,写作业,是每个学生都该做的,甚至算不上努力的范畴。
努力可以考到平均分,很努力可以上中上游,拼命努力才可能逆袭到前列。
向前看,别回头
我知道每当你查漏补缺的时候都会后悔,以前怎么就没好好学呢?
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改变不了,懊悔就要吸取教训,好好为了未来规划现在。

NO.1笨鸟先飞,预习不止
为什么我总是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
为什么我上课听懂了下课就不会做?
为什么总是学不会、不理解、记不住?
因为我的确不算天赋异禀,但是还好我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并且能够坦然地说:我比较笨,但是笨鸟可以先飞。
我觉得对于准高三的同学来说,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开始一轮复习的同学,现在能够醒悟这一点是非常及时的幸运。
笨鸟先飞可以怎么做呢?
大范围预习(高三开学前)
一轮复习≠再学新课。
一轮复习更注重体系,难度更高,节奏更快。
我希望各位同学都明白,每个学校,每个老师,基本都不会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都会像以前学新课一样,一点点掰碎了讲给你听,然后等你反应过来。因为这些知识默认是你已经学会的,只是再加深一遍印象。
懂吗?
那些0基础的同学,有机会逆袭是有前提的:
如果你能提前把基础知识点读懂,重要的概念公式背下来,例题简单题能刷得动,就能勉强跟上一轮复习;
如果你能把题型都做一遍,把各种套路、规律、模板提前熟悉,一轮就能如鱼得水,能轻松应对上课节奏和课后作业,挤出更多的时间去针对更重要的内容。
上课前预习
上课前预习只需要不到15min,耗时还比不上你一局游戏,但是你能凭借“预习”这个动作,超越别人30%。
以数学和语文的预习来举例:
数学是按教材板块从头到尾复习,那么预习时就从课本出发。
首先你肯定要知道接下来这段时间复习的范围,比如要复习数列专题了,那么把课本上这个板块的内容仔细读一遍,把数列体系的思维导图画出来。
读目录梳理框架,读重点黑体字,把公式、概念填充到框架里,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0基础看不懂找找网课),然后一定要自己做1~2题课后例题。
语文是按照专题考点来复习的,并不是根据课本顺序。
通常从语言文字运用开始,这个专题下有病句、标点、修辞等7个考点,我预习的时候就把这部分零碎知识点用活页本整理好了,可以随时再增减;
老师发的资料方便随身携带背,损耗大背烂了也不心疼。

NO.2地毯式梳理漏洞
为什么要早点给自己梳理漏洞,而且还有一点点的地毯式地搜?
用我高三前的经历来说,就是老师只负责匀速带着所有人学,你学得很好也不会为了你加快速度,你学的很差也不会停下来等你。
一轮复习就是给你一个机会查漏补缺,把学得差的地方补上来,错过这次机会你在想查漏补缺基本就靠自学了。
为了不让你浑浑噩噩度过一轮复习而错失这个机会,你需要提前地毯式梳理漏洞,知道自己差在哪里,然后提前预习做准备,等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加倍用心,补上漏洞。
为此要注意两个核心点:
重视所有基础知识
比如语文的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现代文、必读名著、高频成语……
数理的基础公式及变式、重要概念、定理法则……
英语的单词、基本语法、短语、句式……
把需要背的单独整理出来,不管你现在会不会背;把之前不懂不会的单独标记出来,之后好规划时间突破。
覆盖所有考点
注意是考点,不是书上所有知识点;
也不要考印象判断这个东西会不会考——从事实说话:考纲范围或者十年真题考点集合。
把自己不会做的、总是错的题型,和自己很不喜欢做的题型,重点标记出来。
比如我以前最讨厌的是概率题,所有人都说简单但是我就是反感,很不熟练也不会用简练的技巧应对。

NO.3制定计划,原则为先
包括日计划(作息时间表)和任务表,搞清楚各科需要完成的任务内容,细化到每天需要做些什么(背诵记忆、重复、积累、刷题)。
因为6科的内容,300多天,平均下来每科也只能分到50~60天,仔细想想其实时间真的没有想象地那么充裕,精打细算才能细水长流。
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2点:
找到自己背诵状态好的时间段
比如常规来说我们认为早上7点左右是黄金记忆时间,也会建议这时背语文和英语。
但是其实每个人的状态是不同的,在假期、尤其是暑假期间,一定要多试试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记忆时间。有的人早起后记得牢,有的人睡前记性更好,不一而足。
搞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适量安排任务量
大多数用计划失败的人,都是高估自己的水平,把计划做得太死板。
背单词你一天能背多少个?一次能背多久?而且还要讲究方法和目的:比如你想一天背100个,从拼写到释义到用法全背下来肯定很难,但是你只是想先熟悉释义就简单多了。
日计划表可参考我这个,详细版本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啦:

选择

“高考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取决于你现在做什么选择。
如果你在剩下的时间里,
就坐在这里等,
那么结果就是最差的那个。
如果你在剩下的日子里,
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充实,
不断的前进,
那么结果就是最好的那个。”
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你离学霸只差一个好计划!

本文来源于:努力冲呀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