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在国际上有哪些参考标准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是在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种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安全设备.
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样品的混悬液转移到微量培养板中、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涡旋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由于肉眼无法看到直径小于5μm 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滴,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在生成,并可能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
已经表明,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产生气溶胶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生物安全柜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世界各国对生物安全柜都有相应的标准,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标准包括美国的NSF49和欧盟的EN12469,还有日本的JISK3800以及澳大利亚的AS2252等。我国SFDA(YY0569)和建设部(JG170)于2005年分别发布了生物安全柜的行业标准,分别适用于生物安全柜的生产、销售以及安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