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国漫缺陷”:《姜子牙》票房破10亿,《木兰》却被迫撤档

今天是国庆第6天,翻开票房统计网站可以看到《我和我的家乡》已经和《姜子牙》拉开一定差距,后者已经可以坐实不能成为国庆档冠军了。
不过对于一部国产动画来说,票房突破10亿也代表它能够成为超越《大圣归来》的存在,而从15年开启的“每年必须涌现的国漫崛起声浪”也得到了继承,继续在2020年被高声呼喊---

但,如果你一直都有留意国漫的发展,那想来肯定能体会到今年的声浪较比去年要羸弱不少。
这不仅体现在《姜子牙》豆瓣评分的羸弱,这同时诠释于国庆档期间另一部备受关注的国产动画的惨淡收场---从10月3日上线到10月6日撤档,仅仅放映了3天,就只能夹着尾巴逃走了!


它的名字叫做《木兰:横空出世》(下称《木兰》),和上个月热映的迪士尼漫改真人大作一般,同样改编至《木兰辞》,也同样给我们诠释着女性精神的伟大。
当然,也双双遭遇了评分滑铁卢。迪士尼版本停留在5.0分,而上述国产动画就更是离谱至3.2的粪作程度。如果说前者代表迪士尼的“失手”,那后者则可以视作为对国漫口碑的一次痛心伤害---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糟糕的境况?
通过豆瓣影评可以了解到,《木兰》乃披羊皮卖狗肉的存在,虽说改编自《木兰辞》,但却是借木兰的外壳来演绎一场“沙场恋爱”的尴尬戏码,至于片方在映前宣扬的“画面和特效”,最终的视觉成效也让影迷大失所望。
于是,豆瓣便被一连串的“1星差评”给占据,而目前这部国漫也只拥有好于“1%动画片”的能力---

一边是《姜子牙》的票房破10亿,另一边则是《木兰》上映3天就迫于稀烂的口碑而不得不撤档下映,那在如此反差衬托下,难道说《姜子牙》就真具备“近乎完美”的品质打磨吗?
不好意思,答案是否定的,我虽然觉得《姜子牙》目前的豆瓣7.0被低估了,但开映至今口碑走向两极分化其实也能够实锤这部国漫存在的一些瑕疵之处。
或者更进一步说,哪怕是去年票房破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同样没有摆脱某些国漫通病---

那究竟“病”在哪里呢?
就在最近,通过央视新闻发布的一则数据统计,我们似乎找到答案了。
01.央视口中的“国漫不足”

这份报告是@央视新闻官号在看到《姜子牙》票房破十亿以及《木兰》宣布撤档之后所编撰的,也可以视作为对目前国漫良莠不齐的有感而发。
概括来说,目前国产动画面临两大窘境:其一为每年都有精品产出,但每一年也会有大量的国漫惨遭遗忘,呈现严峻的头部集中趋势---

从2017年到2019年,票房破亿以上的国产动画占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而票房在1千万以下(相当于亏惨)的国产动画则一直维持在50%的上下幅度。
哪怕2019年国漫阵营迎来了诸如《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雪人奇缘》《哪吒》等口碑佳作,也可以视作为过去10年以来国漫崛起声浪最鼎沸的一个年头。
但破亿的国漫占比依旧和18年持平,相反1千万以下的国漫就更是蹿升到了72.6%,可谓将马太效应给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了---

但是,如果将海外动画也一并统计,那千万以下的占比就会缩减至43.1%,而破亿段的作品也会上升至22.2%的程度(暴涨近3倍)---

这也代表着目前国内院线动画依旧需要靠海外精品来支撑热度,也代表着海外动画拥有更大概率的成功可能性。
那国漫究竟差在哪里?接着看央视的另一份统计---《中国观众眼中国产动画的缺陷》

创意不足、人物塑造弱、说教性强、节奏拖沓、动作不流畅、题材老套当属目前国产动画的“6宗罪”,而如果你们有密切留意每一部国漫的影评,那想来也会清楚这六大罪证当属影迷们吵得最不可开交的存在。
就比方说“创意不足”和“题材老套”。
甭管《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究竟能有何等犀利的视觉化升级,但在网友看来这通通是对老祖宗玩意的改编,可以视为国漫制作人创新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

再者是“说教性强”和“人物塑造弱”。
《姜子牙》自上映以来就从未能摆脱这两个标签,而前段时间上映的《妙先生》就更是对这个标签的极致诠释,后者的剧情完全靠主角的价值观输出来推进,从而也就让故事的可观性降低了不少。
如此弱化的代价是惨痛的,毕竟电影自始至终都是一门叙事艺术,创作人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如近期大热的网剧《沉默的真相》所诠释的对腐朽司法体制的对抗),但价值观的输出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不能反复借主角的嘴巴去怒斥别人的错误。
观众想看的是“行动”,就如同《沉默的真相》构建了黑暗的司法体制熔炉,然后借主角江阳去碰撞去流血去自我质疑和彷徨那般,唯有最鲜活的人物历程才能打动影迷,也才能让他们打出神作的评分---

但可惜的是,《妙先生》和《姜子牙》都在不同程度上犯了如上忌讳,它们都有崇高的立意(前者是对电车难题的诠释,而后者则是对腐朽体制的对抗),但人物的成长弧光不足使得他们走向口碑的两极分化,而这一切都是故事没有讲好所导致的恶果。
至于节奏拖沓的问题,就没少成为《木兰》的槽点。
看过的网友都纷纷予以了“剧情发展缓慢,对话老套尴尬”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画面和对话明显是为了凑时长”的吐槽---

但很显然,如此作品就是对电影叙事节奏的一种蔑视,而擅自打破百年电影工业的制作规律,也就必然难逃惨痛的代价,被打上3.2的粪作评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咯。
02.国漫发展任重道远
归结来说,如今的国产动画(甭管票房爆炸还是惨淡的)在不同程度上都沾染着6宗罪的气味,而这也代表着所谓的国产动画工业水准目前也只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你可见过皮克斯和迪士尼等欧美大厂出现品质滑铁卢的事情吗?而确保品质经久不衰的关键就在成熟的动画工业,甭管人才、资金、团队、流程等等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

行文至此,我又再度想起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曾经说过的这样一番话---
“要想完成国漫崛起的宏愿,单靠每年一两部国漫精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每年5-10部诸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般成功的作品才可能做到”
王长田在多年前便已经洞察到了国漫必须面对和修正的困境:没有持续可行的工业体系。
而光线影业在多年以来也一直不遗余力的去改变如上困局,他们成立了彩条屋,也投资了数十家动漫制作室,甚至还会毫不吝惜成本去为国漫行业孵化有能力的创作人(如《妙先生》的李凌霄。
此人初出茅庐,而该国漫因为内涵的深刻也早被视为“亏本”的存在,但光线影业还是毅然决然的投资了,因为他们着眼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未来可以提供给国漫的人才和团队储备---

所以一直以来国漫的希望都只在光线影业身上,而也只有他们能够相继孵化出《大圣》《大鱼》《哪吒》《姜子牙》等佳作,并开拓出所谓的“封神宇宙系列”。
是的,虽然国漫崛起仍任重道远,但我们不妨多给点耐心多给点宽容,多给那么一丢丢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