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沟大桥和果子沟,新疆伊犁第一美景,自驾游新疆049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14天,晚上20点02,经过赛里木湖,进入赛里木湖隧道,进入隧道也就意味着彻底告别了赛里木湖,同时也算是离开了博州,走进了大美伊犁州。
从隧道出来,与赛里木湖相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下子进入到了山谷之中,看路两边的护栏,感觉是在大桥上一样,汽车好像是在空中盘旋。前方山谷中峰峦耸峙 峡谷回转 松桦繁茂。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沿着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G30连霍高速一路向西经过赛里木湖,紧接着就进入到了被称为伊犁第一景的果子沟。
转过一个弯来,眼前突然出现了两座像积木一样的房子,我们还以为这是高速旁的观景台呢,看地图马上就要到果子沟大桥了,从积木房屋旁边略过,已经可见果子沟大桥的英姿了。
继续转过一道弯,地面上出现了红色的减速带,当车头甩正,眼前就是如巨龙般横跨碧绿果子沟上的G30进入伊犁两个必经经典之地的第二个,新版伊犁第一景 果子沟大桥。
果子沟大桥全名为果子沟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于2006年8月16日动工,2011年9月30日开通,是G30连霍高速以及亚洲公路5号线(Asian Highway 5)的一部分。
果子沟大桥地处果子沟与将军沟交汇处,北起蒙琼库勒,南至将军沟隧道,线路全长4.4千米,大桥长700米,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主塔高度分别为209米和215.5米,主桥全部采用钢桁梁结构,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
走在高速上并没有停车区,所以不能停下车来欣赏果子沟大桥,不过走在桥上同样也能感受到大桥的雄伟壮观。
果子沟大桥由主桥 两座桥塔 斜拉索和引桥组成,是新疆乃至全国第一座公路钢桁梁斜拉桥,同时也是新疆高度第一最大最重要的桥,据说果子沟大桥集合了新技术 新工艺 新结构 新设备 于一体,也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果你没有亲身经过亲眼看过这里,是无法感受果子沟大桥的巍峨壮观的。果子沟大桥整体线路蜿蜒曲折,隧道幽深绵长,高桥与隧道自然协调的搭配,使果子沟大桥全线完全与周围高耸的山峰合二为一,矗立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更凸显出它的险峻雄奇。果子沟大桥与果子沟的美景好像浑然一体,不愧是新疆伊犁第一美景。
果子沟自古以来因其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 地势险峻 而素有铁关之称。可想而知在这里建设这样一座大桥,是得多么的不容易呀。
果子沟冬季漫长,施工场地狭窄,缺少气候资料,又有很高的环保要求,所以,果子沟大桥可谓是耗资巨大,据说建成这座大桥一共花费了23.9亿元。
那么花这么多钱就建这么一座桥值得吗?我想应该是值得吧,至少跑高速去伊犁霍尔果斯的途中翻越北天山时会好走很多,另外果子沟大桥的建成通车,据说也彻底结束了新疆伊犁河谷出行难的问题。
果子沟大桥独有的钢桁梁结构,不但使大桥外观整体线型流畅,施工安装零件少工作量小,据说同时在抗震抗风方面都具有相当强的能力。
其实伊犁第一美景果子沟,本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山谷风景区,所以在此地建桥,第一考虑的还是安全和景观。其中斜拉桥主塔景观则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从将军沟隧道里绕出来走到大桥的下面,可以看出主塔桥面以上高度低于塔墩高度,这样的设计据说在桥梁建设上实属罕见,果子沟大桥采用阶梯造型,视觉在高度方向进行分割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大桥把三座山连成了一个整体,桥高坡陡,引桥穿花绕步,不愧是世界上最美最为惊险的大桥之一,绝对是新疆伊犁的第一美景。
对了,如果你有时间,想要停下车来欣赏果子沟大桥的话,可以将车开到松树头观景台,说在那里可以将大桥全貌一览无余,那是拍摄果子沟大桥最佳的地点。由于我们还要抓紧时间赶路,所以就不在此停留了。
从果子沟大桥下穿过之后,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地面上,在果子沟里穿行,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果子沟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位于霍城县城东北40公里处,纵贯北天山,全长28公里,北起G312乌伊公路的松树头,南至果子沟口,是G312和G30进入伊犁的必经通道。
因山沟内河滩和山坡上遍布着野生苹果及各类果子,因此而得名为 果子沟。
果子沟被众多来新疆的游客,称为春夏时节新疆西线最美丽的山谷,如果有机会走进山谷,
可见塔勒奇河从谷中奔流而出,奇杨怪柳交织,野苹果树 野杏子树漫布山坡……
据说每年的5月下旬一直持续到9月份,果子沟内香草馥郁,野花烂漫,艳丽多姿,此时如果登上果子沟的任一座山坡,都可以拍到林带和山脊漫无边际的层次,我们现在跑在高速上,也同样能够看出果子沟的惊艳绝美。
果子沟被誉为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除了野果分布广阔种类数量繁多,药材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
据说曾经在这茂密的山林里,有许多野兔 狐狸 狼 熊 野猪 马鹿等走兽飞禽,果子沟俨然是一个环境非常优雅的天然动物园,估计现在沟里还会有一些吃野果子的小动物吧。
数百年来,果子沟的崎险俊美,得到过许多经过此地的名人志士的赞美。最早的有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楚材,他应诏北上,扈从西征途径果子沟时,曾赋诗描写果子沟当时的情景,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元太祖十六年(1221)全真派真人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进西域路经果子沟时曾写道,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如神功。果子沟的险奇和秀美,可见一斑。
清朝著名学者洪亮吉在《伊犁日记》中这样描绘果子沟:初五日,巳刘行半遭忽大风雪,如山崩电裂,并前雪积成丈许。茫茫雪海,惟高下千万松顶露青,亦奇观也。人皆下车步行乃得过。然山益奇峭,急湍西下如箭,距水一寸,飞雪皆积成冰,时合时开,惊流飞出山中。气候虽异,然时巳事仲,侯适晴和,晓日乍升,青松选荫,飞泉百道,削壁千寻,鸟不避人,鱼能嗽客,域中无此幽境也。二十里外仍复飞霄,夹道间有杂树,然柳巳发青,水多萍绿。
果子沟拥有如此惊艳的景象,也被清人祁韵士称为 奇绝仙境。当年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经果子沟进入伊犁时,曾感叹 如入万花谷中,可见果子沟在夏花绚烂之时的艳丽。
民国财政大臣谢彬所著《新疆游记》更以 山水之奇,胜于桂林;崖石之怪,比于雁岩来比喻果子沟的奇丽美艳。
果子沟能够如此惊艳,也许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数百上千年险峻到人迹罕至有关吧。
因塔勒奇河从山谷奔腾流过,所以果子沟还有另一个名字塔勒奇沟或有塔勒奇山而叫塔勒奇达坂,塔勒奇是准噶尔语 柳树的意思。
果子沟纵贯北天山,雄踞于天山西部的关隘之中,为进入伊犁谷地的咽喉,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
据说在元代以前,果子沟还是一个不通轮轳的古牧道,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隔着伊犁河谷甚至中亚和欧洲与中原大地的道路连接。
当时果子沟天险未凿通之前,古丝绸之路新北道是由塔城和博尔塔拉境内进入楚河流域的碎叶等地。果子沟天险凿通后,中西商旅和友好使节,就取果子沟这条大道了。果子沟也因此成为了通往中亚 欧亚丝绸之路的北道咽喉。
那果子沟天险到底是谁开凿的呢?据说成吉思汗西征时,在果子沟内曾架桥48座,清乾隆时改建为42座。
在果子沟天险开凿之后,丘处机应诏从内地启程西行前往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谒见成吉思汗。
1220年9月,丘处机路过果子沟,他的随行弟子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二台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从而留下了果子沟开发史的最原始的史籍论述。丘处机也曾有如下的记录,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水溪。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元太祖十三年(1218)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率其30余万铁骑从蒙古草原西出金山,也就是现在的北疆阿尔泰山,南下直趋伊犁附近的 不剌城现在的博州博乐一带。
当时这支征旅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赫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千古之威,未尝有也。当时秋天即将临近,大军必须迅速通过高耸的中部天山支脉塔勒奇岭,于是成吉思汗命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果子沟境内凿石理道,刊木为桥,始成车道。
察合台率军民凿石理道 修路引溪伐木筑桥四十八座,将果子沟辟为大道,使十余万人马安全通过果子沟天险。
这在当时不仅加快了作战步伐,也为成吉思汗夺取军事上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谷的天然险障,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找到了一条捷径。
通过果子沟进入伊犁河谷,蒙古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横扫中亚和西亚,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草原大帝国。
同时果子沟的开凿也使偏隅一角的伊犁地缘价值为之一变,成为了中亚大通道。
13世纪中叶,1249年-1253年间,波斯著名历史学家志费尼,曾三次经过果子沟北上到蒙古帝国首都和林,对蒙古人征服的历史进行真实详尽的研究,进而编写了名震史学界的蒙古史名著《世界征服者史》。
1254年-1255年,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行启程到和林,祝贺蒙古大汗登基。回国时,从今天的外蒙古进入新疆,南下乌鲁木齐至伊犁,经过果子沟,再从阿力麻里西行回国。
1340年,欧洲商人裴格罗梯(F·Pegolotti)根据见闻写成《通商指南》一书,记述从欧洲出发,最终经伊犁的阿力麻里,出果子沟东行至中国内地。
1338年,罗马教皇派出的使者意大利人马黎诸里偕同行者32人出果子沟东行,到达元都城汗八里,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拜见元顺帝,以教皇的名义进献一匹西方大马。
从察合台汗国和其后的东察合台汗国到亦力把里数百年间,伊犁阿力麻里一直是新疆政治经济中心中亚大都会、东西交通的枢纽,这一切都得益于果子沟天险的豁然开通。
但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长期残酷的战争中,一代名城阿力麻里荒废了,明清两朝之际,全世界河运海运逐渐发达,陆上交通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昔日热闹的丝绸之路日趋沉寂。
到1755年,清朝的两路大军在博罗塔拉(今博乐)会师后,越过果子沟,进入伊犁,在昭苏格登山前击溃了达瓦残部,镇压了盘踞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乾隆皇帝视伊犁为西域总汇之区,在果子沟前,历史名城阿力麻里的附近,修建了惠远城,将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设置于此,并设伊犁将军,建立伊犁将军府,以统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之后,清政府从伊犁至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共设台 站21处,负责传递朝廷政令和边防军情,其中沙喇布拉克头台和鄂特勒齐尔二台均在果子沟内,头台和二台两座驿站,同时也为过往信使 商人提供歇脚之处。
自此,果子沟车马喧闹又重新热闹起来,再次成为内地与中亚商贸的重要通道。 如今,察合台修筑的通道已荡然无存,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在伊犁设置将军府之后重开的果子沟通道也早已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最方便最好走最漂亮的国道和高速,但据说曾经的二台和头台还有依稀留存的印记。
目前果子沟内主要的景观有果子沟大桥 松树头 二台和头台。果子沟大桥自不必多说了,松树头是果子沟的北方起点,也是果子沟的绝顶之处,那里有一高山瀑布凌空奔泻而下,如白练悬空,异常壮观。
从松树头北下可直达三台海子赛里木湖,南下即入果子沟峡谷。由松树头南下至二台林场,幽谷逼峡,宽不过数丈,水流湍急,奇岩异石,光怪陆离,苍岩牙错,山形秀拔,林木葱翠,水转景移,若隐若现,是为果子沟的绝景之段,也是果子沟的险峻之处。
二台始建于元朝,由清代军台 驿站得名,据说二台的旧址已有所移动,现在的二台被称为新二台。此处草原木屋交相辉映,是游客的最佳休息处,据说果子沟内曾经只有两家小客店。
从新二台南下,山势渐低,谷口渐开,飞桥重叠。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只见云杉疏透,古杨怪柳交错,山杏、野果,满眼新绿,最后到达头台,这里没有客店,只有炮台,置兵把守。
虽然一路开车穿行于果子沟中,但以上所描述的果子沟的奇绝美景,以及沟谷内的雄壮险峻,都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果子沟给游人带来想象,同时也带来美的享受。
不知不觉在果子沟中穿行了半个小时,晚上20点34,我们到达了果子沟口,前方就是果子沟收费站。
经过伊犁第一景,接下来就是伊犁第一检,没想到进入伊犁的检查异常严格,直到半夜进入到霍尔果斯市区,期间又经过了两次检查。
说实话,新疆这边确实美好,半夜22点30天才刚刚黑下来,在酒店安顿好后, 都快23点了继续开车出去转转顺便吃晚饭,那霍尔果斯的夜色又会如何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