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Henry 不让舞者跳舞的 编曲思维

2022-08-21 03:10 作者:bass101471477  | 我要投稿

对于舞者来说,能遇上Henry这样的音乐工作伙伴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感谢@Tiamo_Hen 和@H家的小散粉 的翻译分享,提前了解Henry在音乐构思上的用心~"因为知道加入什么音乐元素,舞者们就会有怎样的反应,所以故意不加beat⋯",记得这街时我写过一篇舞蹈科普 http://t.cn/A6iofYfB,跳舞用的音乐有必备的元素,包含:1.节拍与节奏, 2.贝斯, 3.旋律, 4.人声与歌词, 5.音效。 专业舞者往往已经因长期训练,耳朵会自动抓取其中元素给身体做反应,当中beat节拍就是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打开身体律动的开关。但Henry这番量身定做,让舞者们从听觉开始解放,摆脱长期以来的本能反应与展示责任,不为任何观众、仅为自己而舞,并且在特意编排的编曲下渐渐转换情绪、由外向内,专注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触及自己真实的感受。 

除了Henry本身也是舞者,更是来自他平常细腻的观察,和对工作的自我要求,才能有这样的思考。还记得第一期我写了一篇文http://t.cn/A6X8DHHr,提到天菜级的音乐剪辑师,不仅了解舞者,还能提供他们展现想象力、拓宽表演的情境与格局。亨利已经不只是天菜,不只是"负责剪辑工作"的人,他与共同合作的伙伴产生灵魂交流,理解他们的內在渴望,甚至可以说他用《Last dance》去释放与治愈舞者们。

看看音乐和舞蹈的配合:00:12《Last dance》一开始喃喃自语般的孤独钢琴音符,陪伴舞者们围绕广场随意而走,特意保留的空白,加上黄昏天色、Henry神来之笔安排的灯光、和最后一舞的伤感,一瞬间就将舞者卷入了巨大的寂寥与感性之中。很明显,这支舞也呈现出与六位舞者其他作品相当不同的样貌,例如伸出双手摇晃身体、似乎随着音律海浪而摆动…等,不再充满紧凑抓人的编舞动作,也没有撩人复杂的桥段。 

接着00:46 gd沧桑的歌声缓缓流出,舞蹈主要以圆圈为主的形式也开始出现,从第一期到现在常常出现的圆圈,环绕与突破,仿佛诉说着大家彼此陪伴又允许个人展现的团体精神。不得不说顶级编舞师还是很厉害的,这里的设计是"固定形式"与"个人即兴"交替出现,六个人时而聚集、时而散开,但几乎没有太多统一的群舞,而是如01:37 轮番进行solo即兴动作,舞蹈也脱去了固定的舞种,像是随心而为的肢体展现。 

此时Henry则巧妙地利用特殊音效如01:11、或突然加强的节奏、或加入乐器,来协助舞者在固定队形与自由即兴之间来回穿梭。其实在完美默契的《Peaches》也有这种安排,Henry利用编曲的转变,来提醒舞者进行队形和走位的变化,协助Solo和群舞的过度,但一切进行的太过流畅无痕,以至于观众都不容易发现到,只觉得浑然天成。他们真的磨合出绝佳默契! 

接下来,02:31 小提琴加入使整个情绪升华,感性饱满的旋律线条,和舞者六 (五)人交织缠绕在一起的画面互相嵌合,观众也感受到强大的张力,惆怅的情绪渲染得充满诗意。没想到紧接而来,03:04 后面小提琴突然转调,达到极致的紧绷竞又再向上一个层次,升调使原本悲伤的氛围夹带几丝正面温暖,舞者也从感伤与激动,缓缓迈向宽慰与环抱。 整个编曲设计层层而上,将情绪一段又一段堆叠到高处,当舞者内心情感清倾泻而出,观众莫不受到感染而落泪,最后收尾在伤怀中带有温暖的色彩,让这最后之舞增添了新的意义。

其实,如果表演时完全进入舞者的个人世界,有时作品会难以引起观众共鸣,毕竟人是视觉动物,需要看懂编排与形式,K-Pop dance就是紧紧抓住这一点。但节目中不止一次看到六位舞者想要找回初心的意念,只是长期的编舞工作形成了身体习惯,很难跳脱。而且当动作脱去结构,是很难紧紧跟住拍子,或即兴进入情绪深处,也是很难马上回到节奏轨道,这时候编曲的提醒就变成重要的依靠! 我觉得Henry深深了解她们的挣扎,于是用音乐给了她们帮助与啓迪。当然六位都是专业的舞者,在形式与自由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的方式,靠着适当的收放编排,固定队形穿插自由即兴两者结合在一起,完成了这件感染力极强的作品。

所以不难想象,舞者们会有多爱我们Henry了!!!刘宪华Henry-Lau

Henry 不让舞者跳舞的 编曲思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