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月7日【常识午餐】

2022-09-07 12:24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以下案件中,可以由人民法院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组织审理的是:

A.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2周岁的案件

B.法院立案时已满22周岁的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

C.虐待未成年人等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

D.诈骗未成年人父母致未成年人家庭损失的犯罪案件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事诉讼法。

第二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555条规定,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的案件,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组织审理。下列案件可以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组织审理:(一)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二周岁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二)强奸、猥亵、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等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三)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组织审理更为适宜的其他案件。共同犯罪案件有未成年被告人的或者其他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是否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组织审理,由院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B、D项错误,C项对应第(二)项的规定,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1、2、3款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不满12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A项错误。

 

 

 

2. (单选)因心情不好,男子刘某将汽车停在高速公路的中间车道后,坐在车顶上抽烟、拍照,给途经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威胁。对刘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A.危险驾驶

B.交通肇事

C.公路运营安全事故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115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刘某的行为符合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第133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A项与题意不符。

B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B项与题意不符。

C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2条,【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没有公路运营安全事故罪,C项错误。

 

 

 

3. (单选) 对纳税人首次发生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部分违法行为,可以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执法领域推广的:

A.“首违不罚”制度

B.“轻罪不罚”制度

C.“无错不罚”制度

D.“从轻处罚”制度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

第二步,2021年2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将在税务执法领域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对纳税人首次发生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部分违法行为,可以依法不予行政处罚。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4. (单选)据报道,2020年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16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500元至50万元不等。被处罚的16家单位主要为公园景区、公共服务机构、停车场、保险公司等。对该经济处罚的准确定性是:

A.内部处罚

B.行业处罚

C.行政处罚

D.刑事处罚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

第二步,《行政处罚法》第2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第9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故C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5. (单选)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以下选项不符合“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要求的是:

A.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B.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

C.加快实现由政府全额支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费用

D.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方案第四部分专题论述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①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方案并未提到C选项中说的加快实现由政府全额支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费用问题。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方案指出,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A项正确。

B项:方案指出,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B项正确。

D项:方案指出,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D项在方案中是属于第四部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要求。而题干问的是第五部分“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的内容,严格说来D项有瑕疵。

 

 

6. (单选)结构性就业问题是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使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以下措施最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是:

A.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B.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C.持续、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

D.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第二步,结构性就业问题原因不在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工作岗位,而在于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空闲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现有无工作的劳动者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不适应这些工作岗位的需要。出现“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的结构调整尚未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导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措施是持续、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9月7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