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丸都山城:群山抱翠,安宜至无

集安·丸都山城:群山抱翠,安宜至无
丸都山城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成为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特殊模式,这也是高句丽建筑的一大特色。
既是高句丽的第三个都城,同时要肩负保卫国内城的功能,从作用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其建于群山环抱之山谷,东北西三方皆为耸峙的高山,只有南方有一处通往外界的谷口。这样的地势在军事意义上十分完美,易守难攻,并且于居高之处,可以很清楚地获悉远方的动向。
纵观高句丽的历史,丸都山城和国内城时期也的确是其国力最昌盛和安稳的阶段。上至王室,下到百姓,似乎都认定有一个群山抱翠的王都护佑,生生世世都会拥有平安的生活。
但是,任何故事只要开启,就自然会有结局,从来不会受制于主观意愿。位于易守难攻之处,不意味着万无一失,一旦面对悬殊的力量对比,地利也无法与时运相抗衡。丸都山城遭遇过两次大的战乱,一次是三国时期被毌丘俭打败,另一次是被五胡十六国前燕慕容皝击溃,直至北魏时期,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这块风水宝地最终告别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
如今欣赏丸都山城,全无建筑的遗址会促使我们思考和理解这里的天然环境。盛夏的集安颇有江南的湿热之感,庄稼和野草将丸都山城的每个角落都染成绿色,反倒更加凸显由石头建成的城垣和墓葬群的结构。
这样的视觉组合会自然给人以神秘的遐想,硕大的石头堆砌成小小的金字塔状,城内的宫殿不仅完全被石头城墙包围,更被山群遮挡,在许多视角会以消失的姿态维系自己的存在。
自然的护佑令人安宜,但结局的消灭似乎也在为曾经时刻的消失付出代价。「安宜至无」的论点在我的脑海不停闪现,不断催促我想象身处安宜之中的人该如何理解未来,而在希望安宜的不安灵魂之中是否会预见安宜也只是一个阶段的过程,最终我们依旧会在某个时刻被不安撬开自以为拥抱永恒不变的美好幻觉?
如果把并不存在的永恒不变抑或绝对静止视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体验上似乎也很美。那是与化入消逝,让自身成为消逝的另一番活法。任凭感受和情绪再过激烈,人生经历再过惨淡,心灵总觉得还有与宗教精神相媲美的归宿。它在一生中的时空用错觉给人以可以理解的结局,不必谈生之前死之后,一切依然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