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十四(胚胎学绪论及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改)

2022-02-08 23:22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胚胎学绪论(了解)

人胚胎经历38周发育成熟,分2个时期:胚期(受精至第8周末)、胎期(第9周至出生)。

写在前面:人胚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卵到第8周末的发育过程,即胚期。

1. 了解生殖细胞的发生

1) 精子的发生与成熟

成熟:新形成的精子无运动能力,经肌样细胞的收缩将精子运入附睾内,停留约2周获得运动能力但仍无受精能力(附睾上皮分泌物等附着在精子表面,阻止了顶体酶的释放),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在子宫输卵管分泌物的作用下可以解除抑制作用,从而使精子获得与卵子结合的能力,称作精子获能。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可存活1~3天,其受精能力只维持20h左右。

2) 卵子的发生与成熟

青春期开始排卵,卵巢每个月经周期都会排出至少一个卵子。

出生前卵巢内的卵原细胞已经增殖为初级卵母细胞(停留在M1前期)随即进行M11并停留在中期。

若未结合,则在24h内退化。

2. 掌握受精

受精是成熟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

输卵管壶腹部

1) 受精过程

穿过放射冠(I期) 

 顶体反应 

穿过透明带(II期) 

精卵质膜融合(III期) 

皮质反应 

透明带反应 

雌、雄原核形成并融合

2)受精意义(了解)

刺激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使受精卵分裂分化,启动新个体发育; 

恢复了二倍体细胞; 

新个体既保持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亲代的新性状; 

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3) 受精条件

获能的精子和发育正常的卵子及时相遇; 

精子的数目和活力; 

生殖管道的通畅。

3. 掌握胚泡形成和植入

1) 卵裂和胚泡形成

卵裂是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卵裂形成的子细胞称卵裂球。特点是边向子宫腔方向移动边进行卵裂;随着卵裂球数目增加,卵裂球的体积逐渐减小。


72h时细胞紧贴,形似桑葚,称作桑葚胚,外周仍有透明带包裹,此桑葚胚已经进入子宫。


卵裂球增加到100个左右时,细胞按一定规律排列,形似泡状,称作胚泡。

其周围的细胞排列成单层,称滋养层(从子宫内膜吸收营养物质)。

胚泡中的腔称作胚泡腔。

在滋养层的内面的一侧,有一团细胞与之相贴,称内细胞群(胚胎干细胞)。

覆盖在内细胞群外的滋养层称作极端滋养层(参与胎盘形成)。

第4天末,透明带消失。

2) 植入(着床)

是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


部位多为子宫体前、后壁或子宫底内膜(分泌期)处。植入过程受雌、孕激素的精细调节。


受精后第5~6天开始(极端滋养层直接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受精后第11~12天完成。 


滋养层:单层→复层;表层细胞相互融合,界限消失,称合体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清楚,称细胞滋养层(增殖能力强,不断产生新细胞加入合体滋养层)。合体滋养层内含一些小腔隙,称滋养层陷窝,内含子宫内膜的母体血。

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称为蜕膜(分娩时脱落): 

•底蜕膜 胚泡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

•包蜕膜 覆盖在胚泡周围的蜕膜

•壁蜕膜 其余部分的子宫蜕膜

包蜕膜和壁蜕膜之间是子宫腔。

蜕膜细胞来自固有层的基质细胞,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富含糖原和脂滴,供给胚泡营养和保护子宫内膜免受滋养层过度侵蚀的功能。

3) 异位植入

胚泡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植入称异位植入。宫外孕胚胎由于营养不足不能足月。

4. 掌握胚层的形成

1)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第2周初至第3周初)

第2周时,内细胞群——)圆盘状的胚盘,有两个胚层形成,又称二胚层胚盘(在此期间将形成卵黄囊、羊膜腔和胚外中胚层)。


第2周初,内细胞群朝向胚泡腔的细胞形成一层整齐的立方形细胞,称下胚层(初级内胚层)。与此同时,下胚层细胞的上方出现一层柱状细胞,称上胚层(初级外胚层)。二者之间有基膜相隔。上下胚层形成一盘状结构称二胚层胚盘。

与此同时,细胞滋养层内面形成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的膜,称胚外体腔膜,并占据胚泡腔,连接下胚层,共同形成一个大的囊,称初级卵黄囊(最终退化)。

第2周末,下胚层周缘细胞沿胚外体腔膜向下生长形成一个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的次级卵黄囊。


上下胚层形成的同时,上胚层出现一个小腔,使一层上胚层细胞被推向细胞滋养层,形成了贴在细胞滋养层内面的膜,称羊膜(羊膜细胞组成)。羊膜与上胚层相连。上胚层与羊膜之间的腔隙称作羊膜腔(腔内液体称作羊水),羊膜和上胚层共同包绕羊膜腔形成羊膜囊。


与此同时,胚外中胚层分布于羊膜、卵黄囊与细胞滋养层之间,为疏松排列的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胚外体腔将胚外中胚层分为胚外体壁中胚层(衬在滋养层内面和羊膜外面)和胚外脏壁中胚层(覆盖在卵黄囊外面)。

仅有少部分胚外中胚层连于胚胎尾端与滋养层之间,称体蒂。

2) 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第3周初到第4周初)

第3周初,原条、原结(上胚层)形成,继而形成原沟、原凹。

原沟底部上胚层迁出的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下胚层细胞,形成内胚层; 

由上胚层迁出的另一部分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 

内胚层和中胚层形成后,上胚层改称为外胚层。所以三个胚层的细胞均来自上胚层。


第3周末,胚盘由三个胚层构成,称三胚层胚盘(人体发生的原基)。

原凹处的上胚层细胞向下增殖,并向头端迁移,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脊索,脊索最终退化为椎间盘中央的髓核。


第3周初,中胚层位于脊索两侧,均匀的一层,继而分化成三部分,由中央向两侧依次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第3周末,轴旁中胚层形成左右相对的体节。

在脊索的头端和原条(最早分头尾)的尾端各有一个内外胚层直接相贴的薄膜区,分别称作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第4周时,原条已退化消失。

5. 掌握人胚4~8周的发育过程

1)外胚层的分化 

脊索诱导神经板形成;

神经板中央凹陷形成神经沟,沟两侧的部分隆起称神经褶。第3周末神经沟加深,两侧的神经褶逐渐愈合形成神经管,此期神经管的头端和尾端分别留有前神经孔(第25天闭合,无脑儿)和后神经孔(第27天闭合,脊髓脊柱裂)。

神经管: 

头端形成脑泡┄脑原基;

 其余部分┄脊髓原基;

     中央的管腔┄脑室、中央管;

神经嵴┄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基;

胚体表面被覆的外胚层┄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器;

胚体头端两侧的外胚层┄耳原基、晶状体原基。

2) 中胚层的分化

第3周初,中胚层位于脊索两侧,均匀的一层,继而分化成三部分,由中央向两侧依次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体节为脊柱、背侧的皮肤真皮和骨骼肌的原基;

间介中胚层┄泌尿与生殖器官的原基;

侧中胚层

• 体壁中胚层┄浆膜壁层及体壁的骨骼与肌肉的原基;

• 脏壁中胚层┄浆膜脏层及内脏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的原基;

• 胚内体腔┄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中胚层┄大部分形成疏松网状的间充质,将分化为结缔组织、肌组织和心血管系统等。

3) 内胚层的分化

原始消化管形成,为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原基。头端部分为前肠(口咽膜封闭),尾端部分为后肠(泄殖腔膜封闭),位于前后肠之间与卵黄囊相连的部分(逐渐变细形成卵黄蒂,第6周末卵黄蒂闭锁)为中肠。

4) 胚体形成

早期为扁平盘状结构。

第4周初,胚盘中央部(体节及神经管)生长速度快于边缘→胚盘向羊膜腔内隆起→胚盘

周缘卷折→头褶、尾褶和侧褶。

第4周末,圆盘状胚盘→圆柱状胚体,从头至尾形成“C”字形胚体。

第5~8周,胚体外形明显变化。

第8周末,初具人形,主要器官、系统在此期内形成。

6. 掌握胎膜、蜕膜及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一) 胎膜 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1) 绒毛膜

• 由滋养层与衬于其内的胚外中胚层构成。

• 初级绒毛干:细胞滋养层为中心,外包合体滋养层。

• 次级绒毛干:第3周初,胚外中胚层伸入绒毛干内。

• 三级绒毛干:第3周末,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内形成血管网,并与胚体内的血管相通。

•细胞滋养层壳:三级绒毛干不断分支,绒毛干顶端的细胞滋养层增生,穿过合体滋养层进入蜕膜,在合体滋养层与蜕膜的表面扩展形成一层细胞滋养层壳。

•丛密绒毛膜(与底蜕膜相邻)、平滑绒毛膜(与包蜕膜相邻)功能是物质交换、内分泌、屏障作用。平滑绒毛膜最终与壁蜕膜融合,使子宫腔消失。

2)羊膜

•由单层羊膜上皮和薄层胚外中胚层构成,半透明薄膜;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来自羊膜上皮和羊膜血管) 

•保护、缓冲、防止粘连、冲洗产道、早期诊断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作用; 

•足月可达500~1000ml。超过1.5L,羊水过多。小于0.5L,羊水过少。

3)卵黄囊 发生于人胚第2周。人胚内无卵黄物质。

•第3~6周,其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形成血岛---最早发生造血干细胞和原始血管的部位。

•卵黄囊尾侧壁的内胚层细胞是原始生殖细胞的发源地。

•第6周末,卵黄管闭锁,卵黄囊退化。

4)尿囊

•第3周,卵黄囊尾侧壁向体蒂内突入形成的盲囊;

•其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形成尿囊动、静脉→脐动、静脉;

•尿囊根部→膀胱的一部分。

5)脐带

•外包羊膜,内含黏液性结缔组织、退化的卵黄囊、尿囊、脐动静脉;

•平均长度:约 50cm。

(二) 胎盘

1) 胎盘结构

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底蜕膜共同构成的圆盘状结构。

分为三层:

胎儿面:羊膜,绒毛膜板(滋养层及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

中层部:绒毛和绒毛间隙(内含母体血)。

母体面:细胞滋养层壳、底蜕膜和胎盘隔。

2) 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

•两套血液循环通路: 

 母体:子宫动脉→螺旋动脉→绒毛间隙→子宫静脉;

 胎儿:脐动脉→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脐静脉

•胎盘膜又称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组成; 

晚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毛细血管内皮及两者之间的基膜组成。

3) 功能 

物质交换和防御屏障功能: 获取O2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和代谢废物。 

内分泌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人胎盘孕激素和人胎盘雌激素


7. 了解胎龄的计算方法

 胚胎的月经龄(40周) 

 胚胎的受精龄 (38周)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十四(胚胎学绪论及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