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数学

2023-05-01 22:52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提问】请概括第二、三段的反驳逻辑。

【明确】第一步:设立评判标题——名实相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二步:明确批判对象: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从而致天下怨谤。

第三步:逐一批驳。

小结论:你司马光的指责名不符实。

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指责的原因——腐朽、谋私。

大结论:你司马光的指责,在本质上对皇帝不忠,对朝廷不利!(希望你反省,以后不要再反对,否则别怪老朋友对你上纲上线!)

(四)任务二:体现本文刚柔相济的语言风格。

【提问】面对好友的指责,王安石的语气是那么的委婉客气,字里行间却是宁折不弯的骨气。请分别找出具体的表现。

【明确】柔的表现:①首段的谦词和敬词,如“蒙教”“窃”“冀”“见恕”等,尾段的“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虽然只是一句书信体的套话,但也表达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敬意。即使是朋友之间有了冲突,仍不忘礼貌。②称呼司马光“君实”,称呼对方本字而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呼其官职,也是出于二人多年的友谊。

刚的表现:①强调“名”和“实”的关系,用对方的逻辑反驳对方,不留情面。②强调变法的程序合理合法,强调变法的目的为国为民,称反对变法的言论是“邪说”, 反对变法的人是“壬人”,前面是为自己辩护,最后则是主动向对方进攻。句式一句比一句短,语气一句比一句强。③从澄清使“天下怨谤”的四个罪状,转为攻击对方反对变化的根源,揭露反对派的私心。④借助“上”的权威,暗示自己将改革到底。

(五)教学总结

在封建时代庞大的官僚机构中,王安石亦不愧为一位佼佼者。在担任地方长官,在堇县为官之时,他曾大修农田水利,起堤堰,决坡塘,为水陆之利。他站在堤堰上,站在坡塘边,看到自己的抱负略能实现,穷苦百姓略得温饱,心头掠过一丝安慰,脸上终于绽出一点笑容。

后来,受到宋神宗的重用,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然而,尽管王安石的个人品格那么高尚,尽管变法那么合理,可变法实行十八年,却是收效甚微;宋神宗一死,新法全被废除,王政日趋腐败,积贫积弱愈演愈烈。

一者,反对变法的力量,的确是太强了。均输法一出,即被攻击为与民争夺利,有失王政之体;青苗法被攻击为开设称贷之法可羞。王安石本人更是受尽毁谤。

再者,在变法派一方,除了王安石之外的参政人物,实在是不争气。当时曾有五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曾被讥为“生、老、病、死、苦”:

王安石生气勃勃却是孤身一人;

曾公亮,年过七十,老而无能;

富弼,原是范仲淹执政的改革派,称病告退;

唐介,极力反对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新政伊始即一命呜呼;

赵佧(kǎ),企图阻挠新法又不好发作,叫苦不迭。

再加上小人作乱,数不胜数。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重温王安石变法的点滴史实,叫人百感交集!

一首《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其说是改革者的高瞻远瞩,还不如说是冲浪者的孤独与寂寞!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数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