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重新建构,以及人性的必然(下)
为什么我们在生活的世界中需要解构?
《天道》中丁元英的思考&研究“天道&人性”,是在世界的表象面前把握本质的一种“解构”。
为什么不选择像丁元英一样,仅仅在“技术、制度&文化”的层面思考到极致,而是加上一层“遵循科学哲学&物理规律来解构”,并且强调前者和后者的融合?
①时代的科技由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的算力、精确度决定,未来的人们会不断追求算力的提升&因果关系的确定性。基于大数据的因果关系的前景远高于基于大数据相关关系的前景。
②想像力的极限、理解力的极限、方法的极限、思维的极限。
③意识,宇宙规律,关于科学&形式语言的元认知,数学抽象结构何以如此构造……这里面很多东西不是那么显然的,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
④“世界本身是否遵循因果关系的确定性”,与“人类的理论物理学与能力能否研究因果关系的确定性”,是两个问题;仅靠世界本身的确定性,便可以建立一种沟通“理论物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与人性的科学。
(人性看似相当复杂,但小说、心理学、社会学等给了无数个视角;学习量子场论的同时,多阅读小说&心理学、社会学名著,便可以越来越好的思考“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学科的融合”,进而思考世界、情感以及它们的未来)。
(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笔者目前相对认同的哲学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为基础,加上“理论物理解构”的视角与图像推理的方法,在马克思哲学描述的世界&系统中看到系统的共性,(如宇宙规律&系统构成&信息自反性&系统效应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物理、科技哲学是本文探索的起点。)
研究的初步准备,和想法
正由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是基于表象创造与演化的社会,因此,小说、电影、科技、娱乐业、服务业虽然丰富,但这种基于生活的表象和“看似本质”的本质创造出来的文化产业与科技产品,必然会伴随着对场、能量信息不熟练的掌握,以及对人的思维中强大的创造力巨大的贬损。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产业,但是在量子场论的解构下,可以为我们带来对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人的社会更丰富的理解。
3.主要研究内容:
3.1
解构的足够彻底,再建立一种面对现实的哲学,适应人们人性追求的丰富。
3.2
量子场论在科技、艺术带来革命性的设计思维的转变,在于对场在时间,空间分布的设计和运用。
①“所有你自以为伟大的构想,以前都有人想到过,所有自以为开创时代的理论,以前都有人证伪过,世界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之前所有尝试的人都失败了。”一《残次品》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关注前沿科技的设想,关注读书博主的认知水平,很多在人群中相对优秀的人,远没有达到对基础的问题全都想通的水平,在科学技术哲学与数学这两个学科的科研更是如此:像意识,宇宙规律,关于科学&形式语言的元认知,数学抽象结构何以如此构造……这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是那么显然的。而借助《解构,重新建构,以及人性的必然(上)》量子场论解构与图像推理的方法,可以为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可视化和更高效、更接近本质的,并且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
②科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我们希望有安静、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关心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现代社会遇到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像癌症、渐冻症等的疾病没有办法解决,更广泛的是那些遭受贫困,生活中缺少水、网络、电、食物等必需品绝大多数的贫民,这些真的不可能靠科技与生产力的创新来解决吗?
③这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生活和医学的2个科技项目,是量子场在空间,时间最基本的设计和运用的2个想法,这两个项目的构想可以解决很多基础的生活问题;读者可以以此为例,运用自己领域广泛的学科交叉,思考更具有创造力的科技产品。
3.2.1集资源检索&混合现实&传感器&人文沉浸式环境的智能隔音寝室
每个人在工作、休息时都需要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智能寝室便是用场在时间、空间下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的反馈及迭代的人工智能环境。智能寝室项目可以解决目前学生面临的很多问题,并满足学生们丰富的需求。〈1〉更强大的资源检索能力。①通过物联网+与强人工智能,实现生活中任意资源的检索&链接&操作&获取。②强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疾病咨询&知识咨询的运用。弱人工智能的客服远不能满足人们这些需求,而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心理咨询师、律师、医生……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脑力劳动,响应快速、成本低廉的解决这类问题。③国内外优秀讲座的共享。 AI 自动翻译,自动添加字幕,支持多倍速,多种感官融合,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2〉更好的学习环境。①智能吸音隔音屏,智能温控、湿控、光控设备。②沉浸式在线模拟,进行提升个人能力的在线训练。例如,面试&创业&投资&语言表达…的在线模拟,培养步入社会所需的必要能力。〈3〉文化产业,娱乐业,服务业更丰富的精神生活。①电影交互式游戏1.各种情境&处境下的心境和选择。2.在混合现实基础上更丰富的创造力和设计。3.人文情怀和人性的必然性。②在线个人爱好的培养(音乐,绘画,阅读…)。③建立哈工大的图书分类榜单,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④柔性传感器 x 运动和健康 app (智能化健康监测)1.实时、高效的健康监测。2.瑜伽,按摩,冥想,助眠……解决学生的睡眠问题。3.个性化健康建议,让师生更加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
3.2.2组计划
这个涉及还原论与涌现论的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观测的精度越来越高,算力越来越强,我们便可以对场有更精准、丰富的了解和运用。
组计划的构想,就是微观到宏观,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一层层地建立一一对应,从而增加确定性和预测的准确性(这里的关键在于完全确定性的一一映射);对于以后的研究人员,只需凭借专业知识进行相关领域的图像推理,同时闪现“问题研究所需要的几个系统”,便可以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解决相应的问题。
换句话说,借助组计划,我们将这个世界的难题转化为:①如何运用尽量少的信息,尽可能的掌握所研究系统的一切。②如何观测和操纵更微观的系统。
在疾病治疗领域的运用: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这两个系统,如果对化学的所有分子性质足够了解(eg△G<0,来判断所有反应是否发生),对细胞生物学层面所有的现象、功能等有足够的了解,每个“宏观”的生物学现象,找到其“微观”的化学反应机制,那么下次面对新冠病毒,是否可以由细胞生物学信息的观测,反推其微观的反应〈注:生物体中更常见的,不是一个反应推动一个反应,而是一个循环推动一个循环,因为生物体内维持着“平衡与稳态”〉,进而从微观层面找到相应的“分子”作为药物呢?现在人类的药理学或者蛋白质组计划的研究显然不具有治疗疾病“确定性”,有太多人类未知的因素。
3.3量子场论解构下社会的精神世界
①如果所有人被人性推着走造成的悲剧不算不幸,那以下便完全没有阐述的必要,但事实是,除了谋杀、战争、恐怖袭击……这些人为的灾难,还有一些不幸来源于人的无意识和基于经验的选择——把面对癌症等疾病的无能为力合理化,把出于愉悦和个人目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合理化,把“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合理化……人性是被百万年进化出来的神经科学的机制推着走,人性是针对各种事物要寻找到一个解释,并且满足于这个解释……但这种被人性推着走,才造成了这么多的不幸和灾难。
②人复杂的意识与感觉由类似单位像素的痛觉的元感觉构成。在仅研究感觉时,微观的场的演化,与宏观的感觉是同时发生,在描述时仅描述宏观,也代表着与之并行的场的演化过程。因此,以下5个结论的描述,也仍然同时描述了与此并行的微观的场的演化过程。
<1>人没有自由意志,但有自由意志感,而自由意志感对人的自由和社会的“立法”已经足够。
<2>所有的人的行为,幸福,和不幸都是所有的人被人性推着走的必然。
<3>自然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极致,是场的利用的极致(场在时间、空间下演化的设计);人文科学发展的极致,是以人为尺度的自洽的极致,这意味着:
①不是以作品极致的深刻,心灵极致的感性,各种形式艺术极致…为终点
②心灵何以永远自洽: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创造的无限复杂度永无穷尽
③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何以统一
教育学,法学,伦理学……这种设计科学的极致,也是场的最优化运用和以人的能量和需求尺度为尺度的自洽,而非1.短期/永恒最大利益,2.纯粹实践理性,3.普遍的自由感或幸福感……
③普遍达尔文主义(负熵为生,进化心理学,进化认知学,对抗神经网络……)的视角,可以发现,人的感觉是百万年的进化给人们带来的财富,在量子场论的解构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事物的本质,遵循强势文化,当百万年进化出来的人的感觉并不会随之消失,反而会为人性与世界的丰富创造无限的可能。从进化认知神经科学来说,人生的目的,并不在于人生意义,目标,热爱,信念,自足于对人生&世界&人性的诠释……这些都仅仅是表象,人只为感觉而生;这个结论看起来很奇怪,但事实是,解构以后,唯一有意义的是感觉,而唯一可以保持稳态的是对于人类有限的那几种自洽的选择,世界的终极目的不是每个人追求幸福,也不是每个人追求高峰体验,而是每个人追求自洽的进程;按进化生物学的观点,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们从一无所有,到有了音乐,摄影,spa,滑雪,读书,电影…这种娱乐方式与体验的延伸,是每个人人性与对社会的正外部性的进化论效应上的融合,未来从结构和人性的追求上都必定是延伸的延伸。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确活得很精彩,但他们又何偿不是止步于某种意义上的全能自恋;人类自以为有了解释,便满足地过完一生,实际上,又何偿不是一种惬意的自我麻痹?换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果人人知道了量子场论及其设计,但人性的本质是追求高人一等,追求新鲜感与挑战…科技和可怜的图形、语言系统真的能实现个体“自洽”的这一终极目的吗?是否可以从《安妮霍尔》、《海边的卡夫卡》、博尔赫斯的作品中获取演绎未来的灵感,是否可以运用每个人记忆区信息的不对称性创造无限的复杂度,这些都在等待着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