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杂谈:后现代社会、幸福、爱情观、摘录(司极回)
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缺少崇高性、深度性、思考性。有一些人追求的是“即刻享受生活”(这在我看来是一种躁)以及自我的享乐。后现代社会没有了偶像。后现代的这种空虚,是一种都不在乎的冷漠。
分析:我认为人赋予世界中事物价值意义(因为世上本没有人,是后来人描述世界创造语言中的意义价值词语。)。这种即刻享乐体现着一种价值观:没有深度思考性的激情似的刺激。激情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人生中更多的是思考价值观等以及热情地付诸实践。比起物质的享乐,更重要的是健康心理的建设。若即刻享乐多了久了,能感到一种空虚(价值感的缺少),缺少思考也就带来了迷茫。
对“若未来做到……的事,就幸福了”,我不认同。未来往往预测不准。做到这样事的未来只是一段与过去不同的经历,面向幸福更多的是启迪思考和改善心理。对自然风景,我在网上看过不少,虽然带来一些新奇壮观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对我今后人生的启发甚少,也就是说没什么人文上的启迪。因此,我还是喜欢接触一些二次元、ACGN(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的人和事,这能对我的个人发展有影响。
对爱情观,我认为爱情没有过往文字诗歌中吹捧的那样夸大。爱情只是一种人际亲密关系的感情。爱人由于对个人生理激素的分泌、心理的改善能使人感到愉悦。除开深入探讨人生,爱情的经历对个人发展仅仅是一种启发、启迪,更多的需要资料和思考。灵魂伴侣我不清楚也可能就不存在,自身想象中完美的TA往往与现实中的恋人有不少会对应不上。显然,我们所知的都来源于真实的世界。脱离了真实,想象终会走向终点。想象中的TA体现着愿望,与其期待幻想——“望梅止渴”,不如付诸实践——“找些水喝”来的充实幸福。所以要结合愿望和实践。爱人不全是想象的投射,共处经历不全是想象的写照。重要的还是与现实中的爱人好好相处,珍惜彼此的美好。对爱人,我想重要的不是身材外貌,而是心理上的善良、包容、耐心。婚姻体现着跟TA共处余生的决定。
摘录:“思而后行”,“读书体现着对世界(包括自然和人文)的认知、探索。”,“欲答永恒之疑问,唯有永恒之沉默”,“只要好好想一想——万事万物必有联系,找出其中最脆弱的一环,抓住关键,一切麻烦就只是单调的循环,”,“人生没有绝对的模板,只有适合自身的选择。”,“幸福的人生多有相似之处,生活幸福的人却各不相同。在过上舒适生活的道路上,聪明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帮艾尔海森不少忙,”,“自由自在地做想做的事”,“计划是一切的基础,而前期研究是计划的基础”,“对优秀者的过分吹捧及想象,究其根源不过是种异化。”,“来自他人的区分不过是点缀,将评价权交到他人手里是对自身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