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喷全嘻嘻了——对全嘻嘻三人与上野千鹤子对谈视频的看法
部分公众的愤怒和失望来自于一种希望幻灭的无能狂怒。
在如今社会中,一个取得了世俗意义成功的高知高薪的女性,依然没能摆脱在男权社会中步步妥协。即使一个女性已经通过这种主流广泛认可的、实现人格独立几率非常高的路径,刻苦念书进入知名学府,在职场中风生水起,并且也已经获得了社会地位,依然可能会在父权社会争取利益、追求平等的路上受到很大阻碍。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社会现实。
公众在观看视频时,是把理想情况的自己投射在公共发言者的。如果被投射者没有按照投射着心中期待的那样去选择和行动,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而这种失望转嫁给了被投射者,表现为愤怒。有的人可能会想,如果我是北大毕业,经济独立,面对老公婚后反悔丁克的情况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离婚。
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学历高不代表更能处理好亲密关系、家庭问题、性别议题。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受到教育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社会思潮等等多方面影响的。正是女性主义的影响还不足,我们才亟需向社会普及男女平等的观念,这也是每一个女性主义者在努力的方向。
对全嘻嘻批判,怒其不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事实是,大家很可能并没有像她一样经历过这样的事,压力没有真的堵在面前,站在女性主义的制高点去评价是很容易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女性在面临相同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环境,有更多的人敢于在这种条件下选择离婚,那才是社会的进步。
与其批评、讨伐、挖苦、否认一个个体,不如围绕困境本身,从社会和制度层面展开讨论。正如上野千鹤子老师所说,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是有极限的。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去更多地看到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不是用标签去制造分裂。
极端应试教育和极端生存竞争下的思想意识中,由于思维定势,自然地会产生鄙视链。在下意识中会区分优劣,滋生焦虑,会自我批判是“完美的女性主义者”还是“有瑕疵的女性主义者”。而在受到女性主义启蒙的广大群体的内部划分优劣,则完全违背了女性主义的初衷。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种思维定势对人未来发展多方面的损害。
我反倒希望,更多的更年轻一代的女性参与到事件讨论中来。只是,请理智探讨,刀口不要对准具体的人,就事论事就好。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当更多的年轻一代女性能看到其中的不合理,那么印证了前一代人努力争取的结果。即使这种争取不够彻底,也依然成为了后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