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随聊第166期】弱水时砂头戴式耳机北森简评
此副弱水时砂 北森 为品牌方提供,感谢支持。 在去年年末的时间段弱水曾透露了关于本家入门级耳罩的一些消息,而且在当时其实产品本身的完成度是已经足够高的了,这也使得我对北森有着相当高的期待。但是由于部分组件甚至模具的不确定性,因而前前后后也进行了一些测试以及市场调研,历经数次打磨以及返厂,也终于还是在今年春季迎来了这款产品的上市。 至于为什么这个点我来聊他,很简单,因为四川断崖式的降温确实还是有些恐怖的。
北森提供双色双版本可选,颜色分为香槟白(银灰色)以及棕榈黑(棕色),提供hifi以及电竞双版本。版本区分的核心主要在于线材上,电竞版为一根无氧铜带麦的3.5单端线缆,而hifi版则是一根6N单晶铜3.5单端线缆。带麦线的通话质量还算不错,而且也是我年初直播的时候用的设备。而hifi版的6N单晶铜线缆,简单ab之后,我觉得这根线缆的素质,作为原装线材来说还是相当够格的了。 不过比较有争议的点就在于两者是在价格上作出了明显区分,其次就是单独购买价格更高的hifi版是获取不了电竞版这根带麦线的,而且应该截至本文发布,官方店铺内也没有作为零配件单独发售的打算。这点我觉得还是有点可惜的,因为对我确实比较好用。而且我还是觉得虽然hifi版的这根线材素质出色,但也不应该会对成本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不排除老贼又被人哄了。
回到外观上,北森外壳金属部分以枪铁色以及棕色为主,且表层作出了喷砂处理。外壳表层附了一张棕色仿皮,作出了一些差异感。周身都带有比较明显的品牌标识。耳罩顶端各设置了一处开,头梁内侧作出了左右文字标识,而在左侧单元下端配备了以枚3.5mm接口。头梁支持11段拉伸调节,但是耳罩本身抛开结构虚位以及韧性以外,没有任何横纵向的调整。这也使得耳罩下端基本不能与面部贴合,也是所谓半开放的由来。因此需要比正常佩戴其他常规耳罩时将头梁多下拉一到两段,才会获得比较理想的封闭程度。原装天鹅绒海绵内芯耳罩,是常见的压耳式的尺寸,不可拆卸。
总得来说外观方面见仁见智,佩戴是北森最为尴尬的问题,也是我觉得这幅耳机最可惜的一点,没有设计横纵轴而光靠头梁拉伸和结构韧性来调节佩戴确实很难获得一个足够舒适的佩戴体验。虽然理论上可以更换更厚实的耳罩或者下端单独加厚的耳罩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本体耳罩不支持暴力拆卸以外的方式卸除,又为更换配件增添了一点麻烦。
声音方面,前端依然是采用的paw6000直推。 北森的声音走向偏中上盘,因此因造出了中性偏冷的听感,低频量适中,质感不错但下潜一般。高频亮度以及密度适中且有着还不错的延伸。总体信息量相当出色,而且有着不错动态以及瞬态表现,声场表现并不宽广但是比较规整,结像清晰且定位大体比较准确,耳机本身的单元素质还是非常出色的,至少在目前的同价位属于相当拔尖的水品。 人声方面,北森本身较为清晰结像以及声音密度,可以给到一个质感出色,干净,且相当鲜活的人声表现,相比于直接从调音上影响曲目演绎,北森是通过突出对应频段的表现来达到突出人声原有特点的同时对其加以强调。而这些优势由于北森本身的中高频明显较为突出,因而会在对女声演绎有所强调的曲目中给出比较亮眼的表现。但是相对的,男声的演绎则会显得相对暗淡和薄,而且位置会比女声稍远一些,但无伤大雅。 而器乐方面的表现仰仗于北森的声音走向和调音,也相当出彩。音准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泛音量把控适中,虽然对于部分弦乐类的演绎可能会略微欠缺一些锐度,但普遍都能给出比较良好的线条感和形体感。虽然声场不大但胜在结像清晰和分离度优秀,因而也能演绎一部分小编制或合奏。唯一的缺憾主要在于低频下潜略微不足,因而使得氛围感有所欠缺。 声音方面总得来说,属于有一定偏向性但不偏科,对器乐类曲目普遍能给出比较优秀的还原,而对于部分相对强调女声的曲目也能获得足够令人惊喜的表现。外加北森本身比较出色的声音素质,在面临一些动静较大的曲目也能很好的应对。
作个总结,考虑北森的定价以及硬件配置,从我个人角度上来说很难对他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声音表现有所挑剔,至少从听感上他确实很好地发挥了这对单元应有的素质。但是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声音一般不会是需求上的第一顺位。北森的佩戴体验确实是这个产品最大的硬伤,虽不至于无可忍受,但也确实是长时间佩戴称不上舒适的类型,尤其是对于佩戴眼镜的用户。所以如果是对佩戴有所要求的用户,北森可能不是太适合。但是对于对声音有一定要求且能对佩戴方面降低一定的期望的话,那我觉得北森还是值得尝试的。
当然,还是推荐尽可能靠试听来大致了解一下佩戴以及声音的状况,切勿轻易盲狙。
这一期也就到此为止,依然欢迎评论私信或者加群聊:602700938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