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答案】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从社会中来
应该先对制作用具和原料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纯的菌种,并控制发酵条件,避免杂菌进入。(P9)
旁栏思考题
培养基中的氮元素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所必需的。(P10)
旁栏思考题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被微生物感染。(P10)
探究 · 实践
1.在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应该没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说明培养基被杂菌污染。(P13)
2.略。(P13)
3.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P13)
思维训练
所谓“酵素”,就是“酶”的另一种说法。
“酵素”制作就是利用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原理,进行像制作泡菜一样的发酵。
这样制作的“酵素”中可能有糖类(包括一些简单的糖和膳食纤维等)、蛋白质(包括多种酶)、有机酸等成分,不存在它独有的、特殊的营养物质,其中甚至可能含有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吃水果‘酵素’可以美容、减肥、促进消化和提高免疫力”的论点值得怀疑。
可以通过查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或亲自检测水果“酵素”中的成分,获取科学可靠的证据进行全面论证。(P14)
练习与应用
Ж 概念检测
1.(1)× (2)√ (3)× (P14)
2.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干制、腌制、低温储存等。
干制可以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腌制可以通过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低温则是通过降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P14)
Ж 拓展应用
1.(1)培养皿和培养基。(P14)
(2)接种。(P14)
(3)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洗手后手上还有一些微生物,不能直接进行无菌操作。
可以通过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或戴消过毒的手套等方法来避免手上微生物的污染。(P14)
2.(1)意味着培养液中O2含量不同。(P14)
(2)培养液中O2含量越高,酵母菌种群密度越大。(P14)
(3)这时候已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