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忽必烈建立大元朝
在751年前的今天,1271年12月18日(农历1271年11月15日),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
元朝的建立和大统一在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当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元朝并不是由中原汉族建立的,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漠北建立全国政权,创立蒙古汗国以后就展开了对邻国的扩张,他三次进攻西夏,于1227年虽成功灭夏,却因病死于营帐中。

蒙古民族共同体的铁骑开始在“扩大营盘,占领国土”的利益驱使下横扫欧亚大陆,蒙古国不断充实军事力量,1264年忽必烈争得汗位,1260年迁都与汉地,改国号为“大元”,因此也实现了蒙元政治中心的转移。
元朝的政治:南宋政治的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将皇帝视为傀儡。所以,忽必烈认识到这一敌方的弱点,积极巩固国家内部的稳定。而元朝将皇帝视为全国的最高的统治者。

忽必烈仿照前朝各项统治制度,逐步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由于大元为蒙古族建立,其中不免存在一些落后的社会生活习惯,成为发展元朝的重要阻力。
所以忽必烈在即位伊始为了减少这些民族野蛮的影响,大力推行汉法,约束“诸将勿妄杀,勿焚人至庐,所俘生口悉纵之”,而这项措施给元朝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比较显著的,是一个成功的决策。对于封建古代王朝来说,百姓要想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那么,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然而在推行汉法期间,元朝十分重视农业经济,大力保护农业生产:忽必烈多次下令释放战争中捕获的俘虏,将他们列入户籍,同时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和军队不得非法占用农民土地,贵族人家以非法之名掠民为奴的,均释放为良民,而且这一做法又使劳动人口的数量得到显著增加。
这一系列的措施动摇了蒙古贵族的自身利益,但是更加巩固了元朝国家内部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