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论心灵哲学中的游戏模型

2022-01-03 13:27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布洛克(Block)在心灵哲学中提出了P意识与A意识的区分,其中P是指现象(phenomenon),A是指通路(access),与Strongart教授“一半是现象学,一半是物理主义”的说法不谋而合,可能是因为物理(physics)也是用P开头,换成程序(program)还是P,就只能生造一个“通路”出来。严格来说,通路意识并不是真的意识,只是在意识中可以看到其背后物理程序的痕迹。

  在关于意识的问题上,我们有个很自然的模型:玩游戏。一边是游戏界面的现象意识,另一边是硬件方面的物理意识,它们通过游戏程序以功能主义的方式连接。游戏界面在外延上被物理程序决定,但玩游戏的人只要在现象中掌握基本操作,可以不了解其背后的物理程序。可以说,物理的决定性与意识的能动性并行不悖,哪怕是发现游戏的BUG,也依然是在物理程序的范围之内。

  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心灵哲学中的很多论题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释,甚至可以说是平凡的。

  哲学僵尸:指外表行为与人类类似,但没有感受经验,也就是没有P意识的个体。实际上,这相当于游戏的自动演示。现实中接近哲学僵尸的,应该是梦游状态。

  盲视现象:有些大脑受损的人,视野中有个部分是看不到的,其对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判断还是高于随机的猜测。这就相当于瞎玩,还没掌握好基本规则,甚至可能没搞清游戏中哪 个东西是他控制的,但毕竟还是能找到一些联系,因此比纯随机的情况要好一点。

  视盲现象:对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没有分配注意力。听觉中也有类似的现象,玩游戏很投入的时候,没听到外面有电钻的声音。这就是相当于玩游戏点了全屏,其他窗口都被覆盖掉了,也就没有出现在意识界面中,直到窗口关闭或者缩小,才发现原来后面还有窗口在自动运行。

  在心灵哲学中,还有一篇著名的论文,内格尔(Nagel)的《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基本上认为由于人类与蝙蝠的异质性,人类不可能知道成为蝙蝠是什么感受。让我们继续用游戏来类比,没玩过超级马里奥的人不知道玩超级马里奥是什么感受,但没玩过红白机的人未必不知道玩红白机的感受,因为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实现红白机的运行程序,也就是所谓的模拟器,最后得到的游戏界面与红白机几乎一模一样(还有存档、录像等增强功能)。回头再看蝙蝠的问题,应该是更接近于红白机这样的游戏平台,既然人脑比蝙蝠要高等,理论上应该可以在人脑中模拟出蝙蝠的感觉,因此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知道成为蝙蝠是什么样子。

  比起蝙蝠的例子,更容易实现的是黑白玛丽的问题,如果关在黑白房间里的玛丽知道关于颜色的物理学与生理学的所有相关知识,那么她应该可以制作一个颜色模拟器,由此来得到关于颜色的感觉经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让某些盲人得到简单的黑白图像,相信加上颜色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Strongart教授:论心灵哲学中的游戏模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