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
《地下森林断想》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地下森林断 想说课稿,这篇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 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 一起来看看。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本文紧扣题目中的“断想”,从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三个方面来组织材料,从而引发出对顽强生 命“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讴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说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火山爆发、地下森林等相关的资料。 2、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体会作品揭示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面对灾难的积极的态度。 三、说重点: 1.学习本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2.品味作品精炼、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感悟生命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本文。 ①课前让学生搜集地下森林和火山爆发的资料,指导学生充分的预习课文。 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内容更形象直观,增大课堂容量。 ③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多角度的交流感悟 ④从课堂走向生活,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和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地下森林图片,播放《森林狂想曲》。 2、说作者: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 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 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 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3.说基础知识: 瘠薄(jī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 环节二:研读课文,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一)教师提问:文章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断想”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想像了哪几幅画面? (二)梳理地下森林形成的漫长过程 1、找出表时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关键词句,作上批注。 2、先自主归纳、整理成一段完整的话,再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再进行感情朗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地下森林形成 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并为其精神品质而感染。 环节三:说段意: 第一部分(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一层(3~8段):写火山爆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旦。 第二层(9~20段):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 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教师小结:从理清思路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 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处流动着 作者炽热的情感。 环节四:感悟精神品格,揭示本文的主题 这是本课的难点,我打算用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悟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 问题1:你认为地下森林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文中相关的句段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紧扣文本,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归纳出地下森林的品格。教师重点 引导学生揣摩13、20、24段。 问题2:同学们,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赞美地下森林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3、如何理解文章主题中的时代精神和作者个人思想烙印? 教师总结: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 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 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这 种忧患意识从他们那一代人甚至几代知识分子和正直人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那是没办法克服的。张 抗抗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自恃有才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环节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在人生的征途中,只有矢志不渝的开拓,才能赢得光辉的未来。 说课外延伸: 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说明不同?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胡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 公里,宽5公里得狭长地带上共有10个。他们得直径在400只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 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溶洞。溶洞内气温反常,酷热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资源,有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椴、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有人参、黄 芩、三七、五味子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贵山珍。 地下森林中有许多动物,鸟、蛇、兔、鼠等小动物穿行于树林草丛中,马鹿、野猪、黑熊等大动物也 时隐时现,连罕见的国家保护动物青羊也经常出没其间。 布置作业 考注音、考书写、考修辞、考成语 六、以读导写,学语习文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 了如下以读导写,学语习文的训练: 介绍张抗抗及其作品简介以及有关网址,《地下森林断想》赏析一篇,以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习,“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 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对教学的理解。让同学感受语文魅力,让课 堂鲜活。以上的说课有不当之处望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转自:易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