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女神没有在一起?这就对了:爱情褪去,才是真相
爱情是千古美谈,也是千古谜题。
许多人为这道题困惑了一辈子,却依旧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的人爱着爱着就淡了、宠着宠着就散了?然后莫名其妙地就跟一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结婚了、过起了从前想都无法想象的平淡日子?
想当年多少俊男靓女,如今鸡毛一地。多少叱咤风云,而今平平无奇。
王子终究过成了青蛙,美女也终究成了庸常的人妻。
找一个平凡的人、过一个平凡的日子,似乎成了大多数爱情故事统一的结局——哪怕一开始故事那么美、那么羡煞旁人。
所以说好的男才女貌、珠联璧合、神仙眷侣呢?
为什么当初最登对的,到头来都成了被蹬掉的?当初做梦都想不到的,最后成了要过一辈子的?
很多人迷茫过、痛苦过、挣扎过、看淡过······然而却从来没有人看清过:多少曲终人散、劳燕分飞,作怪的并不是人,而恰恰是爱情本身。
爱情其实就是个“妖精”,只有当它收起了魔法,一切才能回归原位、回归原形。
我们总以为爱情是神圣的、永恒的、崇高的、至死不渝的。也许的确如此。但这并不适用于广泛意义上的爱情。
广义上的爱情更像是一阵风、一个迷惑人心的障眼法。它会掩盖很多真相。
记得有人说文学是巧言令色。而爱情在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故弄玄虚?
爱情在传说中、在人们的憧憬中被不知不觉地一再修饰和美化。这导致许多人在遇到爱情之前、在不了解爱情是什么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先爱上了爱情这件事情本身。
于是在爱情绚烂的光华中,人们就这样开始做起了浪漫而又雷同的美梦。
然后等Ta遇到一个看得顺眼的人,Ta便会满心欢喜地邀请Ta出演爱情里的对手戏。
接着他们就会像孩童学步那样,一丝不苟地模仿和上演他们脑海中憧憬的那些经典的爱情桥段:情话、玫瑰、热吻、誓言、巧克力······
他们享受着自己成为爱情主角的幸福和甜蜜,同时也认为人生本该如此。
殊不知此时此刻,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的他们其实正经历着人生中最大的“异常”——他们的生活被爱情夸张和美化了。
但他们并不知情。
他们并不知道,这段在他们看来最惬意、最美好的时光,恰恰才是他们人生中最虚幻、最“不正常”的那部分。
在爱情的魔法的作用下,此时的Ta并不是真正的Ta,Ta的伴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他们只是被爱情这个“促狭鬼”鼓动着,去演出约定俗成的剧情。
爱情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演员,去扮演某个优秀的、美好的、矜持的、高尚的、彬彬有礼的、令人崇拜或者着迷的爱情主角。
我们生怕自己不够可爱、不够出色,从而让对方厌弃自己、让爱情远离自己。于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有意无意地透着各种小心和严谨。
总之,为了这出盛大的爱情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努力“拗造型”。
正因为如此,恋爱的时候,我们才会将对方当成是罗密欧或是朱丽叶、当成如同男神女神一般的存在。
我们都演得很投入、很卖力。
但演出来的毕竟不是真的自己。我们总有露出马脚的时候。
何况再敬业的“演员”,也不可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做到全情投入、不知疲倦。
我们会“露馅”、也会懈怠。这样一来,我们的“演技”就开始力不从心、开始难以撑起爱情这出大戏。于是我们的危机也就开始了。
飚不动演技的我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对方并不是谦谦君子,而自己也绝非窈窕淑女。我们只不过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戴着心仪的假面过了一把爱情的瘾。
而当我们逐渐回归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我们才终于懂得,爱情不止会给一些人镀上不真实的高光,也会掩盖了一些人真实的光芒。
一旦没有了爱情的加持,有的人便黯然失色,有的人却熠熠生辉。有的人已然俯就,有的人却显然不配。
——我们终于看到了真相。
看到真相的我们于是对爱情具有了强大的免疫力。
我们不再接受蛊惑、不再自欺欺人,而是更乐于做平凡而真实的自己。我们不再向往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只希望有个人可以懂得、可以知冷知热。
所以这个人出现的时候,一定是跟我们最初爱上的人全然不同的。
Ta不是我们被爱情左右时憧憬的幻影,而是我们作为自己最真切的感知和所需。
Ta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缺失,故而足以契合我们的缺口,与我们结合为一个牢固的共同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Ta就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潜在的最真实的样子。我们的逻辑、动机、感受、认知······我们对人生的终极体悟和构思。
事实上,Ta分明就是我们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连我们自己都不曾觉察的存在。
哪怕Ta是不受欢迎的、不怎么可爱的、匪夷所思的、看起来毫不登对的,但Ta却也是因我们自身而投射和到来的。
所以别再惊讶于男神和女神为什么没有在一起、最天差地别的两个人为什么反倒莫名其妙地成了夫妻。因为他们最终选择的那个人,一定比因为爱情选择的那个人更为合理。
归根结底,我们最后接受和认可的那个人其实并不是别人,而正是以另一种形象出现的我们自己。
试想,真正能陪着每个人走完这一生的,可不就是每个人自己吗?只不过有时候上帝赋予了每个人另一副脸孔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