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城市谜案追踪:残害无辜,只为制造连环杀人假象
两个案件一个城西,一个城东,但共同的相似点凶案和背后的团伙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知道。
作者 | 春夏
来源 | 荐见美学
讲个故事。你们静默在家无聊看。
在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ABC谋杀案》中,狡猾的罪犯为了杀死真正的目标,故布迷阵、藏叶于林,杀死无辜制造连环杀人假象。2009年6月,黑龙江省双城市也有一名罪犯如法炮制,而其身份更是让人大感意外。
1、
2009年6月8日晚上,黑龙江省双城市风狂雨骤,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午夜。雨过后不久,有人在城西环城公路边发现一具女尸。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倒卧在公路边的死者大约30多岁,颈部有明显勒痕,系颈部被勒窒息死亡。
除距离尸体一米远之处掉落的一双高跟凉鞋外,没找到其他任何物品,像是一宗抢劫杀人案。
警方立即印制了三千多份传单查找死者身份。三天后,被害人的家属找到刑警队,确认了被害人的身份。
被害人叫王艳,39岁,是个三陪女,生前居住在火车站附近某旅店。8号晚上十点左右,她接到一个电话后匆匆离开旅店再没回来。
据查这个电话来自一家娱乐场所,但王艳当晚没到那家娱乐场所,并且离开旅店十分钟后,她的手机就再也打不通。
由于王艳要去的地方有点远,警方判断她必然要乘坐交通工具,而在案发现场的技术勘验,没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说明这个现场可能只是个抛尸现场,不是杀人第一现场。
也就是说,王艳有可能是在别的地方被害后,用交通工具运到此地,然后被随意扔在公路边。
于是双城市所有的出租车成为重点排查对象。
双城市虽然不大,但商贸发达,全市跑出租拉活的,不仅有正规出租车,还有无手续无牌照的黑车,总共将近5千辆。要把每一辆车的行车时间、行车路线等情况核实清楚,工作量巨大。
警方加班加点苦干了半个多月,也只排查了不到一半。就在这时,又一个女人被杀了。
这次的现场在城东。
2009年6月26日凌晨,一具女尸出现在双城市东郊偏僻的公路上,和王艳一样,也是勒颈窒息死亡。跟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现场遗留了被害人的背包。
警方检查后,发现背包里除了财物被取走外,还有部分剩余物品。
通过这些剩余物品,确定了死者的身份。
这是一位姓刘的女士,45岁,丈夫和孩子在国外经商,她一个人独居在双城市和平街,平时做饲料生意。
从死者家属那里警方了解到,刘女士戴在脖子上的一条金项链也不见了。
种种迹象表明,这又是一桩抢劫杀人案。
案情分析会上,警方分析了这两个案件的共同点:都是劫财,都是使用勒颈致被害人窒息死亡,又都是夜间抛尸在偏僻的公路。并且法医证据显示,从两个死者颈部相似的损伤情况来看,应该是同一种作案工具。
虽然两个案件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东,距离遥远,但共同的相似点让人不得不怀疑:刘女士有可能遭遇了杀害王艳的凶手。
于是警方决定两个案子并案侦查。
2、
警方一边继续加大力度查找王艳被害案的交通工具,一边排查刘女士的社会关系。
王艳被害时的轨迹很清晰,刘女士当天的活动轨迹还得从排查她的社会关系入手。
调查后发现,做生意的刘女士交往的关系人很庞杂,并且除了一般的生意关系人外,刘女士还有不止一个婚外情人关系。
接下来几天,刘女士的关系人都被请到刑警队见面调查,一个一个进行排除。排查四天后,所有的关系人都被排除。
警方只好又把视线转回到刘女士身上,梳理刘女士手机通话清单,每个号码都落实到具体的人,希望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还真被他们找到了。警方发现有一个案发当天打给刘女士的号码始终关机,无法联系。
一查之下,这个号竟是个刚开的临时账户,且号码开通后只打过这一个电话。
这就相当可疑了。
围绕这个号码展开重点调查后,号码使用人浮出水面,让所有民警大吃一惊。
因为这个人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协警作为协助警察工作的辅助警力大家都了解,但特情很多人不知道。简单来说,特情就是当警察的耳目,给警察提供犯罪信息。
这个曾在双城市公安局刑警队当过协警、又当过特情的人叫那德义,不仅熟悉公安工作,还心思缜密、胆大心细。
双城警方怎么也想不到,查案竟会查到曾经的自己人身上。
而就在案发后展开调查的第一时间,那德义就主动来到刑警队,不仅谈了和刘女士相熟的情况,还把和刘女士认识、并近期走得很近经常来往的人,都找到刑警队配合调查,给警方的调查工作省了不少力。
据那德义说,刘女士被害的那天下午,曾因为生意上的事约他在街上见面。处理完事情后,他先送刘女士回家,然后自己也回了家。刘女士后来的情况他就不了解了。
在那德义的陈述里,他和刘女士就是一般关系。但随后被调查的其他关系人却反映,那德义也是刘女士的情人之一。
主动来配合调查的那德义,不仅隐瞒了和刘女士的情人关系,以及使用的手机号,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那德义还在和刘女士当天见面的事情上撒了谎。
那德义说,他当时把刘女士送到刘女士家楼下后就离开了。但警方查了那德义回家必经的两条路线的摄像头,那个时间段的监控里根本没有他的踪迹。
那德义无疑有重大嫌疑。
但面对这样一个太熟悉公安办案程序及谋略的对手,必须得有证据,才能跟他当面锣对面鼓地做正面接触。
突破点还是来自刘女士被害当天的通话信息。
刘女士那天傍晚曾给水站打电话要过一桶水。警方找送水工了解情况时,送水工说自己当时只是把水放在门口,没有进门,门里面什么情况他不知道。
至于为什么没把水送进去,并帮客户换水,送水工说因为刘女士不让进门。
而据警方的了解,刘女士身上有病,身体状况不允许她自己换水。警方据此判断室内应该还有其他人,是那人帮刘女士换的水。
那人会是那德义吗?
警方迅速去刘家取来水桶,从水桶上提取到一枚清晰的指纹,和那德义的指纹信息一比对,果然就是!
事实证明,那德义那天傍晚去过刘家,并不是他说的没上楼,没进家。
警方立即提审那德义。
对于双城警方来说,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审讯,即便有证据在手,但知己知彼、又熟悉审讯策略的那德义比一般的罪犯更难攻破。
审讯进行了将近七个小时,那德义最终辩无可辩难以自圆其说,不得不交代了案件的事实经过。
案件的起因是情感纠葛。刘女士以丈夫知道二人的关系为由逼婚那德义,要那德义离婚和她过日子。那德义不愿意,原本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他可没想过要拆散自己的家跟刘女士地久天长。
但他摆脱不了铁了心要跟他的刘女士,又担心刘女士逼婚不成闹到自己家,一来二去后心一横,决定杀了刘女士永绝后患。
他明白刘女士一死自己就是嫌疑人,于是苦思冥想,想到一个能转移警方视线的办法:随机杀一个人,制造抢劫杀人的假象,既是练胆,也是为杀情人做铺垫。然后再用同样的手段杀掉刘女士,这样就可以掩盖刘女士真正的死因。
那德义非常明白案件调查方向是破案的关键。
6月8号晚上,他准备了电线放在车上,开着车满城乱转寻找目标,刚好碰上从旅店出来急匆匆要赶到娱乐场所的王艳。
那德义假冒黑车司机把王艳骗上车杀死,拿走王艳的随身物品,伪造成抢劫杀人,然后把王艳的尸体扔到公路边。
警方的侦查方向果然冲着抢劫杀人去了。那德义看到警方没日没夜地查出租车司机,认为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
18天后,他放心大胆地约了刘女士,在车上用同一根电线把刘女士勒死,拿走刘女士的财物,把尸体扔到东郊。
他认为警方的目标是出租车,只要自己主动积极地配合警方调查,让自己摆脱嫌疑,就能逃过去了。
然而百密一疏终有一漏,他千算万算,小心隐藏,为了防止被人看见,把送水工挡在门外,没成想因此却在水桶上留下了无法抵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