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eía Rhōmaíōn】钢铁战马—Τα-1“灰马”主战坦克

PS:主要历史背景详见某乎专栏,因篇幅限制,文章仅介绍大改的型号,小幅度改进的型号就此略过
1945年,对于帝国陆军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给他们的服役生涯划上了句号,但是对于少部分人而言,尤以陆军实验开发部队的人来说他们繁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外售或封存了大量服役于战争中的老旧坦克后,陆军急需确定在战后可以大量生产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而它也将成为未来10-15年内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
陆军实验开发部队的设计师和军官们在总结了帝国陆军在欧洲战场的经验后,他们认为在战争末期所采用的由克伦塔西亚生产的Τα-44型中/重型坦克是个各方面均衡的平台,并认为只要稍加改进,便足以服役到60年代,虽然境内大部分军火公司都倾向于陆军研发一款新的中型坦克,例如布拉斯提尼公司和阿拉斯特公司都提供了自己的开发方案,但在海陆空三军大裁军的背景下,无论是布里斯特大会的议员还是元老院中的终身元老们都倾向于压缩战争时期迅速抬升的军费,于是布拉斯提尼公司和阿拉斯特公司的方案都无疾而终,帝国军备和采购局以及帝国装甲兵计划生产部都决定以Τα-44为基础进行改进,包括安装新型98mm坦克炮以取代原来安装的86mm坦克炮,并采取新式625马力柴油机,并将正面装甲厚度增加120毫米,侧后装甲也分别增加了42-54毫米,但由于新炮的研制迟迟未完成,最终仍决定采用86mm坦克炮。

到1946年中,第一批原型车已经完成并送去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试验,陆军已订购了500辆试生产训练车和组织了部队评估团。这些试验于1947年1月进行,事实证明该车比预期的要成功,因此该坦克于1947年3月被命名为Τα-47服役。1949年,莫斯科大公国内战爆发,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诺夫哥罗德人民共和国的坦克集群曾一度逼近黑海边缘,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莫斯科大公国,在君士坦丁堡的授意下,1950年基辅罗斯开始介入莫斯科政局,与其他将新装备投入莫斯科内战以检验的单位一样,一批装备的Τα-47的东罗部队也以基辅罗斯的名义秘密投入了战斗,在1949-1951的两年战争中,东罗马陆军检验了Τα-47的战斗能力,结果无疑是令人满意的,无论是T-34系列还是T-44系列都无法对Τα-47形成有效的压制,而Τα-47坚实的装甲和强大的火炮无疑使它成为战场上最致命的存在。
在1952年,新型98mm坦克炮终于研发成功,克伦塔西亚公司迅速着手进行新型改型坦克的研制工作,为了配合新式主炮,克伦塔西亚公司对原来的炮塔进行了大幅更改,在保留底盘的情况下更换了防护更好的新式炮塔,主动式红外探照灯位于炮塔顶板的左侧,并使用新的通讯装置,更好的光学系统和三防装置以及一些较小的细节改进完善了新式坦克的战斗力,发动机更换为670马力,战斗全重从44吨上升至49吨,当然体重的上升使新车相比Τα-47,降低了不少机动性,这也直接促使帝国军备和采购局以及帝国装甲兵计划生产部要求布拉斯提尼公司和阿拉斯特公司研发一款轻量级主战坦克以提供给巴尔干地区的装甲部队以适应山地作战需求。新车于1953.8.12日正式交付部队,并依据帝国装甲载具命名新规被给予了Τα-1的代号,就此Τα-1“灰马”开始了它的服役生涯。

在1962年,Τα-2“军刀”坦克开始在部队内进行试服役之时,Τα-1进行了近一步的深度改造,将主炮更换为Τα-2“军刀”坦克同款的110mm滑膛坦克炮,并使炮塔正面厚度达到200mm,发动机提高到700马力,更换了更新式的火控设备,代号为Τα-1-β于1962.11.12日进入帝国陆军服役,在1962-1963年间,克伦塔西亚公司一共为东罗马陆军提供了400-600辆Τα-1-β型坦克。

Τα-1“灰马”系列一直在东罗马帝国陆军服役至1970年,才被Τα-2“军刀”坦克完全替代,虽然帝国陆军的最后一批采购截止在1963年,但随后为了供应东方法兰克王国,摩洛哥王国,澳大利亚王国,基辅罗斯,南洋华人共和国,叙利亚等国的订单,Τα-1“灰马”系列的生产线一直运转到1976年方才停止,在此期间克伦塔西亚公司一共生产了5256辆Τα-1“灰马”系列坦克,并在某些国家一直服役到21世纪。
灰马在各国的装备情况:
装备国:
智利:1955年采购322辆,现仍有36辆Τα-1-ε在陆军中服役(εκσυγχρονισμός,现代化版本,主要改进为换装新式爆炸反应装甲)
玻利维亚:1972年采购102辆二手Τα-1-α和48辆Τα-1-β,现仍有24辆Τα-1-β在陆军中服役
前使用国:
埃及:1958年采购455辆Τα-1-α,1966年采购210辆Τα-1-β,1993年对最后一批Τα-1-β进行了延寿处理服役至2004年退役
东方法兰克王国:1952年采购348辆Τα-47,1958年采购288辆Τα-1-α,1966年将244辆“灰马”系列统一升级至Τα-1-β,1970年升级至Τα-1-Νε(Νέα εποχή,灰马新时代,换装与军刀坦克同款的火控系统),1985年全面退役。
阿联酋:1951年采购了122辆Τα-47,1967年采购了240辆Τα-1-β,122辆Τα-47于1960年以二手价格出售至巴基斯坦,Τα-1-β在1980年退役。
巴基斯坦:1960年从阿联酋获得122辆Τα-47,1964年接受升级改造,换装英造L7坦克炮,代号为Τα-47-Π,服役至2002年,目前处于后备状态。
基辅罗斯大公国:1952年采购220辆Τα-47,1958年采购240辆Τα-1-α,1960年将220辆Τα-47升级至Τα-1-α水准,1968年获得Τα-1-β的生产线及相关技术,随后以本地化生产形式生产了330辆Τα-1-Κ(Τα-1-β水准),1985全面退役。
莫斯科大公国:1958年采购了164辆Τα-1-α,1962年采购120辆Τα-1-β,1985年统一升级为Τα-1-Νε-2(装备法尔尼”爆炸反应装甲和新式火控)水准,2004年退役。
叙利亚:1958年采购了180辆Τα-1-α,1966年采购164辆Τα-1-β,1979年Τα-1-α全部退役,Τα-1-β升级至Τα-1-Νε水准后服役至1990年全面退役。
南洋共和国:1968年采购112辆Τα-1-β,1984年退役。
东罗马帝国:1947年采购620辆Τα-47,1953年采购1120辆Τα-1-α,并逐步将原有Τα-47封存,1962年采购600辆Τα-1-β,1970转为预备役状态,1980年全面退役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