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常识午餐】
1. (单选)( )是指将本国生产或者加工的商品输往海外市场的销售。
A.进口贸易
B.无形贸易
C.过境贸易
D.出口贸易
【答案】D
【三级知识点】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
第二步,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海外市场销售。从海外地区输入的商品,未在境内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海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A项排除。
B项: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是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其用于交换的商品是既包括与有形贸易的发生有关的如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又包括与有形贸易无关的各种技术、情报资料和劳务或服务等的有偿转移。无形贸易可以分为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B项排除。
C项:过境贸易是商品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途中,途经其他国家,对途经国家来说,即为过境贸易。商品入境后不存放海关仓库就直接运出国境的,称为直接过境贸易;若存放海关仓库后未经加工整理又运往另一国的,称为间接过境贸易。C项排除。
2.(单选)下列哪种风格的领导者对成员不提供指导或支持,而是通过授权鼓励成员自主做好工作:
A.命令
B.说服
C.授权
D.鼓励
【答案】C
【三级知识点】管理-行政管理-行政领导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领导知识。
第二步,授权型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鼓励被领导者自主决策,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领导者对成员不提供指导或支持,而是通过授权鼓励成员自主做好工作。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四种主要的领导风格:①告知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给予明确的指导并近距离监督。②推销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进行监督、指导、倾听、鼓励和允许试错,并鼓励对方参与决策。③授权型领导风格:领导者鼓励被领导者自主决策,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④参与型领导风格:由被领导者自己决策并执行。
3.(单选)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不包括下列哪项:
A.必须是书面形式
B.意思表示真实
C.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D.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法律-民法-民事法律行为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因此,选择A选项。
4.(单选)纪要必须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内容,任何不真实的材料都不得写进纪要,体现了纪要( )的特点。
A.原始性
B.纪实性
C.条理性
D.概括性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文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五项,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纪要是一种法定的公务文书,其撰写与制作属于应用写作和公文处理的范畴,必须遵循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严格按照公文制发处理程序办事。是办公部门的一项事务工作,属于管理服务的范畴,它需忠实地记载会议实况,保证记录的真实性、概括性和准确性。纪实性是指纪要必须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内容,任何不真实的材料都不得写进纪要。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为混淆选项。A项排除。
C项:条理性是指纪要要对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分类别、分层次予以归纳、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条理清楚。C项排除。
D项:概括性是指纪要必须精其髓,概其要,以极为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会议的内容和结论。既要反映与会者的一致意见,又可兼顾个别极具价值的看法。有的纪要,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说理。D项排除。
5. (单选)行政令的正文不包括( )部分。
A.命令原由
B.命令事项
C.施行要求
D.发布对象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写作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行政令,或称行政法令,是国务院及其部门、县以上人民政府发布采取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的一种公文。分颁布性命令(令)和事项性命令(令)。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命令原由,即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原因、目的或依据。二是命令事项,即施行的行政措施的具体内容。三是施行要求。由此可知,发布对象不属于行政令的正文。
因此,选择D选项。
6.(单选)公文所产生的现实管理作用,是因为公文具有:
A.公文内容的公务性
B.公文格式的规范性
C.作者和读者的指定性
D.法定权利的制约性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概述知识。
第二步,法定权利的制约性是指公文只能由法定的作者发出,法定的作者即社会组织的机关及其部门都规定了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其公文是这种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的反映。写作公文和办理公文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对于作者和读者,公文具有法规给予社会组织职权所产生的制约性。制约性在不同的公文中有不同的情况。行政公文的命令,对于公文的接受者具有强制性。如果接受者不按命令办理,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发出命令的政府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动用军队或警察进行处罚。行政公文的决定,具有国家指挥性和约束力。行政公文的通知,具有规定性、指挥性和指导性。法规性公文如法律、规章,制约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公文正因为有制约性,才能产生现实的管理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公文内容的公务性:公文的“公”,指的是社会组织。个人的感受认识,只能用文学作品或者一般科学文章来表达,但是,不管是起草者个人,还是领导个人,都不能用公文来表情达意,领导者个人只有在职务的前提下,并且只能是社会组织的最高领导才能代表社会组织发出。公文的内容必须是反映和传达社会组织的公务信息,党纪国法都规定了公文内容的范围和性质。A项排除。
B项: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按照格式写作法定公文中的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由最高权力机关及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性公文规定了严格的格式,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公文格式同时又是程序形式,呈现出公文写作和办理的程序性。B项排除。
C项:作者和读者的指定性是指,公文的作者只能是法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法人代表或者第一领导人。有权利进行公文写作的社会组织必须依照法律在有关政府部门登记注册。这一社会组织及其第一领导人,就成为公文的法定作者。至于动笔起草公文初稿的人,如秘书,应称为起草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作者。公文的读者是特定的,在公文格式上有专门规定,即“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和“传达(阅读)范围”。C项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