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及心得: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1)

2023-04-03 23:39 作者:悬哥不辍考清华  | 我要投稿

一、关于中文版

不吐不快,我一定要在最前面的地方写下来:这本书的中文版是十分恶心的(《如何成为尖子生》)!

不是翻译的好坏问题,而是它的动机不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真的够讽刺的)使坏:对原文进行了增删和篡改——目的是要把一本讲“大学生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书改成“中学生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书。

只要对照一下两个版本的目录,我们就会很快发现中文版本的别有用心。

目录对照

我想,中学生就那样好骗?看看该书中译本豆瓣条目的评论区,真的可气、可恨、可悲、可笑。这样的出版社,真的其心可诛(说得难听点,为了赚钱真的脸都不要了)!对于我们,或许也是一个教训:我们多少要懂点英语才不会上出版社的当,不被当做韭菜。

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最初的两段来观摩一下中文译本精彩的“偷梁换柱”之法(要把一本书的主语一整个地从“大学生”换成“中学生”,其实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Instead, this book reveals—for the first time—the study habits used by real straight-A college students. All of the advice that follows was distilled from a series of interviews I conducted with a large group of top-scoring undergraduates. These participants were drawn predominantly from the Phi Beta Kappa rolls of some of the country’s most rigor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cluding Harvard, Princeton, Yale, Dartmouth, Brown, Columbia, Duke, Amherst, and Skidmore—and they were carefully chosen to represent a wide variety of academic concentrations. In each interview, I asked the student to detail his or her study habits. The questions ranged from the general (“How do you defeat the urge to procrastinate?”) to the specific (“What techniques or systems do you use to locate and organize sources for a research paper?”). If the questionnaire revealed the student to be a grind—someone who earns high grades simply by studying an excessive amount—I discarded the responses. I was interested only in students who improved their grades through smarter, more efficient study skills—not through longer hours and more painful study sessions.

本书所用的建议都是从我对一大批成绩优异的尖子生的访谈中提炼而来。这些被采访者主要是从美国优秀生联谊会名录上抽选的,他们皆来自于美国知名大学和学院,其中包括哈佛、普林斯顿、耶鲁、达特茅斯、布朗、哥伦比亚、杜克、马萨诸塞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斯基德莫尔学院。他们从小学、中学一步步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每次采访,他们总是和我谈到,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经历虽然漫长,但是快乐。为了寻求这快乐的根源,我都会要求他们细致描述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习惯。问题从笼统到具体,如:你是如何克服拖沓的冲动的?你用什么技巧或方法来成功应对小测验和考试?如果问卷显示这一学生取得高分只是依赖于用功打磨,付出成倍时间,我就会扔掉问卷。唯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能通过巧妙而有效的学习技巧提高分数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拉长时间,痛苦啃书本的学生。

How did I know such students existed? I am one of them. When I arrived as a freshman at Dartmouth College, I had no idea how to prepare for exams or write college-level papers. Like most students, I left high school believing that to study meant to reread your class notes and assignments as many times as possible and that paper writing required you to sit down in front of your computer and start typing until you finished. The problem, however, is that college is not high school. The material to be mastered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 professor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In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simple brute force study methods can end up requiring a lot of time and causing a lot of pain. Nevertheless, most students still rely on them. And this is why they find themselves regularly pulling all-nighters and developing an antagonistic attitude toward their courses. The taxing effects and spotty success of these methods also underlie the common belief that only geniuses and grinds can score top grades.

(这段话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从中学升入到大学的经历,目的是说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于大学,需要进行学习方法的革新。而中文译本绝不会把这些绝然的不同翻译出来,因为他们正是要把大学生学习方法篡改成中学生学习方法!)

我怎么会知道有这种学生呢?因为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根本不懂如何应付考试,同大多数学生一样,我也认为,学习就是多看课堂笔记和作业。但是,这种简单粗劣的学习方法最终只会延长学习时间,这经常会让人痛苦不堪。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仍然倚仗着这种方法。最终,他们发现自己已成为通宵夜的常客,并因此对这些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苦下功夫而收效甚微,于是大家普遍认为,得高分,要么是天才,要么就得拼命用功。

——以上中文译文出自《如何成为尖子生》(第7-8页)

 


二、阅读缘起

(一)   接触英语原始材料,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去年大半年的英语学习都十分局限,英语语言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学习材料只是局限在历年考试的真题范围,学习方法局限在“读”的层面,学习目的局限在应试能力和卷面分数上。结果,就连应试能力是否真的提升也是大大的问号。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过于局限和狭隘。比如,我会因为考试不考“听”,而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听说读写,不可分割——“听”其实是提升“读”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最近读杨绛回忆散文《我们仨》,看到杨绛在牛津系统阅读英语小说的经历(“我在苏州上大学时,课余常在图书馆里寻寻觅觅,想走入文学领域而不得其门。考入清华后,又深感自己欠修许多文学课程,来不及补习。这回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里,满室满架都是文学经典,我正可以从容自在地好好补习。……我为自己定下课程表,一本一本从头到尾细读。……”),以及她和钱锺书在巴黎自由而系统地阅读外文和同读《包法利夫人》的情景(“锺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法文自十五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到十八、十九世纪,一家家读将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是爱书如命的锺书恣意读书的一年。我们初到法国,两人同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他的生字比我多。但一年以后,他的法文水平远远超过了我……”),大受鼓舞,觉得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抢救一下。于是,准备开始由易到难地读英语书籍。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就是一本“好读”的书。

(二)   借助他人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我们常常容易忽视:“学习”本身,实在是应该“学习”。学习是一种能力(有人称之为“学习力”),我们需要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但是阅读“方法论”的书,应该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实践出发,最终落实到实践中去。我们经常容易陷入到诸如“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境地中去,原因无外乎:没有基于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所谓的“道理”;即使基于自己的经验理解了很多道理,但没有落到实处。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现在读这本书,就是基于自己的学习实践和问题,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知行合一”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有待于自己在后续的学习中去实践和落实)。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可靠的,因为作者得出的这些方法论,是基于自己以及众多优秀尖子生的成功的学习经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差等方式),它是真实的、经过检验的、有效的方法。

 

英文版


三、本书大致内容

书中讲到做笔记的一个关键思路是:问题(Question)→论证(Evidence)→结论(Conclusion)。现学现卖,该读书笔记也采用这样的思路进行梳理。

本书书名: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如何成为尖子生)

副标题是:The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Real College Students Use to Score High While Studying Less(真实大学生借以在更少时间获得更高分数的不同寻常的方法)

 

本书的核心问题(Question)及结论(Conclusion):

大学生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如何在更少时间获得更高分数,成为尖子生?

1. 掌控学习时间/把握学习时机(timing, study basics)

2. 考试及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techniques)

 

本书论证(Evidence)的展开分为三部分:

1. 第一部分 如何掌握学习时间/学习时机?

关于学习的基本原则(Study Basics)

¡  进行时间管理(manage your time in five minutes a day);

¡  克服拖延症(declare war on procrastination);

¡  学习时间、地点和时长(Choose when, where, and how long)。

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一个基本公式:完成的工作量=所耗时间×专注度。这是这一章所有内容的逻辑基础,要提高学习效率,更快速地完成功课,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专注度。因而,时间管理也好,克服拖延症也好,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时长,都为了提高学习的专注度。

2. 第二部分 如何备考?

¡  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  如何应对课后作业

¡  如何整理复习资料

¡  如何消化复习资料

¡  可能错过重要问题

¡  临考应试重要策略

3.  第三部分 如何写论文?

¡  Step 1 Target a Titillating Topic

¡  Step 2 Conduct a Thesis-Hunting Expedition

¡  Step 3 Seek a Second Opinion

¡  Step 4 Research like a Machine

¡  Step 5 Craft a Powerful Story

¡  Step 6 Consult Your Expert Panel

¡  Step 7 Write Without the Agony

¡  Step 8 Fix, Don’t Fixate

读书笔记及心得: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