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增强了台风威力
新科学哲学的研究方式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事物的效用性和效用关系为研究对象。事物的效用集中表现为事物的效应,其中包括了物理效应、心理效应、经济和社会效应等。二是事物的相互作用。事物效应是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把事物的相互作用看成是动力因或动力学,把事物的效应看成是运动因或运动学。新科学哲学首先把相互作用的概念引入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以往的二项增加到三项,“二项式”的物理学研究对象为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三项式”的物理学研究对象则为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和物质或物能体的相互作用。
三是事例分析。从事例中归纳出原理,从原理中推理出事例,避免了纯粹的抽象分析和单一的事例展示。新科学哲学或新哲学的三个特点决定了新科学哲学或新哲学的三大原理,即:效用原理或效应原理、相互作用原理或作用原理、相互转换原理或转换原理。举例说来,气候变化和台风都不是孤立的事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变化和台风都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大气和海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台风。
全球气候加大了变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产生了多重效应,其中之一是海洋水温的升高,强热带气旋形成的几率攀升,加大了台风或热带风暴的强度。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杜苏芮”是在我国登陆的最强台风,从福建晋江上岸的“杜苏芮”大体上沿着我国的东海岸向北移动,与以往大多数台风登陆后的路径不同,“杜苏芮”沿途影响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区域,比以往强度相似的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一些。
台风或“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低气压涡旋,层层气流环绕着风暴中心逆时针高速旋转,转速一般大于每秒17.2米。在太平洋东部和北大西洋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在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旋风,台风一般指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风暴。台风不是纯粹大气或海洋内在作用的结果,而是在海洋和大气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台风似乎是单一的天气事件,受到了很多复杂而相互交织的变量的影响,台风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的气象条件,1,海水温度需要达到至少26.5摄氏度,高热海水的蒸发为风暴提供了热能。2,风暴要有足够的湿气和上升气流,以维持其壮大。3,台风通常在赤道以北或以南5到20度的范围形成,地球的自转有助于风暴的旋转。
据气象学家统计,我国东部海岸每年有6-10次台风登陆,具体的登陆数量、强度、持续时间和灾情在不同的年份有很大差别,通常是从夏季开始,台风先在海南和广东沿海登陆,然后逐渐北移,影响到福建和浙江,最后在秋季席卷上海和江苏。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同,我国在1-4月的台风最少,仅占总数的7%,强度最小,6-10月的台风最多,占到66%,10-12月的台风强度最大。

联合国气候专门委员会的专家指出 ,工业化以来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增加0.1-0.3℃,全球变暖引起了台风特征的变化。巨烈的台风是由海面上微小的扰动转化而来,积聚的过程持续数天时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面高温加剧了海水的蒸发,通过气体的上升形成了局部低气压中心,四周相对冷的空气向中心汇聚,大量气团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逆时针旋转,气团中心的气压不断降低,汇入空气的转速不断加大,台风最终得以形成。
中外气象学家对中国沿海和西太平洋区域进行了实测和模型研究,他们发现,全球变暖导致了赤道气团向极地伸展,副热带高压减弱,台风的登陆地点有向北迁移的趋势,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将受到台风更为频繁的影响,随着热带和亚热带海水温度的上升,台风的强度将持续增大,全球变暖将增多和增强华东沿海的台风。
海平面的缓慢升高使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咸潮、海水漫灌与侵蚀等气象灾害明显加重,虽然台风登陆的次数没有增加或略有减少,但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次数增加,由此加重了台风灾害。过去台风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大约十年一遇,从2019年以来,连续发生了风暴深入或影响东北地区的台风事件。
我国近年来观测的台风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事实上呼应了气候变化的全球模式,西太平洋海面温度的上升为台风的形成带来更多能量,造成了更多更猛的风暴,最高风速超过了51米/秒,这种16级超强台风呈增加的趋势,2016 年的超级台风莫兰蒂和 2019 年的超级台风利奇马只是台风增强趋势的两个例证。气象学家的一项建模研究表明,热带海面的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热带气旋的降水率可能在风暴中心100公里的范围增加20%。
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对受影响地区的人类文明活动产生过毁灭性的冲击,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以独特视角研究了中国东部海岸长达数千年的新石器文化,他们发现,东部沿海地区曾经历过多次气候和海平面的波动,诸如良渚文明的部落在大约4400年前放弃了世代居住的都城,远走它乡,良渚古国最终毁灭于滔滔洪水。大约在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末期,杭州湾的海平面加速上升,当时杭州湾东南沿岸的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大约为7.9±4.3 mm/yr,这一数据与目前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十分相似。
在良渚文明末期发生了海平面上升的事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次全球性的事件,当时的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盖加速融化,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当时的气候变暖使得杭州湾沿岸的台风事件增多增强,良渚文明的崩溃有气候变嗳和海平面上升的大环境,水位上升、咸潮入侵和洪水淹没发生在距今4600-4300年前,持续了大约200多年的时间,也可能发生在距今4480-4380年前的100年时间内,良渚古城所在的地方曾被海水倒灌和洪水淹没,良渚先民只得放弃城池,迁移到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