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战争模拟3—动荡的1950
这次内容涉及某些话题,加图可能不给过。
本故事纯属虚构,素材来源于解说员小游戏数据库
一:北京保卫战
随着在西伯利亚的失败,德军迫切需要一些大型胜利来扭转形势。当时的中国,没有航母或足够强硬的海上部队。一个战略构想逐渐形成。
1950年3月,德军5艘航空母舰“齐柏林”“韦斯克”“齐柏林伯爵”“坚强”“德意志”携带着90艘大中型舰艇(皆为新建造的温哥华级和华沙级。旗舰为战列舰“俾斯麦”)以及两个方面军的陆军,由Simfucsen上将指挥,登陆朝鲜并以2天击溃了在那里的第4兵团。4月之前Simfucsen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入渤海。而中国海军无法做出任何反击(对于只有23艘舰艇的中国近海海军来说,这太难了)随即Yong下令在远东的精锐全部折回,前往天津。不久,Wei带领的第2集团军以爆发式的空军袭击给了德军一个下马威(尽管德军空军比当前敌方空军总数多5倍)。Simfucsen以小心谨慎著称,所以被袭击后,他命令全军立刻撤回丹东,等待Welsom中将的第29集团军。
Welsom于4月中到达,但是并没有给Simfucsen以想要的增援——在被170军强硬攻击后,Welsom几乎损失了所有的飞机与三分之四的驱逐舰。但是敌军从北面的逼近使他感到情况刻不容缓。立刻向北京作艰难推进。
事实上三大主力在停顿的这12天内已经完成了部署。但是又有新的变数:有两个方面军在苏维埃港登陆了。中国无力管辖北境,只得作出一个新决策:重建苏俄。
“1950年5月5日,红旗又在共青城的旗杆上开始飘扬”苏俄临时政府接管了整个由同盟国控制的西伯利亚地区,并开始自己的动员。
回到黄渤海战场,由于Simfucsen的毫无进展,德方决定用刚从东线撤出的古德里安来取代他的位置。随后,两个方面军被整编成十二支预备队,开始不断绕过中方所设置的防线和陷阱。最终有两支队伍成功到达北京,剩余部队被滞留在后方吸引敌人。随着170军防线的后退,古德里安感觉压力山大。他的副官记录中曾记录到古德里安对其他军种的评价,尤其于海军最甚:“海军们只会吹嘘他们击沉了多少艘船,却连撬开北京门上的锁都做不到! ”随着敌军的迫近,Guderian打算来一次反击。Gudelian首先命令海军前往近海可炮击的地带向岸上的防御工事攻击,然后率领所有军队向170军发动了一次腰部斩击。这一次幸运站在了古德里安这一边,170军受到了自美洲跳板行动以来最大的一次受创。但是第16、17集团军的赶到使得Guderian的奇袭无法发动,只能撤退回阿拉斯加。
二:浙江保卫战
为配合德军在北面的行动,从北方调回的辛德尔再次接受任务和古蒂芬斯率领四个集团军进攻浙江。早已预料到此行为,在离海岸30km的地方修筑了“浙江防线。”中国近海海军已经到达南侧以逼迫德军从理想滩头登陆。
辛德尔觉察到了这一意图,临时改装了很多坦克快艇(即塞个坦克炮塔在一个表面铺板的大型登陆快艇上 方)。古蒂芬斯在预定滩头上登陆,不顾补给地打了13个小时,在坦克快艇的掩护下,辛德尔迅速绕过防线边缘并拆掉了70km长的防线。在占领一个大型机场之后, 古蒂芬斯将飞机全部部署并夺取了制空权。
在足够的飞机掩护下,辛德尔开始北进。除了在攻击Ping的国防军时遭受了一定损失外,其他时候都是一路肃清。北归的171军和这支锐气正盛的装甲集群打了一仗,171军凭借大雨减缓对手速度的机会,一支阻拦敌军,另一支直接拿下机场。辛德尔见势不妙,连忙随海军撤退。
三:核平计划
对于这个新生的强国来说,没什么比在东边的一条岛链上还具有极强海军实力的邻国更危险的事情了。由于在美国获得了大量核弹的资料与研发人员,中日德开始了原子弹竞赛。
“这是绝不平静的一年,所有人都能预见到的是,总会有一天,原子弹会掉到那个岛国的头顶,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他们扔过来前先下手为强。”——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