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鸿沟与数字鸿沟(一)
数字鸿沟是很久之前的概念了,我们往往用它来指代信息技术富有者与信息技术贫乏者之间的区别,数字鸿沟如果细挖,大致可以分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
而智能鸿沟作为新出现的概念,学者定义为由人工智能、算法等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新数字鸿沟。但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负责任而不可被理解的。智能鸿沟并不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出现,而是伴随着社会的智能化,成为我们每个人接入智能社会的“天堑”。
三体中有一段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从水滴开始攻击到舰队统帅部做出正确判断,大约经过了十三分钟时间,面对如此复杂严酷的战场环境,这是相当迅速的了,但水滴的攻击更为神速。在二十世纪的海战中,当敌方舰队出现在海天一线时,甚至有时间把所有舰长召集到旗舰来开一次会,但太空战场是以秒来计时的,就在这十三分钟里,已有六百多艘战舰被水滴消灭。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太空战争的指挥远非人力所能及,而由于智子的阻碍,人类的人工智能不可能达到指挥太空战争的水平,所以,仅从指挥层面上看,人类也可能永远不会具备与三体力量进行太空战的能力。”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每一个决断并不需要舰长的开会,社会已然为我们准备了一整套用来保护安全的行为准则。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故往往处于那些并没有准则的场景。这个时候,非智能化的社会很容易通过常理判断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而在智能化的社会之中,责任方增加,使得矛盾处理的难度增加。
基于神经网络、基因算法和能动设计的自主学习机器,创造了一种新的情境。制造者/操作者基本上无法预测机器的未来行为,因此无法对其承担道德责任或债务责任。
那么对于出现问题的追责方式,产生的鸿沟是智能鸿沟的基础。很喜欢的一个比喻是姚明暴打郭敬明,如果你不上去拦着,相当于你也有责任。人作为唯一的道德主体与责任主体,我们应用机器来完成自己的目的。这个时候的冲突往往是人机联合行动体与人或是与其他联合行动体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都认为,智能机器作为非道德主体,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事故责任,但是在现实中,智能汽车生产商碍于责任分担不明晰导致现有的保险条款及保险产品无法满足用户需要,智能网联汽车保险费居高不下。智能产品的责任鸿沟问题,是智能鸿沟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智能化数字化社会鸿沟。
智能鸿沟就没有数字鸿沟问题了吗?智能鸿沟只会使数字鸿沟加深。诚然,我们可以将一些如驾驶的重复性判断工作交予人工智能,看似是填平了一部分数字知识鸿沟,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使得在不改变原有鸿沟人群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接入方式帮助人群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