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40篇【解决问题】

2023-05-05 10:53 作者:傅小凡讲宋明史话  | 我要投稿

上一篇我们说到,遇到危险,英雄人物,不畏艰险,逆流而上,最终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或生命的方式,化解危机,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可是,问题是复杂的,困难是多样的,光有牺牲精神是不够的。有些问题需要耐心分析一下,症结究竟在哪儿,找到了产生这一困难和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

比如,西汉年间,渤海郡闹饥荒,盗贼并起,而郡守却不能将他们制服。汉宣帝决心选拔有能力的人担任太守,丞相和御史便推荐了龚遂。于是,汉宣帝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

可是,汉宣帝一见龚遂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而且个子矮小,相貌平平。汉宣帝觉得与丞相、御史的推荐不相符合,因此有些瞧不起龚遂。皇帝对龚遂说:“渤海郡动荡不定,我非常担心。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愿呢?”龚遂回答说:“海滨遥远,得不到圣上好处,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困扰,再加上当地官吏不体恤他们,所以百姓被迫造反。就像你家的孩子偷家里的兵器,在池塘边玩耍一样,并非有意为乱。现在您打算让我用武力制服,还是用和平的手段安抚呢?”

汉宣帝听了龚遂的话非常高兴。于是对龚遂说:“选用有德行的人,就是要安抚他们。”龚遂见皇帝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便进一步提出要求:“治理叛乱就像清理乱麻,不能心急;只能一步步地来。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现成的法令条文限制我,让我能够见机行事,灵活处理问题。”汉宣帝答应了龚遂的请求,并且赐给他黄金,派专车送他去渤海郡。

龚遂到达渤海地界时,郡中官吏听说新太守到来,马上派兵列队迎接,龚遂将护送和迎接的人全都打发回去,同时派人给渤海郡所属各县传送文书,嘱咐下属各县将追捕盗贼的官吏统统罢免,并且强调说:“所有手持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人,都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得过问;只有手执兵器的人才是盗贼。”文书送出之后,龚遂一个人,一部专车,来到渤海郡府,沿途一片安定。那么,盗贼都哪儿去了呢?原来啊,渤海郡的盗贼,听到龚遂的命令之后,马上解散,放弃兵器弓箭,换上锄头和镰刀。盗贼不消自灭。

然而,渤海郡盗贼蜂起的原因是自然灾害,百姓没饭吃,所以,必须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渤海郡的问题才能够彻底地解决。由于龚遂手中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因此,他大胆地打开国库将粮食借给受灾的贫民,让他们安居乐业。同时,选拔起用有德行的官吏,安抚百姓,化解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龚遂治理渤海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马上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先要具体分析困难的性质,找到发生这一矛盾和冲突的症结,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们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必须认识清楚,哪些问题涉及长远利益,哪些问题关系到眼前利益。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分清楚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呢?我们下篇再讲。

第40篇【解决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