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脑洞】卡涅利安拯救计划
2021年一共有7个常驻池,4个限定池,以及一个被联动池顶掉的单Up池,一共出了11位常驻六星。
这11位常驻六星中,一位自带职业分支光环(琴柳),一位自带卫星光环外加强特效(凯尔希),一位自带整活属性,还有合理分配的上限与下限(嵯峨,技力自持拌饭/给队友充电+保命),剩下的8位在刚出来的时候表现都不怎么理想。
时间来到了2022年,这8位六星中,有不少已经在部分场合找到了自己的立足根基:
空弦,凭借兰登体系在集成战略模式中有不错的表现。
异客,基础属性加强后,结合模组强化,凭借范围优势和强控制活跃于少人过图,加之基础特性和技能分配特点的共同加之,在集成战略直接起飞。
帕拉斯,凭借一技能超过常规强力击技能的倍率以及契合特性的模组,在集成战略中表现突出。
暂且先不论推出时间比较短的三个:远牙、焰尾、灵知,现在上场压力比较大的干员是卡涅利安和水月。
卡涅利安和水月的情况还有所不同,卡涅利安当初出的时候不少玩家都认为是群体法伤之光(也包括我),然后不出两个月就不见了踪迹。水月则要更惨一些,在预告的时候就不被看好的前提下,正式实装的数据相比预期还要再砍一刀,让人满头问号。
也正因如此,两个干员想要在应用价值上提升到能够有让人记住的亮眼表现(≠日常好用),实现难度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相对更容易实现的卡涅利安。
其实想要卡涅利安变强一些,真的很简单,和拯救异客的强度相比,大概只差了一次基础属性的修正,但卡涅利安本身的数值其实也不怎么需要这次修正。
之所以说想要让卡涅利安变强的难度,就和通过模组让异客变强的难度差不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卡涅利安与下位的关系,就和异客与下位的关系一样,存在核心特性上的基础差异,通过对这一个特性进行修正就可以起到使用同一个模组加强六星干员的同时,拉大六星和下位的差距。
做法也很简单,只要将模组的特效设置为:干员每次受到攻击时,回复1点技力,即可实现差异化强化。
因为卡涅利安和她妹妹在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卡涅利安是技能开启时定量回复生命值,而蜜蜡则是技能未开启时缓慢回复生命值。
虽然蜜蜡的技能开启速度受益于这个模组也会得到提升,但生命值的回复效果还是取决于不开技能的时间。
而卡涅利安一个比较难让人上手的痛点在于,蓄力技能与非蓄力技能之间的把控,蓄力技能的强度显然强于非蓄力技能,但蓄力技能的CD太长,有的时候需要战术选择使用非蓄力技能进行过渡,这无疑增加了玩家的思考压力,而且因为非蓄力技能导致的周期回血下降,很容易导致玩家进一步崩轴。
给了受击技力回复效果之后,蓄力技能增加的时间可以通过受击来部分抵消,在大多数场合可以选择无脑蓄力,最大化利用职业的特性和蓄力机制,使用难度会大幅度下降。
压CD和提爆发,对驻场型*干员的价值影响取决于本身的技能分配性质,卡涅利安的技能组设计是偏爆发的,由乘法原理**可以知道,此时压CD(提高覆盖率)对整体伤害的提升更加明显。
*驻场型干员:部署后基本不会出现仅开启一次技能即撤退的情况,与之相对的是空降型干员,启动快,可以只使用一次技能即撤退,此时的干员基本不需要考虑周期分配问题,因为其技能空窗期为再部署CD
**两个数相加的和一致时,本身越接近,乘积越大
这一原理也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充能机制对异客的伤害影响那么大,因为异客的技能就是爆发技能的极端(完全脱手+可充能)
蜜蜡的一二技能覆盖率都不低于50%,而卡涅利安的技能覆盖率一个比一个小,三技能的覆盖率更是只有不到32%,同样是加速充能,卡涅利安的优势更大。
以每秒平均受击1次,无缝开启技能为例:
蜜蜡1技能的周期会从38s缩短至29s,倍率从84.2%提升到110%(+30.6%),周期平均回血从1.89%下降到1.24%
卡涅利安1技能蓄力的周期会从49.267s缩短至35.933s,倍率从64.95%提升到89.05%(+37.1%),周期平均回血从1.83%提升至2.50%
在定位相似的技能上,不仅将卡涅利安的技能周期拉回了无蓄力环法的时间周期内,更是在同等条件下将原本不如妹妹的回血效果拉到了妹妹的两倍,这是和链法模组一样的魔法操作,通过稀释下位干员的功能来突出上位干员的功能,但整体上体现为完全正面的增益。
这种操作形式也是我之所以说环法模组可以相对容易地拉起卡涅利安强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需要大约1.25s/次(平均每秒0.8次,实际数值为0.79多一点)的技力补充速度,那么就可以将卡涅利安所有的非蓄力技能无脑平替成蓄力技能,这意味着,卡涅利安原本的操作上限变成了新的操作下限,属于很大的一个加强。
但这个加强对于已有的两个五星环法来说意义是并不大的,因为没有蓄力机制,增加的技能CD只是代表可以有新的技能轴选择,或者略微增加一些原技能轴的容错,对下限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觉得每次受击就能回复1点技力太强,我们也可以稍微修改一下具体的实现形式,限制这一回复手段的上限——每次受击会使干员接下来1s内技力回复速度+1,该效果重复获得时刷新持续时间。
但不管怎么改,哪怕是按最激进的方式来改,将每次受击都能回复技力,其实也没办法将卡涅利安给拉到日常编队能考虑的范围内,除非真的是一眼对策的那种定制地图,然而这种地图是很难找的,官方也不一定还能记得起她。
这是由环法的职业特定决定的,除非脚填一个比水陈还夸张的数值,否则基本不会有什么改观,而脚填一个能让她上场的数值,只会导致数据的彻底崩坏大幅度提前。
想要让卡涅利安的上场率稍微好看点,那只能依托于非常规模式。
目前的非常规模式有两大类:危机合约、集成战略。
危机合约为卡涅利安定制词条?除非你指名道姓必须卡涅利安上场,否则加成大概率是会给到其他干员身上去的,因为目前各职业的功能交叉很明显,这种考虑不太现实。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给一个敌人免疫停顿,然后限制辅助的上场,那玩家需要控制的时候考虑的是谁?伊桑、水月、早露,表面上是给2技能发挥空间,但实际上玩家往往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就和在灰齐山麓给了远牙一个高台位,结果没过两天玩家就省掉了一样。
那到头来,想给卡涅利安一点生存空间的话,只有在通过模组强化了的基础上,再通过集成战略模式的定向藏品来进行加强,而集成战略其实正好有这个条件。
具体来讲,是因为集成战略的藏品,契合卡涅利安的主要有几点:一是法伤体系和术师体系的藏品,这是通用的;二是束缚相关的藏品,这是与二技能的配合。
而集成战略模式又有单职业强化,以及分支职业定向强化的藏品,只要推出契合的藏品,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做法其实也不难。
单职业强化藏品,简称职业书,目前每个职业都有2本白书、2本红书和1本黑书。
针对卡涅利安的黑书强化可以是,敌人在术师的攻击范围内每停留1秒,受到的法术伤害提升20%,法术抗性降低20,3秒后达到最大值,对于卡涅利安而言,无论是2技能的束缚,还是3技能的大范围,都会有很好的收益,当然这个藏品对其他术师干员的收益也并不小。
关键还是分支职业定向强化的藏品,也简称职业手,目前每个职业都有1个已有的职业手。
针对卡涅利安的职业手强化可以是:【秘术师】【驭械术师】【阵法术师】每对一个目标造成1次伤害,造成的法术伤害提升3%。
在目标数足够多的时候,阵法术师攻击力叠加的速度会足够快,驭械术师的叠加速度也不慢,而秘术师虽然攻击间隔相对较长,但其实积攒的攻击是多次攻击,吃的效果虽然差点,但也没那么差。
就好像扩散之手给扩散术师和轰击术师在集成战略中目前用处并不大一样,这样的设计效果也是可以接受的(理论有用,但相对没用)
不过即便是考虑上述强化,其在合适的集成战略主题中(傀影主题受击比较吃亏),上限大概也就是帕拉斯的程度,想做到异客配扩散之手那样,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卡涅利安本身设计得并没有像异客那么走极端,因而想配极端加成的难度也相对更高。
一个干员,在数值不超模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评价上限】,取决于其基础特性与玩家游戏习惯之间的契合度,契合度越高,获得高评价的门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目前主流游戏习惯对干员的要求是【多目标/多对象选择】【大范围】【少操作思考】,伤害其实只要够用就行,你要高点那就更好。
卡涅利安再怎么改也无法满足少操作思考这一点,其上限就始终是会受限的,而少操作思考这一点甚至在干员认定中的占比很高,这也导致了,同样只能满足部分需求的干员,操作少的评价会比操作多的价值认定更高。
而三点都满足的,则成为幻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满足三点的,则在对应的特定条件下会被抬上神坛(扩散之手异客)。
大部分职业分支在理论数值设计上其实都是相对一致的,但因为对各方面数值分配的不同,导致在面对不同需求的情况下,评判会有不同的区别(当然也有小部分数值设置比较迷惑的)。
比如策划设计了一张高上限的对策卡,一张低上限的解手卡,二者在数值和策划认定的适用范围上都相近,但玩家往往会认为后者更好用,就是这样的一个原理。
阵法术师这个分支职业,通过模组降低玩家的使用成本,可以做到,通过藏品在肉鸽里被人称道,也不难。但要让人认为在大多数场合下都好用,那基本是不可能事件,这是其职业分支决定的。
至少我觉得,如果阵法术师能稍微改一下这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仔细想想,当初认为卡涅利安强的,如果只有少数人,那多半还可能是个人的问题,但如果数量并不少的话,不可能所有人的游戏理解都是负分,那说明卡涅利安本身必然是有一定的长处的。
只不过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大家发现在思考过程中被忽略的那些缺陷完全影响了其长处的发挥,所以整体评价才出现了逆转,只要稍微减弱一下问题对于使用体验的影响,这些干员起码还是能有一个相对正常的使用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