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
1. 距离《流浪地球3》上映还有1276 天, 2023 年 8 月 9 日。 2. 叶濡畅:观众看得懂是唯一标准。我对信息密度概念的理解是话外未说的信息量。这种信息量可能像是绘画里的留白,是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全的。以图恒宇为例,他做的一些决定在那个世界背景下是违法的,是不能跟别人讲的。这些决定最后导致他成为后面一个大灾难的启动者。他的人物性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环境给他的压力,导致他做出了这些决定,那我们能展现出来的就是他做决定的这个过程。而世界的压力就可能通过别的人物线,别的事件去推动,推动到他这一块儿的。我们只保留了让他做决定的这些关键的信息点。 信息是有优先级的。我们最先保留的肯定是对于剧情有直接影响的信息点,然后一些比较次要的信息点,或者说那种营造氛围的信息点,可能优先级没有前一种那么高。 3. 张嘉辉:怎么掌握这个分寸?对于我来说很简单,看完以后看得懂吗?如果看得懂就没问题,如果看不懂那就有问题了。服道化每个部门的工作做的都很细,电影里随便看到一个东西感觉基本都是经得住推敲的,起码是花了心思认真去做的,但到我们剪辑部门这里就很简单,我们唯一的标准就是观众看得懂,这个是最最重要的。 我不管信息量有多大,留白还是什么,观众看得懂是第一位的。不管我们的创造多少东西,都要从视觉上有效传达给观众。让不管是观影经验比较少的观众,还是资深一点儿的科幻迷,都在看懂故事的基础上去看到更多的信息。 4. 剪不断的是情感 张嘉辉:其实我们很开心还能跟导演合作。因为郭帆导演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其实不管辛苦不辛苦,最主要的是在一块儿就很开心,这就很重要。有时候看着导演,想到要是我跑了,他就太辛苦了,心里会觉得过意不去,会不开心。 (在第一部电影制作手记里,张嘉辉指导说:我觉得郭帆导演是个疯子,他真的像机器人一样,可以不睡觉不吃饭,这个挺可怕的,但我觉得他对电影,对他爱的东西非常用心,我们每天都说导点休息吧,明天还有早班呢,他每天拍完回来看片儿,基本上没有睡觉,这真的太夸张了。我在中国看到这么可怕的导演只有他一个人。我也是流浪地球第一部创作过程的见证者,从故事板到最后一直都陪着他。我所见过的导演里郭帆是最努力的,他给自己一把火,燃烧自己,大家也会摩擦出火花)。 当时我第一次看到嘉辉指导说这段话的时候真的是止不住眼泪,所有的球友一定都是跟我一样的感想。本来我们以为流浪地球二的拍摄不缺钱了,制作可能会更规范了,可郭帆团队所有人豆严重缺乏休息,我们真的太心疼了!小帆给了我们一顿满汉全席,剧情光影视效演技音乐,可以给到 999 分。(球 3 估计会 给 1000 分) 孔大山:信念感真的很重要,你能明显的感觉到,导演给到剧组其他主创信念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它会一扫你的疲惫。你可能生理疲惫,但你的心理疲惫很快就会被导演的信念感所驱散。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认识郭帆导演这么多年,只见过他疲惫,从来没见他低落,尤其像他这种长年累月面对庞大的工作量,能保持这样一种状态,我就只能说他基因突变了。因为我无数次带入他,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样?每次答案都是,我可能已经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张嘉辉: 这一次郭帆导演真的是成熟很多,球 2 的文戏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都不简单,比如Moss 考核刘培强,看他够不够格,做宇航员一场这么难的戏呀,拍得真好,演员也演的真好,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场戏。因为这场戏同一时间里,图 恒宇跟刘培强在一个空间里,他们彼此不认识,一句话都没有说,反应很不一样。但他们在叠画的那一刻,给你传达的意思就是,我们都是一样的。这场戏是很man的戏。 还有图恒宇偷偷摸摸打开moss ,把女儿放到 moss 里的戏。这场戏里图恒宇展现了他恐怖的恐怖的那一面,但是这个行为又是源自一种疯狂的爱。和图恒宇有关的几场戏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叶濡畅:可能我会比较喜欢刘培强载着韩朵朵去上海的那一段。是因为我觉得那个地方王志老师演的非常好,生命最后一丝气息的感觉。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全身起鸡皮疙瘩。 张嘉辉:电影永远都是情感的东西最重要,动作只是包装而已,情感能推到让我自己感动,是最重要的。 (上一次让我非常感动的电影还是刘德华先生演的《桃姐》,还有台湾电影《海角七号》,真的是大概十年前的电影了,直到遇到《流浪地球 2》。)如果说之前看电影都是被电影的情节感动的话。那么除了电影本身制作精良,情感丰富,其实《流浪地球 2》 让我最感动的是郭帆的执着、热爱和坚持,还有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团结与坚持!我个人认为,张家辉指导看郭帆可能就像看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她那么辛苦,是打心眼里觉得心疼。从流浪地球第一部到流浪地球第二部,他都从头到尾一直陪着郭帆。其实在我看来,剪辑可能是电影的后半段的制作,前期其实他可以不用在现场,他也说了真的挺辛苦,但是也真的很开心!😢😢😢啊,我又想哭了!
张嘉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