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瑕》明 钱希言 (四)
瀺灂 瀺水落地声,灂水小声,瀺灂可以看《考工记》。但是宋玉在《高唐赋》中写“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李善注解说“溺溺,是没的意思。” 瀺灂,是指石头在水上出没的样子,唐朝人仲子陵的《五色琴弦赋》中将它讹为“泉鱼瀺灂以跃鳞”。泉鱼二字出《吴志》,可以说是有根据。 如果说瀺灂是用来描写鱼的话,可以按照濡沫(鱼唼水声)之类的意思来理解。但是如果责备子陵,那是自己将瀺灂误解为鱼,怎么能怪后代相承吗? 六朝文法 《疑耀》举刘越石赠卢谌的诗说“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以为此句在文法上不通,不懂得要错综其辞。 其实这正是六朝文人的妙处,比如遐哉邈乎?皇哉唐哉!唐哉皇哉!臣哉邻哉!邻哉臣哉!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可以说是左提右挈,互举兼称,有什么不对? 草木 唐朝李周翰注解《文选》时引用典故,误解了“草昧”为草创冥昧,实在是不通畅。 考究群书发现“草木”二字,各有不同的意义。草木刚生长时称为甲,长到茁壮成为英。如果草称为荣,木应称为华;如果草称为夭,木应称为乔;如果草称为丰,木应称为灌;如果草称为薄,木应称为丛;如果草称为摇,木应称为落;如果草称为芳,木应称为嘉。草长得参差不齐,因为掩蔽不明,而称为草昧,就是我们经常在说的“用而不知”的意思。 垂拱 垂拱,尸居(居位而不尽职)渊默(深沉不说话)的意思,但是《韩非子》中说“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入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这是指君臣相与晏安(安逸享受),不是好话。 但是最初没有用垂拱面君,难道是后人误解了?把垂拱当端委(礼服)义来理解,难道是作者故意这样子的吗?到了唐明空,直接改垂拱为年号。 瓜祭上环 疏食,菜羹,瓜斋戒祭祀用的,按照《礼》“瓜祭上环”,可以为证。因为古人在吃饭的时候,会先用疏食,菜羹,瓜祭祀祖先,东西虽然一般,但是自己要吃的疏食、菜羹拿来祭祀,说明不敢不这样,因为是追忆尊敬祖先的礼节,所以仲尼很遵守这个礼节。有先儒在解释古书中字句时,将瓜改为必,意义上绝对说不通,瓜改为必,符合圣人原本的意思吗? 樵苏 砍柴的人称为樵,采草药的人称为苏。 在《庄子》中说“苏者取而爨之”。所以鲍明远在《寄妹大雷书》中说“樵苏一叹,舟子载泣。”句子中说樵苏是砍柴人。 《史记》说“樵苏复爨”是指周子仲这帮人,虽然有很多薪草,可是没有粮食,形容清贫的生活。樵苏又有指刍藁之类的,古时候的人互相谦虚,往往如此。 红 近来见到注解《本草》的人说“《山海经》里面所说的采石,指采宝石。碧石,唐朝人称瑟瑟。红石,宋朝人称蝎。现代人统统称为宝石,用它们来镶嵌首饰器物。” 按照《酉阳杂俎》的记载,说“代宗即位的那天,有祥云出现,楚州进献十二颗定国宝石。”宝石的来历,说在楚州有位名为真如的尼师,某天忽然被人接到天上,天帝给真如尼师宝石,说“如果下方国土有灾难,可以用这些宝石来镇伏。”宝石有十二颗,第七颗名为红蝎,一颗如巨大粟子的宝石。 又按照《李景亮传》的记载,说唐朝李章武,爱上旅店主人的老婆,并和她私通。后来李章武再到此处时,妇人已经死了,李章武悲伤请求梦中相见,到了半夜,妇人果然到来,二人交合欢好,与之前没有任何差别。妇人临别时解下一枚红玉赠以李章武,说是西王母的蝎宝,不是人间的东西,妇人一再叮嘱章武珍重。按《李景亮传》的说法,蝎不只是宋朝人的称呼。 现代那些镶嵌在首饰器物的宝石都是下品,应该不足以称它们当成瑟瑟、蝎吧。 搏颊 《淮南子》说“灶是黄帝发明的,因而黄帝死后成为灶神。”可黄帝,应该是仙吧,不是神,怎么会是灶神呢?郑元以为灶神是祝融,也不是。 按照古时候相传的说法,苏伯吉利就是祝融,逮妻搏颊(打耳光),后妻被打死,死后成为灶神。所以戴氏所作的《礼》中说“灶者,老妇之祭。”《礼》的说法可以作为证据,但是说祝融逮妻搏颊使之死亡而成为灶神这事太让人怀疑,但此典故从远古就有了。 在《酉阳杂俎》、《五经异义》等书中,都以为灶神姓张,名禅字子郭,另一说法是名隗,吉利姓苏,夫人姓王。又有说灶神的名字是壤子,各种传说,难道不是伪托吗? 一个灶神,连姓名都还没整明白,又出来了一帮眷属,真是邪说附会,实在可笑。祝融另一说法叫祝庸,现代人直接以为祝融是个老女人,这算是讹一次再讹一次。 沈郎腰 梁朝沈约做了很久端揆,但是他的意愿是台司,皇帝始终不同意,于是便请求退休,也不允许。沈约和徐勉二人很要好,于是沈约便写信向徐勉说这件事,希望能答应他退休的请求,所以在信里面说“这一百多天来,皮带几天后就要移孔,我用手握臂,发现每个月都要小一圈。按此推算还能撑多久?”后人称为沈郎腰。 在《法喜志》里面说“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体清癯,时语沈郎腰瘦。”看着像是没去考核《梁书》啊。 兰燕 我年轻的时候有位前辈在众人面前聊唐朝王子安的《七夕赋》,他以为里面这句“引惊蝉于宝瑟,宿蘭燕于瑶筐。”蘭燕对不上惊蝉,蘭应该是阑珊之阑,后人误刻,多了草字头,大家听了都说好。 我在旁边说了一句“古时候的人不是讲七月称为兰秋吗?如果是,那么七夕时的燕子,不能称为兰吗?如果将蘭改为阑,就没了那份味道。以王子安的水平,肯定不能够。”我话一说完,整个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赵飞燕别传 《说郛》里面有篇《赵飞燕别传》,文辞相比伶元逊色很多,元瑞以为是六朝时期的作品,我不认为是,文章里就“兰汤滟滟,昭仪坐其中,若三尺寒泉浸明玉。”这三句最好。元瑞为何称赏《赵飞燕别传》?他认为这三句叙事如画,不比伶元差。 其实那是因为元瑞不了解这三句是承袭前人。按照《丽情集》记载,陈鸿秀才的《长恨歌》说“诏浴华池,清澜三尺中,洗明玉,莲开水上,鸾舞鉴中。”其实唐朝人已经先有了。“若三尺寒泉浸明玉。”与伶元的“肤体光发占灯烛”七字相比,从遒丽古健角度,相去奚啻天渊。 刘季 近来见到一本《史诠》,是新都某君子的作品,里面讨论到司马迁是汉代人,不适宜直接呼高祖为刘季。 其实我觉得不对,因为《史记》是太史公集中记录列代的历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汉代,不是汉史,为何不能称刘季?而且当年刘季为亭长时,前往贺吕公,他为了见吕公欺哄说贺钱一万,其实他根本没带一钱。萧何对吕公说“刘季这人就会吹大牛,没办过正经事。”吕公看着刘季说“无如季相,愿季自爱。(大意是:刘季确实长得牛逼,愿他懂得珍惜。)”吕媪也曾经怒怼她爹说“为什么随随便便就把我许配给刘季?”所以古时候人们互相之间都称呼字。 汉惠避讳盈将盈用满为字,颜师古注解说“臣下用满字来代替盈字,可以从中了知皇帝避讳盈。”其他的都类似,又比如高帝避讳邦用季为字,邦之字称国,颜师古注解说“邦之字曰国,臣下所避以相代也。”是这样的话,名应该避讳,字大可直接称呼,有问题吗? 张公吃酒李公醉 在唐朝武后时期,有句“张公吃酒李公醉”的歌谣。张公就是指易之、昌宗俩兄弟,李公是中宗,这和“薛王沈醉寿王醒”同一个意思。 一天,有个读书人违反夜禁,他为了替自己开罪,举了这句话,官员于是命他说清楚是什么个意思?读书人向人要了笔,立刻写好交了上来,官员看了笑着释放这位读书人。 这句话流传到宋朝,一些宗门老宿,个个随口就来,作为答他人问话的开始语或结束语,认真想一下有不可思议的道理在里面。 那个时候还有句“张公帽儿李公戴”,现如今流传句谚语说“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我怀疑意思跟前面说的差不多。后世世俗人流行说“张三李四”,其实都不是漫然无本。 破瓜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这首歌《碧玉歌》是宋汝南王为他所宠爱的妾碧玉而作的。 又有“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但看脱叶莲,何如芙蓉花。”这是古时候的《欢好曲》,与《子夜》《欢闻》《读曲》《华山》等这些歌是同一个意思,于是便将破瓜比喻为女子破身,古人经常利用事物来作比喻,如芙蓉、豆蔻之类的。 许氏在《说文》中以为瓣字指瓜中实,大概是以此类推。宋朝的杨文公误解了吕纯阳的这句“功成当在破瓜年”,以为世俗以为破瓜的年纪在十六岁,但是凌氏在《核札》里也坚持说,所谓的破瓜年纪是十六岁,不是指女子破身的年纪,为何他们不到《碧玉歌》、《欢好曲》去还原本义呢? 吕洞宾所讲的是闭房之术,大概是指仙家采药,须明鼎候,如果能把握好时机,不难成功。而说到的破瓜年纪,也是如《仙经》里说“海水潮生,山头月白。”的意思,仙术要取二八生门实,不是指破瓜的年纪是十六岁。《核札》又以为填词的人说“未破瓜,刚二八。”是悖语,看似也不对。 王实父的《北西厢》说“香美娘,分破了花木瓜。”这句极为符合六朝乐府,怎么可能悖呢?金元人制曲,词曲都是原创的,不知道的人以为词是他人所填的。 客星 凌氏在《核札》里面说有三颗客星:一,老子星。二,国皇星。三,温星。书中说老子,是讲古时候一位长寿有道德的人,不是说李耳的老子。国皇是说国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人?温星姓温,是古时候一位有操行的人。但是这三颗星都代表吉祥吗?按照我的考证,好像未必。 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这五颗星都是客星。周伯发黄色的光,比较大,在天上煌煌然,看见这颗星表示国家将起刀兵,就像有丧事,天下闹饥荒,百姓纷纷流亡到他乡。 老子星发出白光,较为明亮,也大,在天上淳淳然,看见它的话,国家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刀兵战火生起,国家君主必须改正过错,才能消除。 王蓬絮星形状犹如粉絮,在天上拂拂然,看见它时国家将会起刀兵,就像有丧事,大家穿白衣奔丧聚在一起,这个国土将因为饥荒而灭亡;又有说:王蓬絮星发出青光,在天上荧荧然,看见它时,这个国家的气候将十分不正常,大旱焦土农作物生长不好,闹蝗虫,五谷欠收。 国皇星发出黄白光,较大,有芒角,看见它时国家将生刀兵,国政多变不稳定,有因水灾而引起的饥荒,瘟疫横行。 温星发出白光,较大,形状如有风在摇动着它,经常出现在四隅,要是出现在东南,天下起刀兵,将军带兵出征;出现在东北,四处战火蔓延;出现在西北,也是如此;出现在西南,那么国家将刀兵、死亡一起出现,有大水灾,百姓遇到饥荒。又有说:温星出现在东南,是指大将军投降。出现在东北,暴骸三千里,出现在西北,也是如此。 这五颗星,会出现在十二国的郊外,各个国家会在它们出现的对方,建立观察处,观察它们来占吉凶。 又,出现的星较大个事儿就大,出现的星较小个事儿就小,星发黄光,表示国家能扩大;星发白光,表示国家有丧事;星发出青光,表示国家将有忧患;星暗淡,表示国家可能会灭亡;星发出红光,表示起刀兵;分别按照五颗星出现的状况占吉凶。 这五颗星都是杂妖所出,虽然它们形状不一样,但都会带来灾殃。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在蜀中人们互相传告说“井中有人”学士靳普说“这是客星入东井,益州将拆分。”因而他担心有刺客。 按照这两种说法,则可以知道它们不是瑞星。《太公阴谋》也说“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也可以作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