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分钟讲清楚国科金中“研究基础”做到什么程度刚刚好,附带实例展示

2023-01-19 09:44 作者:尔云间  | 我要投稿

“研究基础”,应该是很多人在课题申报中最尴尬,最纠结的部分。

不用过多的讲什么大道理强调“研究基础”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清楚的。比如,“科学假说”是国科金的魂,“研究基础”是根;或者说,国科金需要的是“科学的”假说,而不是空想的假说,而“科学”的核心是要有根据的,不能闭门造车。

继续请出这个表情包来震场子。

部分人尴尬、纠结的原因无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期数据太少。对于这类群体的粉丝,如果实在前期数据太少,那只能是劝大家厚积薄发,再多充实下数据;如果还有些数据,那就继续积累基础的同时,也申请着尝试下,拼拼人品。

在这里,小仲给大家分享下国科金研究基础的基本内容,粉丝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进度(如果您对标书依然吃不准,或者想获得更多的私人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免费给大家回复。

先上结论:

根据实验的性质,小仲将整个实验内容分为三部分:验证、功能和通路;

最理想的研究基础,应该做到验证和功能层面,将通路作为待证实部分;

下面,小仲分别进行详述验证、功能和通路的意思。

一、验证

本质上说,是我们通过文献查询/二代测序/数据挖掘等各种渠道获得了某个候选基因,我们认为该基因和临床表型可能存在关系。在探讨机制之前,需要确认这个基因与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

对临床样本、细胞/动物样本中筛选出的关键基因(hub基因或者通路基因)进行qPCRmRNA/基因表达)

WB/IHC/IF(蛋白表达)等检测

比如下图

二、功能

对表达符合预期的基因,进一步论述该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则为基因的功能试验。

在体外(细胞系)、体内(一般是动物模型)中进行目的基因的敲低/过表达

检测细胞表型(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特定分子指标变化等)和动物表型(疾病指标变化)

比如下图

三、通路

探索该基因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对临床表型的影响,通常为一些熟知的热门通路,比如NF-KB、Wnt等。

在功能实验基础上,从体内、体外去检测一些热门信号通路

做完基因敲低/过表达之后,做转录组测序,哪个通路有差异,就找哪个通路,比我们一个个通路去试错,其实效率更高

比如下图

四、实例展示

比如在‘基于RBBP4介导的自噬性死亡研究雷公藤甲素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这篇标书中,技术路线图的3列,则分别对应着验证、功能和通路三部分诸位粉丝可以对比体会一下。

有话说

其实很难掌控到底什么程度才是刚刚好,小仲给大家提供一个基本逻辑和思路供大家参考。大家根据自己的经费、周期、实验条件等情况来实际安排,做到自己当前情况下的最优解即可,其余的就交给玄学了。


5分钟讲清楚国科金中“研究基础”做到什么程度刚刚好,附带实例展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