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个技术活 : 菜鸟教科书

01
新人破冰
在职场中应默默工作还是主动争取?被领导偏爱是好还是坏?同事闹矛盾,是当面解决还是背后找老板?当你的队友是你的对手,是不是要留一手?对于自己觉得不公平的工作,是不是要配合? 工作遇到困难,是不是要求助老板?与领导意见相左怎么办?
2020年底北京卫视《职场是个技术活》节目,以奇安信集团、滴滴出行和小米科技北京总部招聘员工为背景,场外观察团嘉宾穿插点评实习生的表现,对这些职场问题提供了专业的职场见解与中肯建议,金句频出。
对着年龄大自己10多岁的合作伙伴直呼其名,怒怼领导,通告式请假,这些职场新人常见问题也在节目中一一呈现。新人如何破冰,怎么做不招黑,节目给出了很好建议。
在这档大型职场养成类纪实观察节目中,无论资深员工,还是职场菜鸟,都可以对号入座,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
02
规则与真实职场
节目中三家头部企业通过一项项工作任务来测试应聘人员的工作表现,包括工作态度、沟通技能、应变和学习能力等。
奇安信的客户大多是企业和政府机关。实习生的任务有向客户提供网络终端安全解决方案,到医院现场解决数据丢失问题等,都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完成。
滴滴和小米的客户是普通消费者,更关注沟通、表达。滴滴的实习生到听音室接听客户电话,说服合作方参与企业传播活动;小米实习生在门店卖小米手机和耳机,直播小米产品,编制耳机检测指导书等等。
每家企业最初以3人为1组,通过淘汰,加入新人,再淘汰,再加入新人。通过持续2个多月的考核,最终每家企业选择一人正式入职。
尽管节目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淘汰规则,但有时不淘汰人,有时同时淘汰两人。真实的职场就是这样:只要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多多益善。甚至可以打破规则招录。倘若不合适,坚决不留。
03
实习生在进步
应聘者大多数是大学生、硕士或博士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多有留学经历。北大、清华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亮相首期节目,同场PK。
实习生的表现也是现实中的常态:因为没有将操作手册的内容熟记于心,在客户现场工作出现卡壳;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回答不上来客户的提问;同场竞技的其它团队表现优异,导致自己过于慌张等等。
起初,实习生开会迟到,带着情绪工作,听导师点评只用耳朵不用笔,按自己想法工作而不顾及领导要求,汇报工作没有重点,鄙薄同伴的建议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随着一集集升级打怪,实习生进步显著:养成了沟通的习惯,学会了以同伴舒适的方式交流,主动向导师、领导、同事争取支持,设计调研方案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04
用人企业收获大
奇安信、滴滴、小米和Boss 直聘是这档节目的最大获益者。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不仅收获了人才,同时借北京卫视这个平台向公众表达了企业价值观和人才观。
奇安信展现了网络安全领域大公司的责任感和满满的科技感。有趣的是,实习生获得导师评价后,也对导师进行了评价。实习生公认导师组组长裴智勇博士“严”。严师出高徒。看到这个节目的客户一定会更加放心这家企业的服务。
滴滴的价值观强调成就他人,对实习生的合作意愿观察细致,同时包容性强,接纳“背叛”公司后再回头的人。小米宽容度高,为其他品牌的手机免费贴膜。
特别是作为观察团成员的Boss 直聘的创始人赵鹏,其新入职时的遭遇对职场新人很有借鉴意义:坐了7个月的冷板凳,老板从来不称呼自己的名字,终于自己的工作表现被人看到。赵鹏渴望人才,包容新人,节目中还成功地从滴滴抢到了想要的人,是大赢家。
05
不靠天性靠练习
《职场是个技术活》共10期,以折射现实的讨论内容引发网友强烈共鸣,播出期间不断刷新微博话题。主话题“职场是个技术活”阅读量达14.6亿,其呈现的真实职场情境获得了职粉们的刷屏点赞。
《职场是个技术活》有许多有趣的片段,奇葩的求职者,企业反转的选择,并非为了收视率。视频片库中将其列入纪实类节目,但很多观众更爱将其视为综艺节目。
奇安信、滴滴和小米尽管属于不同行业,但在选择员工时,有许多相通之处:看重主动积极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勇于改变快速成长的潜力,将个人价值融入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哪怕一开始不被看好,只要积极努力,总能被看见。
职场素人的蜕变和进化告诉我们:职场生存的能力和技巧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可以习得的,珍视机会,阳光面对,与职场一起成长!
《职场是个技术活》在爱奇艺和咪咕视频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