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枫的日本神话观】从记纪神话开始·001 《古事记·序》及其翻译

臣安萬侶言:
夫混元既凝,氣象未效,無名無爲,誰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叄神作造化之首,陰陽斯開,二霊爲群品之祖。所以出入幽顯,日月彰於洗目,浮沈海水,神祇呈於滌身。故太素杳冥,因本教而識孕土産嶋之時,元始綿邈,頼先聖而察生神立人之世。寔知懸鏡吐珠,而百王相續,喫劔切蛇,以萬神蕃息歟。議安河而平天下,論小濱而清國土。是以番仁岐命初降于高千嶺,神倭天皇經歴于秋津嶋。化熊出川,天劔獲於高倉,生尾遮徑,大烏導於吉野。列儛攘賊,聞歌伏仇。即覺夢而敬神祇,所以稱賢后,望烟而撫黎元,於今傳聖帝。定境開邦,制于近淡海,正姓撰氏,勒于遠飛鳥。雖歩驟各異,文質不同,莫不稽古以繩風猷於既頽,照今以補典教於欲絶。
曁飛鳥清原大宮御大八洲天皇御世,濳龍體元,洊雷應期,聞夢歌而相纂業,投夜水而知承基。然天時未臻,蝉蛻於南山,人事共洽,虎歩於東國。皇輿忽駕,凌渡山川,六師雷震,三軍電逝。杖矛擧威,猛士烟起,絳旗耀兵,凶徒瓦解。未移浹辰。氣沴自清。乃放牛息馬 ,愷悌歸於華夏,卷旌戢戈,儛詠停於都邑。歳次大梁,月踵夾鍾,清原大宮,昇即天位。道軼軒后,徳跨周王,握乾符而揔六合,得天統而包八荒。乘二氣之正,齊五行之序,設神理以奬俗,敷英風以弘國。重加智海浩瀚,潭探上古,心鏡煒煌,明覩先代。
於是天皇詔之「朕聞『諸家之所賚帝紀及本辭,既違正實,多加虚僞』。當今之時,不改其失,未經幾年,其旨欲滅,斯乃邦家經緯,王化之鴻基焉。故惟撰録帝紀,討核舊辭,削僞定實,欲流後葉」。時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是廿八,爲人聰明,度目誦口,拂耳勒心。即勅語阿礼,令誦**皇日繼及先代舊辭,然運移世異,未行其事矣。
伏惟皇帝陛下,得一光宅,通三亭育,御紫宸而徳被馬蹄之所極,坐玄扈而化照船頭之所逮。日浮重暉,雲散非烟,連柯并穗之瑞,史不絶書,列烽重譯之貢,府無空月。可謂名高文命,徳冠天乙矣。於焉惜舊辭之誤忤,正先紀之謬錯,以和銅四年九月十八日,詔臣安萬侶,撰録稗田阿礼所誦之勅語舊辭,以獻上者。
謹隨詔旨,仔細採摭,然上古之時,言意並朴,敷文構句,於字即難,已因訓述者,詞不逮心,全以音連者,事趣更長。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訓,或一事之内,全以訓録。即辭理叵見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亦於姓日下謂玖沙訶,於名帶字謂多羅斯,如此之類,隨本不改。大抵所記者,自天地開闢始,以訖于小治田御世。故天御中主神以下,日子波限建鵜草葺不合命以前爲上卷,神倭伊波禮毘古天皇以下,品陀御世以前爲中卷,大雀命帝以下,小治田大宮以前爲下卷。并録三卷,謹以獻上。臣安萬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和銅五年正月廿八日
正五位上勲五等太朝臣安萬侶謹上

臣安万侣启奏:
虽然混沌的世界已经凝结,但尚未出现万物,也自然没有万物之活动,这正如老庄所言,是一种无名无为的状态,没有人知道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姿态。但之后不久,天与地分开了,天之御中主神、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三位尊神作为最初的创造神出现了,阴与阳、男与女的区别也有了,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成为了万物之祖神。此后伊邪那岐命自现世奔赴黄泉,又从黄泉返回现世,他洗涤眼睛诞下日神天照大御神和月神月读命,于海水中沉浮祓禊,沐浴净身的时候又生下了其他许多神。故而太古之初虽然模糊不清,但根据自古以来的传说,我们可以认知日本国土诞生、孕育诸岛的时代,尽管远古时代去世已远,通过古代圣人的教诲,我们也能阐明众神诞生、治国立人的往昔。是以我们知道天照大御神和建速须佐之男命在天安河边起誓,建速须佐之男命咬着天照大御神身上的美须麻流珠,生出正胜吾胜胜速天之忍穗耳命,这是以天照大御神之物所诞,故而为天照大御神之子,此后众神铸造八尺镜高悬真贤木之上,以计引诱隐没于天之岩屋户中的天照大御神复出,议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照大御神子孙所统治;天安河盟誓之时,天照大御神将建速须佐之男命所佩十拳剑折成三段,嚼碎生下宗像三女神,这是以建速须佐之男命之物诞下,故而这是建速须佐之男命的子嗣,在被流放出云之后,建速须佐之男命斩杀大蛇八俣远吕智,娶栉名田比卖为妻,生下国津神无数。天津神已经研究决定了,由天照大御神之子孙来统治天下,故而天津神决定平定国津神。建御雷之男神被派遣来到出云国,在小滨这个地方,说服了国津神的统领大国主神,献出国土。于是天照大御神的孙子——天迩岐志国迩岐志天津日高日子番能迩迩艺命——降到高千穗峰上,曾孙神武天皇东征挺进本州。当时有国津神化为大熊,残害神武天皇的军队,幸而在仓库里得到了天津神所赐宝剑,平定了反抗的国津神,虽然又遇到国津神拦住去路,但在八咫乌的引导下,神武天皇平安到达吉野。神武天皇在大和以歌舞激励将士,击杀贼人统一了天下。后来崇神天皇在梦中聆听神谕,祭祀大物主大神,平定瘟疫,被誉为贤明的天皇;又有仁德天皇看到民间炊烟稀少,随即减租免税以安抚百姓,至今仍被称颂为仁慈的圣君。成务天皇在近江宫执政,划定各国疆界,任命县主和国造统治地方;允恭天皇在飞鸟宫治理天下,整顿和规定了姓、氏。治理天下,虽然各有各的方法、步骤,但历代天皇莫不学习古代经验、参照当今形势,纠正道德之颓势、复兴正教于将绝。
天武天皇在飞鸟净御原宫统治日本的时代,尚为大海人皇子的他就已经拥有成为天子的资质,展现出圣德,先皇驾崩时,大海人皇子在梦中了解了民谣的寓意,夜晚在伊贺的横河看到乌云,明白自己必将继承天皇大统。但时机未至,大海人皇子化妆成僧人,金蝉脱壳,从近江逃往大和,待到天时、人和具备,遂举兵如猛虎般扑向东国。从吉野出发,大海人皇子的轿與翻山越岭、跨河渡江,军队如同雷电般威震天下、遍及四野。军威浩荡,近江朝廷逆党土崩瓦解。不到十二天,大海人皇子荡平天下污浊,还人间清净太平。卷起战旗、收起武器,将用于战争的牛马放归原野,队伍载歌载舞、轻松愉快地回到大和、进入国都。当时是酉年二月,大海人皇子在飞鸟清原大宫即位。天武天皇的政道更胜轩辕黄帝,仁德远迈文、武二王,他持有象征皇权的三神器统治天下,获得天赐的皇位治理八方。其政道符合阴阳五行之规律,他复兴神道、移风易俗,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天皇的智慧如大海一般浩瀚,亦如高悬明镜似的澄澈,他深入了解上古史实,明察古代事迹。
于是天武天皇说:“据我所知,很多氏族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帝纪和本辞,多有伪造,其内容已与史实不符。如果不改正谬误,用不了多久,真相就将彻底掩埋。这是治国理政之根、施行王化之础,所以必须撰录新的帝纪,仔细分析旧辞,去伪存真,以传后世。”当时有一个天皇近侍,叫做稗田阿礼,他二十八岁,生性聪颖,任何东西看过一遍、听过一遍都不会再忘记。于是天武天皇命令稗田阿礼反复背诵学**皇日继和先代旧辞,但天武天皇驾崩,时局变化,此事就没了下文。
微臣窃以为,今上(元明天皇)自即位以来,恩泽如同太阳的辉光般遍布天下,贯通天、地、人三才,虽然深居皇宫,但圣德传播到了马蹄所至之天涯,仁爱照耀至船帆所及之远海。天上的太阳发出两重辉光、祥云就像烟雾一样缭绕不散,地上尽是连理之枝、一茎多穗的祥瑞之象,多到史官都记不下,贡使远道而来、火把如龙,甚至还需要经过几道翻译,送来的贡物堆满了库房,从来没有空仓的时候。陛下之名望高过夏禹,圣德远胜商汤。今上痛惜旧辞之谬误,欲改正先纪之错乱,是以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诏令臣安万侣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习的旧辞献上。
臣谨遵圣谕,已经仔细核录,但是古代语言过于古朴,如果用汉字写成四六骈文,狗屁不通;如果使用汉字训读,则无法准确表述内容;如果用音读记述,那就又长又臭。所以臣在一句之中夹杂训读和音读,或者一句全部使用训读。简单易懂的地方就不加以注释,只在晦涩难懂的地方批注。此外,一个人姓“日下”,读作“玖沙诃”(kusaka);一个人叫“带”,读作“多罗斯”(tarasi),这些就遵从古代的读法,不加以修改。本书所写主要内容,从天地初开直到推古天皇治世为止。以天之御中主神到天津日高日子波限建鹈葺高葺不合命为止,作为上卷;以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为止,作为中卷;以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为止,作为下卷。共计三卷,谨献于陛下。臣安万侣诚惶诚恐,叩首叩首。
和铜五年正月二十八日
正五位上勋五等太朝臣安万侣谨上

以上便是《古事记》中所附安万侣撰写的序及其翻译,因为精力和水平原因,后半部分已经接近放飞自我,大家领会精神即可。如题,本文是我讲述自己日本神话观的一篇文章,本质上也是时隔多年以后梳理自己日本神话观的体现。我最早的日本神话启蒙,应该是高中时代有了智能手机之后,接触的第一款卡牌类游戏《神女控》。由于过于咸鱼等诸方面原因,我没有什么好卡牌,偶然的一次,蹭大佬打boss得到了一张SR蛭子,一下就被惊艳到了。后来便开始主动了解她的背景,这便是我接触日本神话的开端。

我对日本神话的主要了解基本上局限于记纪神话(即以《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为核心的神话体系),尤其是《古事记》,且了解较浅。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记纪神话,在这里推荐两个人的文章,这两个人也是研究记纪神话绕不开的两个人——本居宣长和津田左右吉(顺便说一嘴,其实我没有看过二者的文章)。
本居宣长是江户时代的人,生活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他,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本居氏崇拜日本古典文学,排斥儒学,通过注解《古事记》、《源氏物语》等日本经典文史古籍,本居氏再发现了阐释了大和民族的文化精神,提倡大和民族固有的情感“物哀”(もののあわれ,Mononoaware,愍物宗情),以抵抑儒学。他的文化观点也旗帜鲜明地体现在他对记纪神话的态度上,本居氏极度排斥他认为被“汉心”严重侵蚀的《日本书纪》,却对《古事记》大为推崇,因为他认为《古事记》是“大和心”的纯粹体现。本居氏认为《古事记》正如安万侣的序言所写,是远古时代的日本人民口口相传、从古流传至今的历史记忆,记载了“古之真实”,而《古事记》中关于神代的描写,以当时人们的智慧颇难理解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本居氏的态度是——这是神的智慧,人类理解不了很正常,你只需要相信就行了。于是在本居氏的影响下,《古事记》成为了记载日本过去的历史、昭示日本国体精华的圣经,一定程度上,这是后来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的文化基础。
津田左右吉则是日本历史学巨匠,东京文献学派初代巨头,大正、昭和时代著名的东洋史家。津田史学的核心为“皇国史观”否定论,这一史学观念使得他成为了国家主义思想下的变节者,津田氏被迫辞去了早稻田大学教授的职位,其所著《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的研究》、《神代史的研究》、《日本上代史的研究》、《上代日本的社会及思想》这几本书籍遭到了政府封禁,本人也被以违反出版法罪起诉,判处有期徒刑三个月(缓期执行)。津田氏不服提起上诉,直到两年后,起诉失效,他才被“免予起诉”。津田氏认为《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有许多矛盾和虚假的地方,他认为在两书中可以采信的只有应神天皇以后的部分,在此之前的记述、尤其是关于神代的记述是完全不可信的。在津田氏看来,这不过是天皇家为了正当化对日本统治编造的,天皇神圣的神话是虚构的谎言。
对于二者及其文献,我并不了解,仅止于道听途说的程度,所以对二者的理论我保留观点。但我认为,想要了解记纪神话,将原文奉为圭臬,或者彻底割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想要了解真相,我们必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成书的那个年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