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吃什么总是个问题
2020-11-02 11:55 作者:dustymirror | 我要投稿
每餐吃什么总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你每天都要面对食欲的解决,次次都很残酷。欲望的解决方法之一:压抑;之二:放纵。两种选择的轮回。比如今晨,半块糕入口,唑完一口浓缩上路,在门口扫一副煎饼,吃完戴上口罩有了饱腹感。我知道这种满足会持续一会儿,但也不会太久。这让下一餐成为必然,回家做或KFC成了问题,但我们习惯不思考这些时时面临的问题,就像死亡是个严重的问题,但又那么终极(令两种解决方法失效)与普遍,以至思考起来必须隐匿、不动声色。所以,放纵与压抑的轮回机制也并非牢不可破,但在欲望概念的框架之下已成无间。而关键在于欲望概念的解构,即欲望本来就是一个主观虚构的概念。是什么造就了早餐?那口咖啡?那口糕?或是煎饼?如果去除其中某一种,早餐可还成立?食欲的满足是基于进食行为本身还是所咀嚼的物质?是饱腹的最终结果追求还是咀嚼的触感与嗅觉味觉的综合,或是选择的权力满足感?这些要素如同物质食物的每一个要素:煎饼里的蛋、香菜、脆饼;咖啡里的粉末、水,每一样都不是要质,而是一种可控可调配的选择,但不左右概念的总体。如果你认定43°C,200ml的水即是不二的早餐,这也完全能够成立。因为这选择一行为蕴含了标准,具有个性、体现主权,色声香味触尽显。那么,这里面也存在模糊的界限,也存在认知被再塑造的可能,而让欲望被多重嵌套、改头换面难疏其要质。也就是说某个角度,饥饿也是早餐的造就要素,甚至可以成为早餐本身。那么什么不能成为早餐?什么无法重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