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书目推荐(二):《庄子》
说起道家,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无为、避世和炼丹修仙,这是对道家最大的误解。无为,是无心而为,没有机心和目的地做事,有心无为非无为,无心有为真无为。
要说道家,就不得不提及老子和庄子,以及两位祖师爷的代表作《道德经》和《南华经》,《南华经》就是《庄子》。《道德经》我还读不太懂,《庄子》倒是可以谈一谈。
2012年,莫言先生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写作手法也广为人知,其实,庄子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祖师爷。读《庄子》,很难知道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北冥之鲲、南飞之鹏肯定是假的,记载志怪的《齐谐》可能也是假的,文中的人名、地名和故事可能也是假的,读《庄子》千万不能拘泥于真假之辨。
很多人说《庄子》是一本哲学书籍,其实更像是一本诗集,有散文的形式,说明文的真切,议论文的有力,更有诗词的意境。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成就最高,文章瑰丽奇美、天马行空,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张扬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思想完美融合。鲁迅先生评其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严复先生说“予平生喜读《庄子》,于其理唯唯否否,每开一卷,有所见,则随下丹黄”
《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现在普遍认为内7篇为庄子本人所写,外篇为其弟子所写,杂篇为庄子学派所写。个人认为,若非专门研究学问的读者,读内7篇足以,反复阅读以感其美、体其妙。
《庄子》内7篇分别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认为,《逍遥游》是《庄子》总纲,充分体现了庄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一篇。逍遥一词,严复注释为“无所住”,源于佛家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杨立华老师释为“不执”。几千里的鲲鹏、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不知春秋的朝菌与蟪蛄、历经千年的冥灵和大椿都算不上是逍遥,只有他自己那种无所依、无所凭、超越时空和意识的人才算得上逍遥。古今文人逍遥者,当有庄子、李白、苏轼吧。
在哲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应是《齐物论》,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却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所有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多只看到事物的“异”,看不到事物的“同”。而宇宙万物都出于大道,也都归于大道,究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应学会站在宇宙的角度观望世界。
《齐物论》中有一个经典故事: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有人认为庄周梦化蝴蝶,醒而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此为下乘;有人认为人生如梦,现在忆起曾经的事,就会觉得像是在梦中一样,忽有梦醒之感,也不得真解;庄周以蝶喻逍遥的“真我”,而现实的庄周是现世的“物化”,表达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万物齐一、物我同化之境。
《养生主》中也有一个经典故事: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ō)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现在多理解为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技近乎道。古代的牛,是祭祀最重要的祭品,是除了人以外最重要的物,可以引申为万物。庖丁解牛就是在按照自然规律分解万物,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讲述了“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的养生原则。
有趣的是,《大宗师》中出现了具体的修道步骤和修道境界。“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即修道有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撄宁八境。诸君切莫尝试,文中有言,非圣人不可修。
一方面要看到《庄子》的文辞之美、思想之逍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庄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顿和安贫乐道。庄子曾经做过的最大的官职是漆园吏,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而且,没过多久还辞职了,经常没饭吃向邻居借粮。愕然发现,诸多青史留名的文人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都郁郁不得志,甚至颇有些悲惨,但又被后世所推崇。如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曹雪芹、鲁迅、傅雷等。要想在现世活的好,多少要有点“情商”啊。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流逝褪色,相反,还会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光彩。对生活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庄子》就如一付养心良药,它提倡的安时处顺、顺其自然、返归真我,会让人暂放追逐名利的脚步,审视内心,到底何为自己真正需要,避免在行进的路上迷失自我。庄子对死亡的通达,对逍遥境界的追求,会开阔人的心胸,让人更加坦然勇敢地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和生活中的挫折变故,不再为一时一地的得失斤斤计较。而庄子对事物本性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则教导人们如何与他人、环境和谐共处,让人得以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发现曾一度被自己忽视的平凡中的美好。
总有些人是糊口谋衣之辈,有些人是建功立业之人,只要能拥有饱满的生命情感,都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大英雄。昨天写了《四书章句集注》推荐,今天写了《庄子》推荐,无端生了些浩然之气,希望诸君都能以专深的阅读凝聚精神,并从中汲取持恒的力量。今日正好高考出分数线,一方面希望学子们前程似锦,另一方面也不免感叹,不求儒道圣人典,只愿高考夺状元。
诸君,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