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培训,是整顿还是关停?或者说国家此次整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课外培训的意义
近段时间,国家整顿课外培训,整顿教育的政策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在叫好,说是公平,因为大家认为:“那是有钱人去的机构,穷人去不了。这不公平,关停了多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为什么呢?
但是事实上,把所有的课外培训机构都关停了,真的能实现公平吗?如果不会,那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而且国家也没有关停,那么,整顿和关停的区别到底在哪?
在这里先给大家看看这个政策是什么样子的?

课外培训的本质是资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家这项政策是在严厉的制约着资本。阻止恶性竞争,保障学生和家长们的切身利益,保障学生发展的身心健康。那么,这些课外培训以及其背后的资本真的一无是处吗?
设想一下,如果国家真的关停了所有的课外培训会怎么样呢?肯定是只留下那些“正常”的学校。而这些学校之间会发生竞争,学校内部在职教师依然会有着很强的竞争,甚至不同学科之间。所以,本质还是师资力量的回流,保持相对公平。上面政策中的第三条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大家所期待的公平是什么:准备高考的学生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公平。
高考的本质是筛选,公平的筛选,教育是中高考的尾音或者前奏。
那么,(假设)师资力量的公平会不会一定带来学生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公平。很显然不一定。因为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政策都无法控制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大家认为我们是在和他们竞争。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完全对。“官二代”不看,仅看富二代会不会与我们竞争,我认为不会,原因有三:
第一,读书真的是一门苦差事,所以富二代中就有很多的“纨绔子弟”。就算愿意去学习,用三年的时间只为了考试获得名次,得到更好的位置,很显然不值。更何况还可能是初高中连续六年。还不如去学习金融管理这些经营公司来得实在,他们的父母也会心疼他们,因此会去选择守住自己的家业。
第二,就算他们请得再高端的老师,给他们再高端的方法,也是需要长时间训练,反复巩固,才能够掌握并且举一反三的,这点我有亲身体会。
第三,高考出题会很活的。这又筛选掉一批。
如此看来,能来拼命高考的“富二代”们恐怕很少了。这么少的人对于整个高考的优质名额恐怕影响不大。但这并不能说明优质教育资源没有被垄断的趋势。
那么,会是谁呢?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说这样一个群体,名为“考二代”。这个群体好像并不怎么出名,但在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地区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圈层。
“考二代”即曾经高考学霸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好学校的教师,或者各式各样的科研人员,有的自己创立了公司,投奔高端产品的研发......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真才实学转化为财富。所以和我的感受的一样,上了重点高中,身边的人家境基本都比我好。(嘤嘤嘤)一届两届还好,但是时间一久就难免出现滚雪球的情况,因此“考二代”们逐渐占据了大量的教育优势。
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查“考二代”是怎么回事。
关于“考二代”是怎么变成学霸的,我认为原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家庭氛围的渲染,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想必大家都懂。另一个呢,是他们有着简便并且高端的方法。
是的,你没有看错,成为学霸最简便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方法,而不是能力。因为论智商大家都差不多的,而大家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所以学习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效率的高低是很关键的。很多考试题的出题方法也是有套路的。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请大家记牢,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方法其次才是能力。而且方法练多了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所以,所谓的“公平”只是有相同的规则,而不是有相同的起点,这点也尤为重要。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公平是没办法实现的。
顺带一提: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的激烈竞争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可磨灭的打击。因为在学生的成绩体现的升学率,口碑,教师水平所带来的入学率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而普通的家长们同样渴望着孩子的好成绩带给他们的“红利”:金钱,地位这些,就很难产生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学校里授课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群体。这无形之中就给了教师们很大的权力。有了权力就少不了滥用。因此让这些本该一起完成的重担不断向学生的那一侧倾斜,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这也是以学生党为主的年轻人心理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抑郁症就是这样。
回归正题,“考二代”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优势特别大,但也不是无法战胜。办法是有的:除了拼命努力之外,改进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提升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不讲武德”的战术。
而自己总结做题经验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选择用“题海战术”的话,可能经验还没总结出多少,就已经累倒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专门为你总结做题经验的人或者群体。
这就是课外培训存在的意义。无处不在的资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有这么大需求的庞大群体也就是它们的市场。之前说过:真正想要去为高考拼命的富二代真的很少。资本当然不会把目光局限于他们而是瞄准那个庞大的市场。所以价格也会让一般人能够接受。我是一个过来人,以我自己来看,我的上课外班是高二高三两年,六科(五选三+语数英)一周一次包括寒暑假总共花了大概十万多。这些钱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是一笔巨款,对于我们家来说也基本上是扣除生活费的全部了;虽然说很贵,但是加上之前的存款绝对是够,而且还有优惠。我记得2019年春节我们全家坐飞机去云南旅游,一共花了四万。所以说普通人家上课外班的花销,不能说绰绰有余,但是一般是够的。
扯远了,课外培训机构为了盈利和名声,只能将自己的利益与学生的学业相结合,只是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是,他们的学生并不固定。学校的老师是学校分配的,而课外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学生和家长们选的。如果他们像学校那样做的话,学生走就是了,其自身也会受到损失。那么,他们的教学实力也就是他们必须帮助学生们分担压力,也就是找到很多的做题经验然后教授与学生,让学生的成绩猛涨。也就是他们常提的“逆风翻盘”才是课外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学生们得到成绩和相对的“舒适感”,课外培训获得经济利益,双方成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使效果突飞猛进。
为什么传统学校方面的教师很难做到呢?因为“公家办事效率低”这现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传统学校和课外培训的博弈不是人的博弈,而是机制的博弈。
那么,这和教育垄断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课外培训机构上过课,学到方法并拼命努力过的这些人出身平民,而在这之后成绩优异(比之前优异很多),能够考上好学校,这就冲击了逐渐垄断优势“考二代”们。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大家想的那种公平。
而穷富公平是指穷人和中产阶级也就是普通人之间的公平。现在已经全面小康,虽然“穷人们”的意识还没有充分觉醒,但是经济实力够了。
但是,关停不能关停,整顿还是要整顿的。因为有很多的机构明明没有实力,却用着虚假宣传,夸大作用等方式来迷惑消费者骗钱;靠着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这样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来提升成绩;同时也为了防止垄断,所以必须严厉整顿这些机构来规范校外教育。毕竟教育乃是立国,强国之本,所以国家会如此重视。
在视频|专栏的最后,我想跟大家在学习方面说四句话。
成绩很重要,成长更重要。
能力很重要 ,方法更重要。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