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儒家篇

昨天给大家讲了个绪论,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儒家。
本来我想先讲道家的,但道家的思想比较难懂,儒家的好理解一点,所以我们先讲儒家的吧。
大家印象中的儒家,也许都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万世师表,刚正不阿,占中国思想的主导地位。
大家都懂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讲一些颠覆大家思想的东西。
咱们先讲孔孟荀三个人,再讲“仁”、“义”、“礼”、“孝”,再来看看性善论与性恶论,最后讲一些亟待改正的东西。

孔子
孔子,名丘,子仲尼,大家都知道的,被称为万世师表,儒家学说的开创者,春秋末期大骂礼崩乐坏,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
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提出礼崩乐坏呢?
“礼乐”到底是什么?周礼,礼乐制。
礼乐制是服务于谁的?贵族阶级。
春秋末年,贵族阶级没落,礼乐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破。
孔子是什么人?没落的旧贵族。。。
所以,虽然说孔子的仁者爱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非常先进的一种思想,但他克己复礼这一思想,还是有点水分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复兴并维护贵族阶级的统治。
可是贵族阶级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了,所以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他的思想并没有被全社会接受,那个时候道家的老子混的都比孔子好。但他有规模最大的私学,也算是百家争鸣的奠基人了,直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候,孔子的思想才被人所真正重视。
孔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天命论”:
天有一下几重含义:
1.自然之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超越之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天的权力高于一切
3.道德之天: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给万物一个规则,万物要遵守这个规则
4.偶然命运之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是孔子的消极思想。
5.悬置鬼神信仰:敬鬼神而远之。
介于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
那么天人关系是什么呢:
1.敬畏之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这个词,你需要用一生去参透。
2.知天命:十五志于学,三十立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道上天的使命,六十听而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就教你要去学习,一定要学习。
3.“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儒家的“无为而治”就是“为政以德”。
4.德福一致:德行焉求福,仁义焉求吉。
孟子
孟子把孔子的思想“仁”推进为“仁政”。
把政治与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唐太宗非常喜欢。这句话简直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啊!
但是孟子有的时候对自己的思想有的过于自信了,和墨子、杨朱三个人吵的不可开交,甚至曲解了杨朱的思想,也就因为孟子的一句话,导致杨朱学派几乎快要灭亡了,现在你去看看有几个人知道杨朱?这个我们在墨家篇之后,道家篇的时候再讲。
还有就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的,但因为物欲横流的环境是人们染上了污浊的气息,逐渐把善埋藏了起来,但人心的模板本身就是善的。
荀子
荀子把孔子的思想“礼”推进为“隆礼重法”。
而且他的思想,论证性都很强,从大家熟知的《劝学》就可以看出来嘛!
但是荀子最为著名的思想就是“性恶论”,指名道姓地反对孟子的“性善论”,
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人们行善都是故意作出来的,虽然说这句话有点绝对,
但是非常现实,我认为现在的人肯定都无法做到“纯行善”,毕竟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
仁
失去了“道”,就产生了“上德”。
失去了“上德”,就产生了“仁”。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但是很多人读完《论语》之后对于“仁”非常失望。
为什么?
因为当所有人不仁的时候,你再仁,也没有用,不需要杠,这就是现实。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很难有纯真,朴实的本性。
就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一样,在那个腐败黑暗的社会里,有一个老实勤恳的车夫叫作祥子,他励志要做一个好车夫,努力赚钱,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的事情之后,他变得麻木,懒惰,穷困潦倒,行尸走肉。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够彻底地改变世界,因为人心是不一的,人心是多变的,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近这种思想,毕竟没有一杯水是真正满的。
义
失去了“仁”,就出现了“义”。
儒家的“义”,绝不是哥们之间冲动的“义”,而是一个人对于全天下的义——见义勇为。
我们还是现实一点的来分析吧,网上关于见义勇为的新闻太多太多了,什么见义勇为被评为好市民,政府、组织或个人赠送锦旗什么的;但更多的好像是见义勇为反被讹,见义勇为受伤甚至死亡受害人却没怎么表示,扶不扶之类的新闻吧。
为什么?
你可以说它性善,但是一幕幕让见义勇为心寒的新闻,使人们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可以说它性恶,人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但我希望,大家在对是非做出评判的时候,在考虑是否应该见义勇为的时候,想一想下面这段话:
人们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可
一切的社会
社会的一切
人的心
心的人
总是在理论与现实中徘徊
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
如果你依然能够
以浪漫的理论行事
的话
你
悟了
毕竟
人们还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说这些悲观的了,前几天不是有一个商店老板拿着棍子打倒持刀坏蛋的人嘛!希望像这样的人再多一点!
礼
当“义”丢失了,“礼”就产生了。
礼,是具体化和形式化的规则。
正因为人们失去了原来的本性,或者说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所以,荀子认为,圣人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礼”,来正肃人们的行为,从而稳定社会。
荀子想要发挥“化”的作用。
但是过度的“隆礼重法”反而会带来灾祸,因为“礼”的另一面,就是“非礼”,再多的“礼”,就会有再多的“非礼”,再多的“法”,也会有再多的“非法”,秦朝的灭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孝
这个我感触很深。
所以我也算是实践过了吧。
你可以善,你也可以恶,但你绝对不能不孝。
那么今天我就来讲一讲“孝道的左倾与右倾”
中国有一个什么《二十四孝图》,常常被老儒学大师拿来说事,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孝,因为“孝”应该基于人性。
搞什么郭巨埋儿,有必要这么做作吗?就因为这件事情,郭巨还被察举制选去当官了,好样的,儒家的教育真是好样的。这叫做“愚孝”,就是过度地,教条地遵循所谓的“孝道”,是儒家的左倾!完全就不考虑人性了?
孝道的右倾就是过分顺从长辈,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寻梦环游记》大家看过吧,我反正是看一次哭一次。
米格喜欢音乐,家里人不支持,在第一次接受祝福时,高祖母给出的条件是永远不准碰音乐,米格没遵守;在第二次接受祝福时,高祖母给出的条件还是永远不准碰音乐,米格接受了;在第三次接受祝福时,高祖母给出的条件是永远——和家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在最后一次接受祝福时,高祖母没有任何的条件。
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家人之间互相包容,互相体谅,互相妥协,互相迁就,而不单单是上对下的要求。
相孝不相容,方是真失质。
人不为wéi己,天~诛~地~灭~
我在这方面栽的可不轻啊
性善与性恶
荀子是现实的,孟子是浪漫的。
浪漫是理想,现实还是现实。
性善论和性恶论就是一组悖论,当你说性善论对的时候,性恶论好像也正确,反之亦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坚持某一观点。
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人心世界丰富的过程。
就像是:
道 -上德-仁-义-礼-下德
这是人与社会一步步离开道的路线。
没有哪个是错误的,只是这五个思想所作用的社会不同罢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是会变化的,社会变化的前提就是人心变化,人心变化——就是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
而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接近性善论,这也是性恶论的观点。

反人类思想:男尊女卑
事实上朱熹之前,这种反动思想并不明显,唐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是我不知道朱熹是哪根筋搭错了还是睡不好张口就来,是个人就不应该有尊卑思想啊!
可这一思想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到了现在。。。
好在有很多“平权卫士”,为妇女争取合法权益。
可这种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还是来谈生产力:
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开始是采集业,摘个果子什么的,这个时候女性的能力比男性强啊,男性哪有女性心灵手巧啊,所以那个时候是母系社会,可到了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兴盛,打野猪也越来越厉害了,采集业没落,女性的作用就减弱了,男性开始占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父系社会代替了母系社会,自此女性的地位相对于男性都普遍更低。
所以在新时代,我希望大家摈弃旧思想,做到“平权”。
我并不认同“女权”
因为
在“女权”的另一面
就是“男权”
所以
我们应该作“平权”卫士
如果“平权”也有另一面
——“不平权”
那就让我们这些勇士把它变成“平权”吧!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现象,现在在农村还是很严重,意识形态一旦形成,是牵扯到往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事情。
当然,我们要感谢这个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是空前的,纵然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们的社会基本矛盾之一,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天空中所有的星星,会和启明星一起,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每一天的星空
都是不同的身形
我们
也应该
在记住
昨日铄石流金
的同时
把今朝的星汉灿烂
装入我们稚嫩的眼睛——《眼光》By骚话大师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