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档案:突击虎在镇压华沙起义行动中的表现

简介:突击虎是1943年德军基于虎式坦克底盘研制的一种搭载380mm火炮的自行臼炮,它的主要用途是对防御工事等目标进行攻坚爆破。1944年8月,随着华沙起义爆发,突击虎派上了用场。在战斗中,它威力巨大的380mm炮弹给敌军目标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成功镇压起义立下了不小功劳。本文展示的这份档案(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是德军第一支装备突击虎的部队——第1000突击炮连给出的一份本次行动中该武器作战表现的简要评价。文中对突击虎的火力给予了高度认可,但同时也指出射速过慢是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不足。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个人德语水平有限,翻译如有疏漏、错误还请包涵):
关于:突击虎的作战经验
自1944年8月19日起在华沙投入巷战、装备有2辆突击虎的第1000突击炮连目前为止总结了如下作战经验:
1)总述:该连至今仅在巷战中参与过行动。车组必须首先接受操纵这种新型火炮的培训。
2)战术作战能力:
这种突击臼炮在华沙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a)摧毁了隐藏在墙体和水泥建筑后的反抗军掩体;
b)凭借极其猛烈的爆炸效果远距离轰击了(500-800m)敌军集结地和预备阵地;
c)在墙体和水泥建筑等各种类型防御阵地上打开缺口,直接支援了我方突击部队。
因为射速缓慢(每小时4发),该连的射击多数时候被用于为我方进攻和突击部队的行动提供炮火准备。
3)射击阵地以及进入阵地的过程:
如果可能,要提前侦查射击阵地、标记目标并测量目标距离,使各项射击准备工作在火炮尚在掩体中时就能完成,并使火炮尽可能短时间地暴露在敌方反击火力之下。进入阵地前必须先告知指挥官。实战已经证明,为了进一步缩短停留在阵地上的时间,在掩体中就完成火炮装填并让其以待开火状态驶入阵地是种有利的做法。
4)射击精度:
火箭助推炮弹会在飞行轨迹的初段加速。短距离射击时,炮弹的纵向散布会很大。出于这一原因,以及为了避免火炮近距离暴露给敌方反击火力,过于靠近目标是不合适的。大约600m距离上的命中率较好。
5)毁伤效果:
高2-3层、能被一发摧毁的房屋是理想目标。在水泥建筑上则可以打出一个谷仓门大小的洞。通过提升射速以及投入2辆或更多突击虎轰击同一目标能将物质和精神打击效果扩大数倍。
6)弹药设备:
在仅每小时4发的射速下,由于困难的装填过程,造价昂贵、载弹量14发的虎式坦克底盘是否合适是需要考虑的。配备了装甲弹药运输车的四号坦克底盘也能满足这种需求,尤其是因为这种武器因其射速而不会被考虑用于更加靠近前线的战斗。
7)技术困难:
出于技术原因(修理和备件采购),应力求使该武器服役于其他虎式坦克作战单位之内。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供美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