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2021-01-25 01:58 作者:我吃两条水库鱼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看《反杜林论》。放一些读书记录,尽管见解上可能会十分浅陋甚至荒谬,但是整理有助于我思考。
——
1.关于自由和必然
“自由并不在于独立于规律之外,而在于认识规律,并让它们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所谓意识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当一个人越“自由”,他所做出的决定就越有必然性。」→因为他知道选择的结果会是什么。
犹豫不决恰好是自由的反面。它实际上是被束缚了:它被本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们支配了。→被多样的可能性束缚。
由此可见,《反杜林论》里恩格斯所论述的自由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认识自然规律,再利用规律为自己做事,文明每一次进步,人类就越向自由发展。
接下来是个人理解:
这段论述在书中的末尾提到,只有消除了阶级差别的时候才能真正谈到人的自由。在这里,人的自由或许就是基于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而在人类仍旧处于阶级社会的时候,内部被分化成不同阶级,社会的矛盾主要仍旧出自于人与人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使得人类被戴上了一层枷锁。在这种情况下何以谈得上真正的自由呢?只有在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别,使得矛盾转移向人与自然之间,这种自由才能真正地实现。
*
2.量与质
①在这一章的开头恩格斯稍微提到了点矛盾。
他用几个例子来说明矛盾存在于事物之中,并且还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还说明了运动也是一种矛盾,因此运动存在于各种事物当中。
矛盾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各种反义词。
恩格斯所提到的第一个例子是最为简单的运动形式:物体的位移。“它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是搞不懂,希望有大佬可以帮帮我。⚠️
比较高级的我倒是比较可以理解。比如生物体的“既是生的又是死的”“既是它自己,又是别的东西”的矛盾状态。→我们体内的细胞每天都在进行更换,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是最好的生活佐证。倘若哪天这种高级形式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依附于它的物质也就会不复存在:对于生物来说,就是死亡。
②后面的大部分,恩格斯也用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量变引起质变,而质又会反过来影响到量”的道理。这个道理还是蛮浅显易懂的。
十个独立的人组合起来便会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十个独立的人组合”,这是量变,量达到之后这10个人便会质变,成为“有力的整体”:这是“量影响质”;而这10个人此时已经不再是10个单独的人,由于他们形成了整体,所以他们是1个有力的整体了:这又是“质影响量”。
*
3.否定的否定
这是今天最有趣的部分。
否定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它同样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
拿书中提到的大豆生长来做例子。大豆种子发育成植株,这个种子就被否定了,这是第一次否定;植株后来又孕育出更多的大豆种子,植株随之枯萎死亡,这是第二次否定,并且这次否定的结果又让我们回到了大豆种子身上。只是这次的大豆种子的数量要比一开始的1颗多得多。
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也可以用否定的否定来解释。起初,“存在过以劳动者自己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里就是这些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联合小农生产解体理解会容易一些)”。这是第一种否定,剥夺者剥削他人。
资本主义仍旧保持着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它把生产社会化了,整个社会都要服务于资本的增殖,那些被剥夺的小生产者成了无产者,他们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有了联合的机会;并且,由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由市场必定会走向垄断市场,被剥削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劳动资料越来越被(少数人)集中规划使用——到了这些条件足够冲破资本主义这个外壳的时候,资本主义本身就会被摧毁,被它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些事物所摧毁。这便是第二种否定:剥夺者被剥夺了。事物会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共产主义。
人类从原始公社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规律的运用必须要在考虑到这个规律能够普遍运用的同时,考虑到运用对象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你要用这个规律,是有条件的,并且这个条件要根据选择的事物加以改变。
就像大豆。它发育成植株是否定,踩碎它也是一种否定,但前者可以产生第二种否定(植株被否定了),后者不行。因此,这里的否定并不能单纯地用普遍意义上的否定来解释。
「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
即,否定的同时,它必须发展。
——
写这个总结花了我…我也不知道多久。反正就是感觉挺久的。我还是边翻书边整理的,信息量挺大。
但是挺上瘾,明天继续啃。


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