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了歌》及其解注是打开《红楼梦》的钥匙(二) 闺门旦研究者

2023-10-13 08:49 作者:闺门旦研究者  | 我要投稿

  如前所说,秦可卿托梦的一段话与“好了歌”及其注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它提到眼下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宴必散的俗语 。”这件喜事就是元妃省亲,作者借秦可卿口,说这件无比风光的事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它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贾府开始在财政方面空虚,而财政空虚则是贾府衰亡的根本。

  说起来也是讽刺味道极浓,拖垮荣宁二府的,正是两件喜事和两件丧事。

  拖垮荣国府的,一是元妃省亲,一是贾母的80大寿,最奢华而且也最要命的的是前者。为了这场省亲大礼,特地修建了一座三里半大小的省亲别墅,在园林里推山凿池,种花栽树,起楼立阁。还派人到姑苏城,花了3万两银子买了12个小戏子。别墅的奢华程度,连元妃都感叹太过于靡费了。元妃省亲是荣国府衰落的开端,而贾母亲八旬之庆贺,花销随比不上元妃省亲,只不过用了几千两银子,但这对于已经衰落的荣国府已是沉重负担了。为给贾母庆寿,一连摆了八天宴席,请了京城中所有的达官显贵。繁华之后,当家的王熙凤夫妻愁得难以入睡,因为手头一点银子都没有了,而眼下还要送各种礼。为了对付眼前的开支,王熙凤一连典了自己好几个金首饰,贾琏则厚着脸皮向鸳鸯“借当”。

  而拖垮宁国府的,一是秦可卿的葬礼,一个是贾敬的葬礼。在贾珍主持下,秦可卿的葬礼盛大而隆重,极为排场。尤其显眼的是,请僧道两班人马做法,贾府 “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其间 “请一百零八众僧人”为死者拜“大悲忏”,为其超度,“另设一坛于天香楼,请“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十九日解冤洗业醮”。另外,灵前还请“五十众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4]这笔花销肯定巨大。除此之外,他还用千金难买的乔木给秦可卿做棺椁,为了让秦可卿的令牌上好看,还花了1200两银子为贾蓉买了个五品龙禁卫的差事。从此后的迹象来看,贾珍开始出售庄园。贾敬宾天,按皇上的旨意照五品官的职位安排葬礼,这也决定了开销不会是小数目。贾敬的葬礼让宁国府捉襟见肘,内囊已翻上来,以至于宁府的小管家向贾珍要钱付款,贾珍连500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就让管家先垫着。这两场葬礼彻底掏空了宁国府,尤其是秦可卿葬礼的铺陈对宁国府影响极大,揭开了宁府衰败的序幕。

  荣府的两件喜事和宁府的两件丧事彻底拖垮了荣宁二府,两件喜事对应两件丧事,作者真是会写故事,这故事又是何等耐人寻味。

即便是后期探春的改革,大力缩减用度,整合资源,也只是为贾府赢得一个短暂的欣欣向荣景象。这场改革不过是杯水车薪,从全局看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处于穷途末路的公侯之家。

 

甄士隐为《好了歌》作的解注,用最精炼、最形象的语言,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险恶气氛,揭示出贾府的盛衰和各色人物的命运走向。综合脂砚斋的批注,本人认为,这些句子既有普遍警示世人之意,又特指贾府内的某些人和事。当然,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句子与书中人和事一一对应,一一坐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如今的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的豪宅;一片衰草枯杨的地方,以前曾经是歌舞之地;豪门已败落,住宅已荒废;曾是底层的人家如今暴发成新贵,住进了原高官显贵废弃的豪宅。

  贾府的声势,也同当年唐朝大将郭子仪一样显赫:一门中曾有两位国公,位列八公之首,如今贾赦袭了一等将军,贾珍袭了三等威烈将军,元春还被封为贤德妃、凤藻宫尚书,紧接着建造大观园,元妃省亲,使得贾府风光无限,盛极一时。然而随着元妃失宠,贾府又得罪忠顺亲王等权贵,自身藏匿江南甄家和史家罪臣财产,勾结外官,仗势欺压百姓,聚众赌博等罪名被揭发,最高统治者决定惩治贾家。于是,抄家随之而来,贾府豪门败落,住宅荒废也就不可避免了。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得势的新贵又住进了这些荒废的豪门宅院。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这既是感叹沧桑变化,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又是暗指宝钗等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指黛玉、晴雯等人,她们青春年少时便不幸夭折。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贾琏风流成性,在贾敬丧期竟偷娶尤二姐,婚丧皆成喜事。这句话是暗指此事。

  “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这句是泛指人生变化无常。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可能指柳湘莲那一干人。书中写他有一身好武艺,在外遇到薛蟠押送货物被一群强盗抢劫时,他凭一己之力赶跑了强盗。这不免引起人们怀疑他与那个强盗是一伙的,双方是在作戏。另外,之前他就曾经与宝玉说,他因为有事要出去躲个三年五载,这就说明他心里有事,是他做了强盗这事被人发现。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贾府的财产曾成千上万,贾母房中装满金银首饰的箱子占满一墙,最高处要用梯子爬上才能够到。等到被抄家后,贾府的少爷小姐不是像宝玉一样乞丐般流落街头,就是选择出家的道路。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家里人希望择佳婿而最终做烟花女的,指的是史湘云。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编剧便是认同了这种观点。在最后一集中,宝玉偶然遇到了正在船上做妓女的湘云,两人抱头痛哭,却无可奈何。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主要指贾雨村,他是一心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而最终锒铛入狱的典型。贾雨村结交权贵,大肆贪污受贿 ;在石呆子事件中设局,搞得人家家破人亡。此人最卑鄙之处是忘恩负义,为一己之利做尽毫无廉耻之事。在人生最盛之时,他曾被授予大司马,参与军事。然而,他最终因贪心不足而从高位跌落,应了秦可卿托梦中“登高必跌重”的那句话。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是指贾兰、贾菌一干人。虽然在科考道路上有所成就,但是靠功名做官,随宦海浮沉,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始终处于兴奋和恐惧交替之中。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脂批总收,即总结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 是说那些为功名、利禄、姣妻、美妾、儿女、后世奔忙,而忘掉人生本源的人,好似是错将他乡当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等到被抄家,满府积累多年的财产都“入官”充当“官产”,最后流入其他权贵之手,这时才发现,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何等荒唐!

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便是《好了歌》解注的大意,其基本思想就是本文开始时总结出的“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劝人莫贪止欲”等。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峻无情。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行文流畅,用词精炼,就使它具有比《好了歌》更强烈的感染力。细细咀嚼这段奇文才能体会出,曹雪芹对当时的人生和社会,做出的比喻是多么形象,讽刺的是何等辛辣!由于这个基本思想贯穿《红楼梦》全书,因此可以说,《好了歌》及甄士隐的解注是打开《红楼梦》的钥匙。

 


《好了歌》及其解注是打开《红楼梦》的钥匙(二) 闺门旦研究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