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愚忠,之所以仍然感慨,是觉得人世间「贪嗔痴」的动人
隋炀帝让孙子代王侑、大将屈突通守关中,却不断被唐军击败,形势越来越窘迫。
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泣道:我历仕大隋两主,食人之禄却不救其难,我终不为也!并时常摸着脖子叹道:大好头颅,终须为国家受此一刀。士卒听闻,无不涕零泪下。
李渊也派使者招降,被屈突通当即斩于军中。
直到听说长安失守,家属全被唐军俘虏,屈突通只好令麾下将军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领了一队人马,东奔洛阳求援。谁知他刚离开,桑显和便以城投降。
唐军带着屈突通的儿子、桑显和追上屈突通,让他们以家属和亲信的身份继续实行劝降。
屈突通当阵大骂:无耻反贼,当初你我为父子,今日你我为国仇。令左右切勿避嫌,以箭射击。
左右面面相觑,始终还是不敢张弓下手。
桑显和见状也悲声劝道:将军,非我等有意投降,如今京城已经陷落,我和您麾下将士,都是关中人氏,茫茫天下,又能去往哪里呢?
此言一出,屈突通所领士兵心中无不升起恋乡厌战之意,纷纷丢掉手中武器,流露出宁死也不离乡背井之情。
屈突通自知绝望,下马向东南隋炀帝所在方向再拜号哭道:臣不敢负国,无奈力已用尽,皇天后土,明鉴我心。遂降唐。
李渊以其为兵部尚书,令他继续前行,说降其他仍在为隋朝坚守的守将。
隋鹰击郎将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大吃一惊,听闻他已投降,更是唏嘘不已。屈突通也悲不自胜,劝其道:我军已败,如今唐王义旗所指,莫不响应,形势如此,卿也应量力早降。
尧君素冷冷摇头道:公是国家大臣,主上和代王以社稷和关中相托,奈何负国生降?公此行前来,所乘之马,便是代王所赐,公有何面目继续安坐其上?
屈突通道:君素,我有意报国,无奈力尽!
尧君素道:如此则请回,我力尚未尽!
「我力尚未尽……」好委婉又好坚决的五个字啊。
我一点也不赞成愚忠,之所以仍然为这段情节感慨,是觉得人世间的各种「贪嗔痴」真他毛线的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