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唯意志主义(1-3-3)——理解奋斗B,批判奋斗B,解放奋斗B

1-3-3 唯意志主义 Voluntarism 理解奋斗B,批判奋斗B,解放奋斗B
祁克果(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
尼采——视角、后现代、非理性、反本质主义
叔本华——唯意志主义(蛇皮)
场域论 1
整全统一(母体)的物理学、叙事学(世界史、文明史)宇宙
本体论 3
“我!”一个强大的原初意志,调和2B(I want it(宇宙) to be like that)
Being 普遍的、理想的高级维度
beings 低级的、残缺的有限性维度
认识论 3
“意志”调和本真与非本真,都由“我”的中心化的强力意志决定
把不受“我”控制的部分(困难、问题)也认为是“我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并必须要去完成、克服的,将其编入“我”的目的论、生存论里
光明正大的唯我论,死前不需要说遗言的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LOW逼)老子就是最亮的
生活中:奋斗B
把生活中的一切:逆来顺迎,把体验到的一切都强行认同为是“我”的(这是我的命!)表现出没来由的自我中心与没头脑的自私,不在乎公德礼仪,为目的不择手段
体现出了尼采式的强力意志,但是缺少反思,不加考虑得把庸俗、虚假的目的论、生活意义、场域秩序纳入自我意志
做最辛苦的,来钱快的工作,然后被原生家庭吸回去(宗族秩序)
最快乐,也是最痛苦的
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成功学(大专人,大专魂,大专人也是人上人)
小小进步性:有共同体意识、普遍性维度
破解:
除了我自己(没意识到涂满毒药,被世界、符号系统侵蚀过的,不利于精神健康、思想解放的),我有什么可以依仗
割韭菜,把生存危机转嫁给别人(×)
有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孤独个体,大家面临同样境地(√)
思想上:奥卡姆剃刀
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唯名论者(Names 优先于 ideas,与唯理论对立(具体的、不同的个例要比普遍的本体性的理念更神圣)))
解释问题的时候,要素构成A导致B,B导致C,B仅仅是中介、假设,所以A直接导致C,就可以剔除B(马赫思维经济学,剔除牛顿绝对空间)
出于“我”思维的利益判断哪些实体是必要或不必要的,取决于教法学(theology,伦理价值,神学家个人的理解(人的意志站到了神学之上))
强力的肯定意志,实体不再重要,伦理价值起作用的场域(表象世界)就更重要了
现象>本体
否定性的、带来痛苦的、作为障碍的实体无法被剔除(主体只能通过这些(穷、钱、人情的重要性)感受到主体性(主体性只能在欲望上生长))而轻松的、快乐的实体反而是可以剔除的,不是“我”要的,因为这是“我”的意志筛选过、能够剔除的
无法剔除就等同于“我”的意志肯定了它(这是我要的!)——唯意志主义辩证法
感受到钱怎么赚都不够
拜金主义
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炫耀自己的思维简洁的工具,更是千千万万1-3-3在吞下苦果赚钱的时候,说服自我的欲望辩证法,变为自我真理,成为“1”
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1-3-3欲望辩证法:外在的痛苦、凌辱(没钱)被识别为内在的病态享乐(×)
真正病态的是秩序(Imposer of the order,强加秩序的人)这个外部的痛苦,一开始就包含上位者的通过施虐的享乐(解放性、普遍性)将内在痛苦变为外在的共同体的痛苦,认识到共同体的认同(√)
让本体“3”去本体化,不再作为秩序所派生出来的一个尸体,回到背景性秩序,重新铺设到“1”的背景秩序去,让普罗大众的自我意识直面、质疑背景性的秩序
﹌﹌﹌﹌﹌﹌﹌﹌﹌﹌﹌﹌﹌﹌﹌﹌﹌﹌﹌﹌﹌﹌﹌﹌﹌﹌﹌﹌﹌﹌﹌﹌﹌﹌﹌
场域论1 稳固规律的宇宙。
本体论3 宇宙里某个“我”、一个强大的原初意志,用来调和理想和不理想直接的矛盾。
认识论3 意志,可以调和本真和非本真的对立。意志(will)面前无所谓本真和非本真,中心化的意志来决定本真。
不同于伪唯心主义1-3-1的认识论心灵的同一性直接继承于本体论的精神秩序,唯意志主义直接否定了这种精神秩序,可见其继承了1-3-2-4的怀疑主义的立场。唯意志主义认为自己就可以规定这种精神秩序。
唯意志主义者把体验到的一切强行认同为自己,“这是我的命!”
打着“除了我自己我有什么?”的口号将自己的生存危机转嫁给别人。并没有意识到“我自己”是被整个符号系统所侵蚀过的,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
思想代表: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有种残缺的辩证法在其中起作用:
否定性的带来痛苦的实体无法被奥卡姆剃刀砍掉。穷、人情、钱、颜值这些否定性的实体不能被剔除,就相当于我的意志肯定了它们。它们这些本来给我带来痛苦的东西,就变成了我的意志肯定了它们。我的意志筛选过的那些东西,那些给我带来快乐东西反而是可以剔除的,反而不是我要的。而那些让我痛苦的东西是我所选择的。将外部强加的痛苦内在化为病态内在享乐。
如何破除:将内在的病态享乐转移到外部。真正的病态应是外部的秩序,真正看笑话的人是外部强加秩序的上位者。将内在病态享乐扭转成内在的痛苦,进一步变成一个外在的共同体的痛苦,最后变成共同体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