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翻译思想概述 : 理想的基石 ——安那其主义理论的译述①
第一节:概说

一
“anarchy”一词源自拉丁语“anarchia”,拉丁词又最初源自希腊语“αναρχíα ”。前缀αν- (an-),表否定“without”(无、没有);后缀-αρχíα (-archy),原指“leader”(军队指挥官),后泛指“ruler”(统治者)。在英文词典里,“anarchy”有这样的解释:absence of government(无政府状态);absence or denial of any authority or established order(没有或否定任何权威或既定秩序) (1) 。科林·沃德(Colin Ward)也有类似的解释:Anarchy […] (2) meaning contrary to authority or without a ruler(意即反权威,否定统治) (3) 。
“anarchism”则是指“the social philosophy which aims at its realization”(达成其目标之社会理论) (4) 。《韦氏在线词典》(Merriam-Webster)上的解释则更详细:a political theory holding all forms of governmental authority to be unnecessary and undesirable and advocating a society based on voluntary cooperation and free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一种政治理论,反对和摒弃任何形式的政府权威,主张基于个人和团体自愿合作、自由联盟的社会形式) (5) 。
“安那其”系“anarchy”的汉语音译。另有较多论者取该术语的一层较外在意思,意译名曰“无政府”,“anarchism”顺理谓之“无政府主义”。不过,这一译名以偏概全,具有误导性,并不准确和恰当。因此,本研究中,笔者借巴金所译述《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6) 一书之立名,取“安那其”而用之(引用他人文献则另当别论)。
二
一般认为,安那其主义有五位经典理论家和先驱。第一位倡导者,是英国政治理论家、作家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一七五六—一八三六),其论著An Enquiry Concerning Political Justice and Its Influence on General Virtue and Happiness (简称Political Justice ;通用汉译名:《政治正义论》)(一七九三),否定政府、法律、财产,反对压制与屈从,强调道德与理性,宣扬个人自由,主张按需分配。该作对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安那其主义者及其理论家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第二位是德国哲学家麦克斯·斯蒂纳(Max Stirner)(一八〇六—一八五六),其论著Der Einzige und sein Eigentum (通用英译名:The Ego and Its Own ;通用汉译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八四四),亦否定一切形式的国家和政府,宣扬一种激进的个人主义安那其主义观点。不过,在科林·沃德(Colin Ward)所著《安那其主义简述》(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中,没见将他归入安那其主义主要思想家之列 (7) 。
第三位当属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蒲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一八〇九—一八六五),乃自称安那其主义者的第一人 (8) 。他通过如下等著作:Qu’est-ce que la propriété?ou Recherche sur le principe du droit et du gouvernment (通用英译名:What Is Property?or,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 of Right and of Government ;通用汉译名:《什么是财产?》)(一八四六)、Système des contradictions économiques,ou,Philosophie de la misère (通用英译名:System of Economic Contradictions,or The Philosophy of Poverty ;通用汉译名:《贫困的哲学》)(一八四七)、Solution du problème social (通用英译名:Solu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 ;通用汉译名:《社会问题的解决》)(一八四九)、Les confessions d’un révolutionnaire:pour servir à l’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de février (通用英译名:Confessions of a Revolutionary:To Serve as a History of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通用汉译名:《一个革命者的自白》)(一八四九)、Idée générale de la révolution au XIXe siècle (通用英译名:The General Idea of the R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通用汉译名:《十九世纪革命的总观念》)(一八五一)等,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安那其主义的思想观点,从而安那其主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蒲鲁东因此而被誉为“安那其主义之父”(father of anarchism) (9) 。
第四位是俄国革命家、哲学家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Michael Bakunin )(一八一四—一八七六),其安那其主义代表作有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 и анархия (通用英译名:Statism and Anarchy ;通用汉译名:《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一八七三)、Бог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一八七二年首先以法语本出版,名为:Dieu et l’état )(通用英译名:God and the State ;通用汉译名:《上帝与国家》)等。巴枯宁深受蒲鲁东的影响,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机构和外在权威,追求阶级平等以及人的绝对自由,主张集体安那其主义。其《国家主义与无政府》成为俄国民粹派革命运动的重要指导纲领。不过较之于前述几位理论家,巴枯宁同时更是一位革命实践家,他亲身组织和参与社会民主革命活动。
第五位克鲁泡特金(Пётр Алексéевич Кропóткин/Peter Kropotkin )(一八四二—一九二一),俄国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作家,蒲鲁东及巴枯宁安那其主义思想之集大成者,安那其共产主义理论(anarchist communism或anarcho-communism)的创立者,主张废除政府、市场、货币、资本主义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倡导共同所有制与自愿联合。克鲁泡特金的著作有的用英语写作,有的用法语写作,有的则使用母语俄语。其安那其主义理论代表作包括La conquête du pain (通用英译名:The Conquest of Bread ;通用汉译名:《面包与自由》〔巴金初版中文译名《面包略取》〕)(一八九二)、Fields,Factories and Workshops,or Industry Combined with Agriculture and Brain Work with Manual Work (简称:Fields,Factories and Workshops ;通用汉译名:《田园、工厂与手工场》)(一八九九)、Mutual Aid:A Factor of Evolution (简称:Mutual Aid ;通用汉译名:《互助论》)(一九〇二)、 Этика: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и (通用英译名:Ethics:Origin And Development ;通用汉译名:《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九二二)等。克鲁泡特金被认为是安那其主义历史上“最后一个具有国际意义和影响的领袖人物” (10)

三
安那其主义最初是通过日本传入中国。根据现有资料,国内较早关于安那其主义的文献是马君武一九〇二年为自己所译《俄罗斯大风潮》所写的《〈俄罗斯大风潮〉序言》。文中说:
法兰西之国民者,世界上思想最高之国民也。圣西孟之徒倡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于世,其势日盛。至十九世纪,而英人达尔文、斯宾塞之徒发明天演进化之理。由是两种学说发生一种新主义,是新主义曰“无政府主义”。 (11)
另据蒋俊和李兴芝,安那其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大体分三个时期:一九〇二年到一九〇五年为传入期,该时期介绍宣传的重点为俄国“虚无党”;一九〇六年到一九〇二年为形成与发展期,这一时期中国安那其主义理论逐渐发展形成,安那其主义达到鼎盛;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〇年为衰落期,这其中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七年安那其主义在各种救国理论百家争鸣中败落,进而在一九二八年之后逐渐沉寂 (12) 。

四
一九二四年五月一日,巴金在广州《春雷》第三期上发表《芾甘启事》:
我欲考究安那其主义者在中国运动的成绩,故拟搜集历年所出版之关于此主义的书报,同志们如有此类书报(不论新的旧的)望赠我一份,如要代价者,可先函商。来函请寄南京北门桥鱼市街二十一号。 (13)
当时,巴金从上海转道南京,正在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就读。这份启事,相当于是向全天下宣布和表明自己的安那其主义者身份。
在同一期上,巴金以“芾甘”为名,翻译发表了“东京安那其主义者”的《东京安那其主义者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报告》(原文出处待考,下同),并编译关于日本激进安那其主义者大杉荣的生平年谱:《大杉荣著作年表》。同时,他还在广州真社《惊蛰》一九二四年第一期翻译发表日本东京劳动运动社《一九二三年日本大震灾中日本政府军阀及反动党对于安那其主义者的攻击》,在《民钟》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九期编译发表《大杉荣年谱》,译者署名均为“芾甘”。从这里开始,巴金正式走上了安那其主义译介与宣传的道路。
巴金当时译介国外安那其理论家和革命者作品的目的很明确:“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 (14) 这话是他几近晚年,遭受过太多的政治风浪和政治迫害之后,在特定政治环境下说的,因此比较委婉一些。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推己及人,用安那其先辈的理论来武装民众,用他们的革命献身事迹来感动和激励鼓动民众,以实现废除一切压迫与不义的人人自由平等的安那其共产主义社会。
在译介内容上,巴金既翻译有安那其主义理论著作,也译有革命者传记作品。其中,后者既有安那其主义阵营的革命者传记,也有大量同样反对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民粹主义者的传记。陈思和、李辉认为:“俄国的民粹派的英雄事迹几乎跟无政府主义同时吸引着巴金,后者给了巴金一个美丽的社会理想,而民粹派英雄则直接启发了巴金应该怎样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15)
巴金在翻译上也有自己明确的意图和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好意思说什么‘使命感’‘责任感’……但是我活着绝不想浪费任何人的宝贵时间。”“我的创作是这样,我的翻译也是这样。” (16)
他说,六十年间,尽管自己翻译的作者属于不同国籍,既有十九世纪也有二十世纪的,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自己读他们的书,“仿佛还听见他们的心在纸上跳动”。自己跟他们一样是人,“同样有爱,有恨,有渴望,有追求”。巴金对自己预设的译介目标也充满着信心:“我想我理解他们,我也相信读者理解他们。” (17)
巴金所译介的安那其主义理论著作,涉及的作者包括高德曼、柏克曼(Alexander Berkman)、杜尔纳(John Turner)、蒲鲁东、阿利兹 (18) 、洛克尔(Rudolf Rocker)、马拉铁司达(Errico Malatesta)、克鲁泡特金等。其中,最主要又有两人:克鲁泡特金和柏克曼。

(1) 见http://www.merriam-webster.com。索引时间:2012年6月6日。
(2) “[…]”标识为本作笔者省略。下同。
(3) Ward,Colin.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
(4) Marshall,Peter.Demanding the Impossible:A History of Anarchism .London,New York,Toronto and Sydney:Harper Perennial,2008,p.3.
(5) 见http://www.merriam-webster.com。索引时间:2012年6月6日。
(6) 巴金:《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上海:自由书店,1930年7月。
(7) Ward,Colin.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3.
(8) Ibid.,pp.3-4.
(9) Borchert,Donald M.(Ed.).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2nd Edition) .Vol 1.Farmington Hills:Thomson Gale,2006,p.178.
(10) 汤庭芬:《无政府主义思潮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第18页。
(11) 马君武:《〈俄罗斯大风潮〉序言》,《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下),葛懋春、蒋俊、李兴芝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第1—2页。
(12) 蒋俊、李兴芝:《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5—6页。
(13) 现文引自巴金:《巴金全集》(第十八卷)(《集外编》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69页。
(14) 巴金:《〈巴金译文选集〉序》,《巴金译文选集》(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12月,第1页。
(15) 陈思和、李辉:《巴金研究论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67页。
(16) 巴金:《〈巴金译文选集〉序》,《巴金译文选集》(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12月,第4页。
(17) 同上,第5页。

原文链接:http://cnt-ait.info/2021/02/04/bajin-anarchi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