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泰然让之($-1-2-4)——通过自我关联的否定,从质、量、尺...

我们今天要讲这个主义主义的$-1-2-4
这个点位就是Gelassenheit——海德格尔那个泰然让之。
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就是出现在海德格尔这里也不奇怪,它实际上是对应黑格尔逻辑学——本质的生成(becoming of essence)
本质的生成里面的那个无区别性或者叫无差别性,那个无差别就是indifference,就是无动于衷,indifference这个词就是英语的这个Indifferent,being indifferent 就是漠然,whatever anyway不管,关我屁事,就是我经常说的那个口头禅:关我屁事
这个东西它是导向……它是给出一的,这个玩意儿是给出了一个现实的一的、给出了本质的,它让本质生成出来了,就这个东西。
所以写成英语可以就是一种澄明。
这个写英语要写成那个serenity,一种宁静、平静。
我不知道塞壬是不是这个词Siren
Siren唱那个歌的,然后随手失神的
应该不是个词根
它这个SE是SI
不要想的太牵强,不管了
所以你知道这个点位对应就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尺度的最后一部分的本质的生成里面所研究那个无差别。
其实这个东西最先出现在有,就是无差别在好多里面都有的,量里面有无差别,有里面有一种无差别。
indifference就是有作为毫无规定性,你会考察它的规定性的缺失,它就是无差别。
量作为就是人尽可妻,人尽可夫,你看什么都可以作为……它可以加载在所有规定性上,所以它也是一个无差别的。
尺度,就是那种漠然这种状态。
尺度还是设定一个比例,尺度所具有那种任意性或者whatever它也是个无差别。
▪就是你可以写成2比4,你也可以写成4比8,你可以写成9比18...它也有一种无差别性。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高级无差别
它对于质、量和尺度,通通漠视,这个东西就是什么?就是原初对象性。
这玩意就是原初先验对象性,它就是一个纯载体,但是这个载体它不是一个基质,
黑格尔在逻辑学里面说的很……它不是substrate,为什么它不是个基质?
因为它内在的自我关联起来的,它和它的state和它的关系和它的状态,自我关联起来
它只不过它的那个状态是一个indifference
它作为一种差别。
它就会把握成……
黑格尔就证明了它不是基质,就这么简单,但是他证明这个方式我现在给你讲,你大概也听不懂。就简单来说,基质本身它没有一个什么关联函数,而这个载体作为一种无差别,它把这个无差别性本身作为一个……就是它就提供了有、量、尺度的,它的那个函数位置,不过里面的值都是not assigned N/A,它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些东西都通通被它(状态)当成是一个质
这些量、尺度、有这些都可以被它当成质
所以这个就会抵达本质。
这个无差别性就是……它不一定要实存的,比如说它在有这边的它的这个质,可以是无、它可以不存在,它可以不实存的,它可以没有这个质。
它仅有量或者仅有尺度、仅有个比例规范,它这个最后会导向本质,它就是一个纯无差别性 ...相当于就是你要定义一个,就是定一个单位,面向单位就是定一个对象,面向对象的编程,你要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空的,就是空的一个对象,但是这个对象它可以有可以存在、可以有它的量、可以有它的尺度,可以就是量可以加载在上面。
然后尺度它量和有什么那种复杂的关系可以加载在上面。
有定量函数可以指代它,有没有这个函数可以派在上面。
它更复杂的这个函数又可以派在上面。
但是它就是个纯对象,它是无动于衷的,它对于它上面的那些质,它是保持无动于衷的一种状态,它把这些东西通通都开成外在的质、外在的规定。
无动于衷indifference,那么它就可以作为一个载体。
黑格尔后面还介绍了好几种indifference,
比如说在量的变化中的为什么会有一种indifference?
会有一种这种无动于衷就是量的变化当中?
就是它前面一个质和后面冒出来一个质,
这个时候量怎么样,它就会把这两个质的变化看成是完全是偶然的、外在的,它就是可以一直是个无动于衷的一种……
或者说它这么一个尺度,作为另外两个尺度的一个中介,也会说证明它是无动于衷的。
然后更进一步,然后这个时候它又……黑格尔的这个证明挺有意思的。
我就说我画一条黑线,这个时候黑是一个质,然后它的长度是一个东西,你这两个东西都加载在一个这个东西上面了,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人尽可夫的,什么都可以加在它上面,我也可以用红加载在这上面,然后那个长度也加载在这上面,直也加载在它上面,它无动于衷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时候红、直、长度这个东西相互依赖——红要延展它要靠长度,然后那个红在和长度一块延展的时候,这个直就又被给出来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你可以看成是有点统一体的那种关系。
同一个东西进展到这边不红了,变成黑了,这个时候不会觉得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这个黑又出现了。
比如说以这个长度作为,或者是这里还会有个质,比如说同色性,同色性也会是一个质了,同色性也会一个质,规定在上面,同色性这里就被打破了。
或者说直这个东西就一直延续着,直作为它们这个中介的一直延续的,因为一直是直的,还有连续性,包括这个线条的连续性,线性连续性。
这个东西这个质也一直有着、一直在着,这两个家伙一直在着。
那就会觉得,这个过来,它还是它自己,虽然红的已经没有了,跑到这边往后红的那个质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我会觉得无动于衷indifference .
这两个东西(线性连续性和直)就无动于衷。
这个时候意识就会觉得some indifference
就会有一个东西把这种变化给它统一在同一个indifference 里面
我举个例子
哪怕这里……同一个无动于衷当中
岿然不动,你这个红色没了,现在黑色不是接你的班了。
哪怕这里这个直线性连续性又没了,但是你还是会觉得这是同一个。
you will still feel like that这是同一个。
因为它这里这个线性连续性还有,但是直的线性连续性没有了,还是同一个,就像交接班一样的、像接力一样的。
然后到这里,不仅直没了线性,连续性也没有了,但它还有个什么?还有一个潜在的那种可连接性,是一种倾向。
可连续性,可以把它连续性的那种倾向,
或者说这个点和这个还隐约的有一种同质性,加载在一个无动于衷的东西上面,把所有这些质的这些变化都汇总到一块去能够含涉着...
能够把它……我一直觉得这一系列的这种变化是的同一个东西,它就依靠的是,就是Indifference泰然自若。
任你千变万化,我仍岿然不动、我仍是同一个
它就好像是这些东西的载体,但是它又不算是单纯载体
它哪怕就是没了这些东西,它好像它也维持得到自己。
哪怕这些质都消失掉了,哪怕我对这里的质进行更改,就是这里的红色的质,它一个个质消失掉了,它好像还维持着自身,哪怕我把这全擦掉了,这个时候哪怕我把这个全擦掉了,就是什么质,全没有了,但是你还是会觉得...
虽然我现在把握不到它刚那个东西的任何的质,但是我还觉得它是个东西
我还依然觉得这么一个东西它还在那边。
我单拎一个质出来或者单拎一个……
它就有一种不需要质、也不需要量、也不需要尺度关系继续存在
它就能够在意识里面占一段内存,这种东西
这个东西就会变成本质,它会进一步导向本质。
你现在就觉得它还在
that thing still being itself
just only being itself它只是做它自己indifferently,完全是无动于衷的...
我红没了、直没了、长度没了、线性没了、连续性没了...
I am indifferent我还无动于衷。
这个东西它还无动于衷。
就有一种意向性给它……相当于编程里面给它设一个内存,但是连机器都无法模拟这个东西,机器走不到这个本质论,机器无法生成本质和表象的二分,机器走不到本质论,机器无法模拟这个东西。
这个就是擦除了之后应该就没有了,但是人会觉得还有,这还有命名可能性。
还有对它加以命名的可能性
我现在还不知道对它加以什么命名,会有一个无限推演那个命名可能性在里面,就不道出它的名字,就是你还觉得那个东西还在,只不过我说的是那个东西,我已经对它进行命名了...
你可以不命名的,一直有这种感觉,就觉得刚擦掉那个东西它一直在那边...
你可以不命名它、不想象它、不怎么样的,你就会觉得它站住了一个什么,这种无动于衷...
这个东西作为一个统一体的
它是所有的……
比如说这支笔,它的这个颜色和它的形状同时加载在一个东西上面,它可以同时加载一个东西上面,同时加载在这一个indifference的载体上面,我们是不得已把它叫做载体,上面的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你可以说它们就是会有很复杂的变化了,两个质,比如说它的这个颜色和它的形状这两个质,那你会说它们是彼此依赖、在彼此的限度之内共存的那种状态,
你这个形状没有了,那段颜色也没有了、也看不见了,那段显像也看不见了,把显像切了,形状也看不见了,你就会觉得它们就有一种相互依赖关系。
这个相互依赖关系就觉得有某个东西使它们相互依赖,而这个东西本身不依赖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大致就是这种感觉this kind of feeling
然后它这个质,比如说这个颜色这个质不能超出这个形状跑到外面去,跑到另外一个,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它必须和它这个镶嵌在一起,这个是笔的颜色和它的形状
这两个质必须镶嵌在一起,在它们彼此的尺度限度之内彼此配合的这样去共存,这种就觉得让它们有这样的一种这种嵌套的关联的,加载在那个无动于衷上,这么一个无动于衷就会走向本质 。
在特定的这种这些质、这些比例相互约束
你是我的尺度,我是你的尺度的这种情况下
这么一个无动于衷它就变成本质了
它就变成一个统一体了、变成一个本质了。
它不是可以白嫖做本质,它会要以这么一种这些尺度彼此约束的这种方式
那它们背后的那个载体,所有尺度都可以加载在上面那个载体,它就会变成一个本质
变成这支笔的本质,变成这些所有表象是加载在其上的那个本质。
所以在认识论上是2
目的论上是4
4就是无动于衷,泰然自若、泰然让之、无动于衷。
认识论上这个2是
左边是先验语法vs右边就是质的相互约束关系
这个是天然领会,这个语法里面不包含的,天然领会的这个形状和它的这个颜色和具有视觉显像是彼此制约互为尺度的,你把它的咔嚓颜色去掉了,那形状你看不见了,你把它形状去掉,你颜色也看不见了,这个是质的相互约束关系。
那么这个东西是……它具有……
你可以说这个玩意儿(质的相互约束关系)是先验语法搞不掂的,这个语法是那个……这些质它的一个复杂的、一个活生生的一个江湖关系
怪怪的,不管了。
然后在这个本体论上1
这个时候就还是逻辑学,但是这个是逻辑学是一个本质发生(生成)学
这逻辑学就道出了为什么我们会设想一个东西?
一个这么所谓的这么一个完整的表象?
那如何把握它的完整性?
如何把握它的一个统一性?
这各式各样的质统一在一个本质上面,各式各样的属性统一在一个表象……各个层级的,它的颜色、空间、时间相位什么它的那个就方,就是它的那种直的倾向性...乱七八糟的,所以这些东西它是可以加载在一个本质上面。
这个时候的逻辑学是个本质生成学becoming
本质的生成过程,研究本质生成学。
那么这种泰然自若,无动于衷呢,海德格尔把它用来作为去主体化的一个玩意。
那我要说的就是,我认为实际上它对应的就是……
就斯宾诺莎那个实体也是处在这种状态
斯宾诺莎的实体它有一种神圣的静谧
就这个玩意儿
那就讲到这里
goodbye!
所以统一了质、量、尺度的无差别,本身是一种终极尺度,是三者的和谐,既是有(质的载体),又是量(同时涵摄多种质),又是尺度(不同质彼此量变时保持一种内在共存,交替凸现隐藏的和谐)。于是成为本质。
做到这种高贵的宁静不容易的。